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友瓊
摘要:物課程,是學生認識生物、走進科學的重要途徑,而初中生物的教學目標則是讓學生了解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生物的奧秘及本質。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程質量,增加生物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使生物課程真正成為學生認識生物、學習科學、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平臺,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基于此,本文章對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趣味性策略,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趣味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099
引言
本文闡述了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生物課程學習的整體效率。通過此,學生不僅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還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彰顯,以此來讓學生認識到趣味性學習對自身整體學習的重要價值,進而實現(xiàn)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仍有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即教師講解課堂內容時,學生被動聽講。這樣會使學生感到生物知識枯燥乏味,無法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也不多,他們對課堂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掌握,從而不利于實現(xiàn)知識有效傳遞的目的。
(二)課外活動時間不足
主觀上,學生不愿將“大塊”的閑暇時間和“碎片式”的課余時間分配給內心深處的邊緣學科;客觀上,初中生物的邊緣學科地位,很多學校已經(jīng)將生物學科的課時一再壓縮,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都踉踉蹌蹌,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讓很多老師和學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不足
雖然新課改已實施多年,但許多教師未能領會新課改的實質,難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仍然固守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課滿堂灌,考核一張卷,將生物課變得索然無趣,既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當前生物學科發(fā)展迅猛,很多新的知識如克隆、分裂、“非典”等,只是靠講解,學生難以理解,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趣味性策略
(一)趣味設疑,巧妙追問
初中生容易受到情緒與思維能力的影響,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若想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需要根據(jù)此階段學生的求知心理為其設疑。通過恰當?shù)囊蓡栐O置,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能夠在最大限度上被激發(fā)。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生物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巧妙的銜接,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
(二)巧用媒體,增強趣味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制作微課與微課程。在當今的學習教育中,在學習知識的條件下,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所以在生物知識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核心,老師應當對其進行思維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概括,在對內容進行了解分析,有序的排列整合,自主制作出視頻,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講解,共同學習。這種課堂互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地自主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了解與整合,對以后學習具有奠基作用,同時對于同學之間交流感情有一定促進作用,課堂氛圍將會很活躍,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將會提高。自主學習,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效率。
(三)課堂導入生活化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導入生活化,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物中很多知識都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伊始可從學生所熟知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或者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如在講述蘇科版七上“植物的呼吸作用”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引用學生熟悉的蔬菜“蘿卜”進行導入,讓學生比較一下生活中常見的新鮮蘿卜和空心蘿卜,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新鮮蘿卜放置時間久了,會生成許多小孔,變成空心蘿卜”,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引出“植物的呼吸作用”這一知識點,提示學生“空心蘿卜的形成,是因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蘿卜儲存的有機物所導致的”,進而提出“那什么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呢?它和我們前面所學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聯(lián)系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一起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
(四)改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的教學氛圍
為了使學生的能力和性格得到統(tǒng)一發(fā)展,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培養(yǎng),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改善師生關系,即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個性等,使學生能主動親近教師,進而為課堂知識的有效傳遞提供保障。其次,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母淖?,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從多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五)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對認知活動起著指導、調節(jié)和強化的重要作用。就初中生學習生物這門課程而言,只有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體驗觀察、思考各種生物現(xiàn)象,探索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樂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熱愛。那么,興趣從哪里來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大家熟知的生活中來尋找答案。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就有“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處環(huán)境,以生物學的角度來尋找自己身邊的各種生物并學習相關知識,這樣無形之中就把生物知識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之中竟然蘊含如此奇妙的生物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增添學習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的趣味性教學,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實現(xiàn)生物知識的鞏固,教師并以此作為提升教學手段的重要支撐,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所需,緊跟時代步伐,為學生提供可行的趣味學習方案,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綜合知識的拓展,并實現(xiàn)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曉聯(lián).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102-103.
[2]潘婕.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求知導刊,2019(51):17-18.
[3]伍冬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對策探討[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chuàng)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273-276.
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xiāng)昔板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