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明
摘? 要: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泰國,俚語已經(jīng)被社會大眾廣泛地應(yīng)用起來,它不僅反映了文化影響語言的內(nèi)在作用,而且還承載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本文將對泰語俚語的構(gòu)成方式進(jìn)行分類,并且將從泰語俚語的角度出發(fā),就泰語俚語中蘊藏的語言文化與漢語俚語中蘊藏的語言文化進(jìn)行比較,由此進(jìn)一步揭示語言文化間存在的一些共性特征與異性特征。
關(guān)鍵詞:漢語俚語;泰語俚語;語言對比
引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的交際工具、認(rèn)知工具、文化的載體和信息的載體。語言的使用是一種社會行為形式,是文化形式發(fā)展的前提,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就俚語來說,在特定的群體中使用的詞語,用以表達(dá)說話者的感情,或用以避免說臟話,隨著時代的變化,容易產(chǎn)生,容易消失,有特定的意義,具有地方色彩,較生活化,并被廣泛用于電視、電影、歌詞、文學(xué)作品中及一般的報紙上,不被公認(rèn)為標(biāo)準(zhǔn)的語言,但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成為人們在日常的語言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俚語的使用不僅能使人們的交流更加快捷、簡便、生動,也能夠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和使用者的個性。然而,目前真正對泰漢俚語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本文將對漢泰俚語的區(qū)別進(jìn)行探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學(xué)習(xí)漢泰文化和漢泰俚語,對了解兩國的文化差異,推動中泰兩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現(xiàn)代泰漢俚語的構(gòu)成方式
時代在進(jìn)步,社會在變化,人們的觀念在不斷地更新,因此,泰漢語言中每年都會出現(xiàn)大量的新俚語。俚語的構(gòu)成同當(dāng)?shù)氐奈幕h(huán)境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關(guān),就不同的生活與文化背景,會產(chǎn)生各具特色的俚語。本文按照泰語俚語產(chǎn)生的方式為主,對俚語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姆诸?。通過分類,我們可以了解到泰漢俚語的基本類型及其特點。
(一)合成的俚語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泰文、中文,或外文詞典里原有的標(biāo)準(zhǔn)詞匯組合成新俚語,引申出新的意義。如泰語中的????????(yeun-neung)是指“獨占鰲頭”之意,此詞是由泰語詞匯???(站)和?????(第一)組成的新詞;泰語中的????????(pua-thip),泰國人常用此詞表示“夢幻老公”的意思;而有些俚語是泰語與英語或漢語組合的詞匯,例如:??????????(dek-nerd) 是指“戴眼鏡、有個性、聰明、愛學(xué)習(xí)的孩子”,???? (孩子),??????? 是英語中的“nerd”;泰語中的 ?????? (pa-dan)和 ??????(je-dan),源于漢語的“爸,姐”與泰語“???(推)”組成的,意思是“年紀(jì)大的男女生讓他們支持的明星變得更火”,而貶義是指年紀(jì)大的男女生跟男女明星有曖昧的關(guān)系,多數(shù)指有錢人或已結(jié)婚的人,所以使用時應(yīng)該注意語境。同樣,在漢語中,詞語“女”和“漢子”組成了新俚語“女漢子”,通常用來形容性格堅強的女生;“老爺們兒”則用來指“成年男子或丈夫”。
(二)同義詞的俚語詞
