摘要:由于計算機的使用對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每一所高職院校都會開始計算機課程。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接受了計算機教學后,對計算機使用的技能掌握情況仍是差強人意,這說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為了幫助改變計算機教學現(xiàn)狀和增強計算機教學的效果,本文從不同視角提出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在實行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并為解決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
在中國,高職院校對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為社會輸送一些能夠熟練運用高等技術的人才和在部分領域具有很大優(yōu)勢或專長的佼佼者。由于高職院校本身的作用具有特殊性,所以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也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但目前來說,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本身存在著很多漏洞,拉低了高職計算機教學本身的效果,本文將細細地說明這一問題,并為解決這些漏洞提出一些建議,供高職院校進行計算機教學時參考。
一、高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
(一)學校因素
1.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配置太低
一個客觀條件就是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實訓設備已經(jīng)相對落伍,雖然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已經(jīng)有信息技術相關課程的教育,但教學內容普遍都是一些計算機最基本的知識,并不涉及到有關計算機辦公實用軟件和內部結構的相關知識,因此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重心應該放在教授計算機內部軟件結構和原件組件知識;其次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配置過低,拖慢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進度,嚴重拉低了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時效性。
2.學校觀念存在偏差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把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第一要義,并且認為信息技術教學在公共課程范疇中,所以在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上存在明顯的錯誤,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沒有足夠重視對教師的選拔和培訓方式,高職院校認為只要讓學生掌握應用計算機軟件的能力,信息技術課程的使命就達到了,所以對任教信息技術課程老師的選拔標準就局限于懂得基本計算機知識,對信息技術老師的選拔過于隨意;二是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時過于隨意,不懂得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
(二)教師因素
1.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不積極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影響,而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態(tài)度比較消極,這種態(tài)度會導致教學過程出現(xiàn)很多問題,學生也無法從課堂中收獲知識。
2.教師沒有掌握新興的教學方法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更新?lián)Q代非常迅速,各種新技術應運而生,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掌握最新的知識,并且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技術的教學。但事實上,高職院校老師一直采用相對落伍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活動,非常影響學生接受新的技術的效率。
3.教師缺乏建設教學資源的能力和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資源一般都是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下來,然后整合一下就拿來使用的,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并且拉低教師團隊建設的積極性和能力。
(三)學生因素
學生在入學高職院校之后,長期的學習壓力導致的壓抑情緒都被激發(fā)出來,并且高職院校教育不像義務教育時期那樣嚴格,缺少了強制性的管理,一些學生就更加放縱自己,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其次,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入學之前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所以在上信息技術課程時,往往表現(xiàn)出來的求知欲沒有那么高,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漫不經(jīng)心的。
二、對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的建議
(一)教學方式進行整改,建設多樣化教學
第一,積極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先預想好學生以后在學習、生活、就業(yè)中可能會遇到的有關計算機方面的困難,然后根據(jù)這些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高公共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意義。第二,積極采用構建主義教育模式,挖掘學生本身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徹底改變以往的老師強行灌輸?shù)慕虒W模式,達到師生互相合作互相學習的良好境界。第三,積極開發(fā)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開放式公共計算機教學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保障人力資源和其他所有資源的供給,切實教學過程中的監(jiān)督和實時反饋工作。
第一,高職院校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專業(yè)學科教學的投入,還要保障公共計算機教學的投入,包括專項經(jīng)費的投入、教學平臺的搭建、教學制度與規(guī)則的制定以及教學相關事物時間的投入。第二,以專業(yè)學科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為范例,制定專屬于公共計算機教學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并且嚴格執(zhí)行下去。
(三)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培養(yǎng)現(xiàn)代教育思想。
首先,教師應當把學生視為開展教育工作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教學體系;其次,教師要懂得變通,及時匯總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反饋的問題,并在教學方法上做出調整,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讓學生不會積累疑問,更輕松地學習;最后,教師本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校內領導、輔導員和任課老師有義務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思想,對于極個別態(tài)度惡劣、思想扭曲的學生,除了要進行批評教育以外,還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做到家校一心,高效率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建設工作。
(五)結合實際情況,提高計算機教學的實用性
高職院校的各項教學,最終的目的還是讓學生掌握之后加以應用,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計算機課程教學也不例外。高職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教學工作時,要結合社會需求以及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堅持最初的特殊教學目的,為社會教育出優(yōu)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努力建設學校的特色教學文化,為計算機課程教學設計能夠適應不同階段、不同專業(yè)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學生。高職院校要明確教學目標,加強教學隊伍建設,運用一系列合作關系提高教學的最終效果,向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實效性的方向奮斗。
參考文獻:
[1]李斌; 羅芳.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
[2]唐婧.高職院校公共計算機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對策研究[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17(01)
作者簡介:
石占軍,性別,男,漢族,出生年月,1975.11.1,籍貫: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工作單位,內蒙古能源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軟件方向),學歷,碩士,職稱,無,郵編,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