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潤
摘要:繪本是童話書,用圖畫和文字表達了孩子的生活。繪本教學是指教師有計劃額和有組織的將繪本用作教科書的活動,師生可以共同發(fā)展。繪本教學包含在早期閱讀中,早期閱讀包含在語言教育中,更確切地說,繪本教育屬于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的文學教育。簡而言之,繪本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閱讀圖片和講故事的教學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關鍵是繪本的特點是帶有圖片和文字的類似書本的表達方式以及情節(jié)的有序發(fā)展。因此,需要給兒童提供獨立閱讀的機會,并將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與繪本教學相融合。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041
引言
盡管由于幼兒園的語言教育,繪本數(shù)量正在迅速增加,但是繪本教學通常僅限于教師的敘述和提問過程,兒童靜靜地聆聽和回答,對于故事中人物的經(jīng)驗不夠深入,對活動的投入程度不高,繪本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文講述了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相應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閱讀材料
繪本的閱讀材料應適合兒童的特點。兒童的思維是比較具體的視覺思維,屬于表現(xiàn)性思維。繪本主要是會話性的,很少有語言,通過大量的圖畫傳達故事的情節(jié),這與故事的特征和習慣是一致的,比較適合兒童的繪本會讓孩子感到閱讀的樂趣。
(1)選擇繪本時,顏色應明亮
繪本是獨立的書籍,文字和圖片是故事進行講述的主要方式。圖片不只是文本的輔助或者解釋。圖片和文字之間存在平衡的關系,相互之間是互補的。繪本特別注意文本和圖片之間的內(nèi)部關系,因為需要給整個圖畫書以完美的感覺。當然,有些著名的繪本只包含圖片,而根本沒有文字。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顏色的直接視覺影響大于文字。例如,選擇一本色彩繽紛的童話書《小兔過生日》向孩子講故事。大多數(shù)顏色是溫暖的顏色,可形成肉眼看不見的溫暖感覺,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越看越想繼續(xù)閱讀的濃厚興趣。
(2)繪本內(nèi)容選擇應基于孩子的實際經(jīng)驗
與兒童的生活更接近的是,兒童擁有這本繪本的感性體驗,或者可以輕松獲得感性體驗。當然,除了喚起年兒童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外,教師還需要找到其他方法來幫助年幼兒童擴大他們的經(jīng)驗。例如,繪本《猴子撈月》的封面是一只試圖捉月亮的猴子。孩子們非常熟悉“月亮”。到了晚上,孩子們抬起頭就能看見天空中的月亮。這本繪本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兒童的真實生活經(jīng)驗得出的,是將繪本與孩子的真實世界體驗相結合,這個故事使孩子能夠理解月亮掛在天空上,由于水只是月亮的反射,可以為兒童創(chuàng)造間接和直接的體驗,并且接觸擴大了知識的范圍并增加了洞察力。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注意力是最好的老師”,這是適用于教育中的通用規(guī)則。幼兒園的孩子不同于小學生和中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感興趣的孩子在看繪本時會分神、做些小動作等,并且很難真正進行閱讀活動。因為孩子們處在擅長模仿的階段,并且因為其他人的舉動很容易影響孩子自己的行為,所以營造良好的情緒會激發(fā)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并使孩子有效地提高語言能力。在閱讀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老師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征向他們提供相應的繪本,并將其放置在教室的圖書區(qū),使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繪本,獨立進行閱讀。當然,教師應注意確保及時更換圖書區(qū)的書,以確保孩子對繪本的新鮮感。在課堂上教學閱讀時,教師還可以演奏輕音樂以配合老師的講解,提高兒童閱讀的效率。當然,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將孩子們分成閱讀小組,分配閱讀作業(yè),讓孩子們一起閱讀,為自己設計故事,并完成自己的“自制圖畫書”。這樣,通過發(fā)展圖書角和閱讀活動,教師在“硬件”和“軟件”中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了繪本閱讀的教學效率。
三、對孩子提出問題,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課堂問題是閱讀課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指導孩子思考,充分理解故事,并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技能方面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是按照特定的方式設計的,是科學的,并根據(jù)兒童的認知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兒童的參與度,并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繪本的內(nèi)容。相反,不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的發(fā)生很容易使兒童難以理解,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繪本的閱讀效率,而且會使兒童失去信心,從而產(chǎn)生后續(xù)影響。因此,在課堂上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設計問題,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對閱讀活動的參與度。例如,當閱讀這本圖畫書《野獸國》時,老師可以使用問題來教孩子進行深入思考。當初次閱讀時,老師可以根據(jù)孩子閱讀的圖片簡單地提出問題。在第一張圖片中,老師問:“你知道這張照片里阿奇做什么嗎?”“他在釘牢墻?!焙⒆踊卮鸬?。然后老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叭绻銈冞@樣做了,媽媽會怎么做?”孩子回答后,閱讀下一張照片。同樣,任何繪圖老師都可以問這個問題。讀完圖畫書后,老師可以通過詢問諸如“如果你是阿奇,你會喜歡野獸的土地還是自己的家?”之類的綜合問題,引導孩子們不斷進行思考。通過以這種方式提出適當且漸進的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并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學齡前兒童有自己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思維和認知的特點,用圖畫和文字進行教學遵循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兒童很容易理解。通過同理心經(jīng)歷來理解和理解繪本的內(nèi)容、主題,使孩子們能夠?qū)W習基本語言的表達并以美麗的語言表達其行為。
參考文獻
[1]張亭亭,舒婷婷.幼兒園大班繪本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3):72-76.
[2]林雨欣,羅玉霞.讓幼兒思維之花在繪本閱讀中綻放——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的形式及教學策略[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8(19):49-50.
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