由兩個同義詞或近義詞組成為新俚語,可能引申出新的意義或者意義不變,如泰文中的“??????(sai-ging)”意思為“像玻璃一樣透明,??(sai) 和????(king)都是“透明”的意思,有時泰國人也用來指“臉部皮膚白嫩”,“???????(dod-deng)”指“優(yōu)秀”,多指“長相或者工作方面比一般人更出色”;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泰語俚語是利用英文與泰語中意義相同的詞語來組成俚語,如“????????(big-beum)”意思為“大、很大”,“?????? (rura-hiso)”多指“有錢人、上層階級的人”。在漢語中也有這種組合形式的俚語,如“糾結(jié)”一詞,詞典里解釋為“相互纏繞”,但現(xiàn)在是用來形容人們的心情,“母女”是“媽媽和女兒”的意思等等。
(三)新創(chuàng)造的俚語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使用俚語的人群不斷擴(kuò)大,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人們也自然隨著時代的潮流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詞匯,主要不在詞典里出現(xiàn)。泰語中的新創(chuàng)造的俚語詞語主要是根據(jù)擬聲來重新創(chuàng)造。如泰語中的“??? (bong)”是“差、糟糕”之意;“??? (pua)”泰語中是指“棒”;而一些泰語中的“???(ween:情緒爆炸)”。漢語也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出現(xiàn)了一些新俚語,如漢語中的“種草、長草、拔草”,通常出現(xiàn)在美容論壇上,強調(diào)女生對化妝品的欲望,愿意付出代價購買喜愛的化妝品。
(四)轉(zhuǎn)義的俚語詞
在原有的標(biāo)準(zhǔn)語詞匯或方言詞匯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語義的轉(zhuǎn)換或俚語的轉(zhuǎn)換 ,在原有意思上引申出新的涵義。如泰語中的“???(gang)”,除了有“湯”的意思外,在俚語中還指“欺負(fù)”之意。泰語中的水果名稱也被用來創(chuàng)造成新的俚語,如“草莓(strawberry:三八)” ,“龍眼(lamyai:討厭、煩人)”等。在漢語也有轉(zhuǎn)義的俚語出現(xiàn),如“山寨” 原來是指“山里面的寨子”,而如今指“冒牌貨”,還有一些如“粉絲(Fans)”、“哥們兒(親近的稱呼,有時代指“那個人”)”、“姐們兒”、“爺們兒”等詞匯。
(五)縮略的俚語詞
縮略詞通常指一個多音節(jié)的詞去掉一個或幾個音節(jié),然后變成的詞語。為了便于交流,節(jié)省時間,泰語俚語中的單詞會在口語中被省略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的發(fā)音,如????(a-lang:隆重) 源于“???? ???(a-lang-karn)”的縮寫,????(baew:賣萌)則是源于“????? ?????(ab-beaw)”。還有一些從英語借來的詞語也被省略,如 ????(sing:奔) 源于英語中的“racing”。再如“?????(noy:纏)”是英語中的“annoy, paranoid”。漢語中這幾年新出現(xiàn)的類似的縮略詞有“高大上”,“我伙呆”,“注孤生”等詞。
(六)諧音的俚語詞
指利用同音或近音的字來代替本字。在泰語中多用于避免說臟話的詞語,如泰語中的“??????(guan-teen:惹人生氣)”,因為泰語的“???”是“腳”的意思。泰國人認(rèn)為腳是處于最底下的,古代人都習(xí)慣光腳行走,認(rèn)為是最臟的。人們會把“???”諧音稱為“???(theen)”,“?????(seuak)=?????(peuak)”是“八卦”之意;其他如“??(dee) =???(deu),是“好”的意思,“?????(song-sarn) = ?????(wong-warn)”是“可憐”的意思。在漢語中也有一些為了避免說臟話而利用諧音的字來代替本字,如“吃藕(丑)”;其他如“666(溜溜溜)”,“方(慌)”,“康(看)”,“涮(耍)”等詞。
(七)外借的俚語詞
由于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各國語言與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而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之處,要想豐富自己,避免交流的障礙,幫助我們更加簡潔、形象和生動地表達(dá)情緒與狀態(tài),也能夠很好地拉近同對方的距離,在很短的時間之內(nèi)提高彼此之間的親密度。如泰語俚語中就借用了一些英語詞匯,如“deal”,“cool”, “fierce”,“wow”,“chill”,“slow life”,“spoil”等,或者從日語中借過來使用,如“???(tsun:裝)”。這些詞匯大部分都會出現(xiàn)在雜志上,社交媒體、 影視廣播、新聞傳媒將這些俚語推向了不同的受眾群體中,加快了它們流行的速度。中文里也有從英語借來的“K歌” ,“K你一頓”,“酷(cool)”;也有一些借用于日語,如“賣萌”,“達(dá)人”,“宅男、宅女”,“吐槽”等俚語。
