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王東道 安靖宇 于飛
摘 要:對某型號軌道交通用齒輪箱進行-35℃低溫試驗時,主動齒輪側軸承在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燒損的情況。對燒損原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選用的潤滑油傾點無法滿足低溫試驗的要求,更換耐低溫的潤滑油后,試驗順利完成。
關鍵詞:軌道交通齒輪箱;軸承燒損;低溫試驗;潤滑油
軌道交通用齒輪箱作為車輛走行部的關鍵零部件,設計完成后需進行型式試驗,驗證齒輪箱的性能能否滿足車輛的使用條件。根據客戶要求某型軌道交通齒輪箱需在-35℃時進行低溫試驗,驗證齒輪箱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運行性能。
1 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
齒輪箱齒輪采用漸開線斜齒輪,主動齒輪側軸承采用圓錐滾子軸承,面對面的布置型式,安裝后兩個軸承間存在合理的間隙,軸承布置型式見圖1。潤滑油采用A型潤滑油,潤滑油的相關參數(shù)見表1,潤滑油油量及沒齒量符合成熟設計經驗要求。齒輪箱采用成熟的潤滑結構和密封結構。
試驗曲線模擬車輛的運行,齒輪箱在低溫環(huán)境下按照車輛的加速度升到最高轉速,并按照最高轉速運行一段時間,試驗曲線如圖2所示。
試驗過程中軸承部位出現(xiàn)溫度迅速上升,齒輪箱振動明顯增大的情況。停止試驗設備,對齒輪箱進行分解。拆解時發(fā)現(xiàn)磁性螺堵上存在異常吸附物(圖3a),箱體內部存在軸承異常磨損的片狀碎片(圖3b),主動齒輪側軸承燒損變黑,滾子大端端面剝離嚴重(圖3c),潤滑油附著在內壁上。
2 原因分析
對軸承燒損的原因進行分析。
潤滑油油量及沒齒量參照成熟的設計經驗設定,不存在潤滑油油量不足的情況;潤滑結構采用成熟的潤滑結構,其他試驗項點軸承溫升正常,不存在潤滑結構不合理的情況;排查齒輪箱的組裝記錄,組裝的軸承間隙在要求的范圍之內,不存在組裝不到位的情況。
潤滑油的運動粘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變大,流動性變差,齒輪箱低溫試驗時出現(xiàn)電機負載大,啟動困難的情況。查看潤滑油的物化參數(shù),潤滑油的傾點為-37.5℃,在-35℃時潤滑油已基本不具備流動性。潤滑油選型不當可能是造成軸承燒損的原因。
對軸承燒損的過程進行分析;試驗開始時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間存在間隙,軸承運轉無異常,如圖4所示。低溫環(huán)境下由于潤滑油運動粘度增大,流動性變差,潤滑油無法順利地通過齒輪箱的潤滑油路對軸承部位進行潤滑,軸承滾子與軸承之間無法形成油膜,滾子與滾道干摩導致軸承溫度迅速升高,箱體與軸承座受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處于低溫狀態(tài)。假設軸承燒損時軸承內圈與外圈的溫度為50℃,相對于齒輪箱箱體及軸承座(-35℃)的溫差為85℃,根據線性膨脹系數(shù)計算,軸承間間隙縮小了約0.14 mm。滾子側面與軸承外圈、滾子大端端面與軸承內圈完全貼死,如圖4所示,在電機的帶動下軸承劇烈摩擦,最終燒損。
3 解決方案及驗證
選取一款傾點更低,低溫環(huán)境下流動性更好的B型潤滑油。潤滑油參數(shù)見表2。
正式試驗前先對潤滑油進行初步驗證,選取A型潤滑油及B型潤滑油,放置在透明容器中,對潤滑油進行降溫,當溫度達到-35℃時,將透明容器倒置,A型潤滑油已不能流動,形似固體狀態(tài);B型潤滑油能流動下來。初步驗證,B款潤滑油在低溫情況下流動性要優(yōu)于A款潤滑油。
對齒輪箱清洗重新組裝后,使用B款潤滑油進行低溫試驗,試驗順利通過。
4 結論
軌道交通齒輪箱低溫試驗軸承燒損是由于潤滑油選型不當導致,選取的潤滑油傾點不能滿足低溫試驗的需求,更換傾點滿足低溫要求的潤滑油后,低溫試驗順利通過。齒輪箱設計選取潤滑油時需注意潤滑油的物化參數(shù),選擇傾點滿足設計要求的潤滑油。
參考文獻:
[1]王東道,劉玉生,梅雪清.地鐵齒輪傳動裝置低溫性能試驗研究[J].機車車輛工藝,2010(3):26-27.
[2]吳成攀,高揚,段辰宸.基于超低溫環(huán)境的齒輪箱潤滑油性能分析與研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7(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