二、俚語的修辭功能
俚語主要用于口語,它內(nèi)涵豐富,具有其特有的感情色彩和表現(xiàn)力 ,可以讓說話變得更“生動”更“流利”,蘊含許多先輩的生活智慧,有著深長意義,極富哲理,使人們能從中獲得樂趣、智慧和啟迪。在言語中通過比喻、夸張、借代等修辭手法,把俚語詞匯中隱含的表達(dá)意義、心情和想法,使語言的涵義充分表現(xiàn)出來。
(一)比喻
俚語中利用比喻使語言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fā)人們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具體地表達(dá)出來。如泰語中的“??????????? (mae-ko-kheu-mae)”意思為“媽媽就是媽媽”,比喻“優(yōu)于其他人的人”,常用來指在娛樂圈里有能力的女明星,不管演什么角色都很紅,什么事都能干,比其他人更出眾。漢語中就有如“潮人”一詞,用來比喻“不做追隨潮流的,總做引領(lǐng)潮流的人”。
(二)委婉
在某些場合中人與人的交際需要用含蓄的方式 來表達(dá)自己 , 讓人聽了會感受到舒服和親切感。泰語中有許多俚語對身體肥胖者的稱呼,如“????????( tui-nui)”,“??????????(mi-nam-mi-nuan)”,“???????? (puk-luk)”,“??????? (bao-viu)”等等。漢語中對身體肥胖者的俚語也有不少,如“發(fā)福、富態(tài)”等。另外,很能吃、擅長吃的人,漢語用“吃貨” 來表示;其他如泰語中說人長得高用“????????(saofaifha:電線桿)” 來表示,漢語中用“海拔高”來表示。
(三)夸張
泰漢部分俚語詞使用時有強調(diào)、夸大事實來增強諷刺感等功能,這部分俚語能夠加深聽者的印象,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如泰語中把代替其他人受懲罰的人稱為“??? (pae)”,漢語用“替罪羊”;泰語中稱“狠毒的女子”為“?????(ngu-pid:毒蛇)”,漢語中的“地頭蛇”意思為在當(dāng)?shù)匕缘?,欺壓人民的壞人,但是在泰語中蛇是用來特指女性;除此之外,還有“旱鴨子”,“白眼狼”等詞匯。
(四)借代
主要是運用商標(biāo)或其它事物的相關(guān)性來表達(dá)說話者的意思,能夠讓聽者或讀者馬上知曉其含義。如泰語中的泰國美食“ ??????? (po-dak:酸辣湯)”意思為“露出馬腳”,“?????(ben-lo:一種藥名)”指“懷孕”,“?????(mama:泰國方便面的商標(biāo)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來表示頭發(fā)卷得像方便面一樣。漢語中有“香港腳”,“兩把刷子”,“頂梁柱”,“絆腳石”,“閉門羹”等。
結(jié)語:中泰兩國的語言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變化,俚語也不例外,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交際功能和社會功能,它與社會文化生活密不可分。盡管有些泰漢俚語詞語具有粗俗卑陋、難登大雅之堂、變化較快的特點,但總體來說俚語是一種生動活潑、形象幽默、簡潔明快的語言形式。對比分析泰漢俚語的構(gòu)成及修辭方面的共性和差異性有助于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泰漢的這一語言現(xiàn)象,更加了解泰語語言文化,并促進(jìn)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
參考文獻(xiàn):
[1]顧衛(wèi)華.英漢俚語對比與分析.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08(05).
[2] 李淑鵑,顏力鋼.最新中國俚語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0.
[3] Kamchai Thonglor.泰語基礎(chǔ).曼谷.泰國.ruamsarn出版社,2009.
[4] Sathanasorn? Yutiban.泰語俚語少年雜志中的構(gòu)成、運用和意義.泰國.藝術(shù)大學(xué).2010.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xué),北京?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