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
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百年之際,黨中央對黨史學習教育作出的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號召,認真學習中共黨史,學習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事跡。紅河學院是紅河州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地處紅河州蒙自市,對于學習中共云南黨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查尼皮的歷史
查尼皮,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鎮(zhèn)查尼皮村,。在彝語里是“形狀像人嘴的石巖”或“不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這個在今天也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召開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會。
為什么會選擇查尼皮作為云南中共一大的會址?首先蒙自是當時滇南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農(nóng)運、工運都很活躍。其次查尼皮地理位置位于蒙自、屏邊和文山三地交界處,隱秘又便于流動,地勢易守難攻。再次,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滇越鐵路修建的艱難與慘烈喚起民族覺醒,“小東山”暴動鞏固了查尼皮革命根據(jù)地的建設。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原為查尼皮村李開文家的草屋,1994年11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4月,被正式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3月,被州委、州政府確定為“紅河州革命遺址”;2011年6月,被紅河州委、州政府命名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2年6月,被云南省委組織部命名為云南省干部教育現(xiàn)場教學基地。
二、查尼皮精神在大學生中的宣傳教育作用
中共云南地下黨在蒙自查尼皮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值大革命后期到土地革命前期,在這非常時期,云南一群胸懷堅定革命信念的年輕共產(chǎn)黨人發(fā)揚不忘初心、艱苦奮斗、不懼犧牲的獻身精神,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獻出寶貴的生命。近年來,云南一大會址查尼皮平均每年接待約4萬人到此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教育,其中不乏新時代的大學生參與到教育中,這逐漸形成了展示中共云南省黨組織活動的載體、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陣地、大學生黨性修養(yǎng)提高的活動地以及群眾寓教于樂的紅色文化宣傳場所。
(一)查尼皮精神闡述
當前學者們對查尼皮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對云南中共一大的歷史事件闡述,對查尼皮精神的概括還相對較少。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diào)查,結(jié)合井岡山精神,我對查尼皮精神的主要宗旨進行簡單闡述。
首先,查尼皮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延續(xù)和體現(xiàn),是中共云南革命領導人對井岡山精神的響應,也是云南共產(chǎn)黨人早期開展黨的工作,堅持革命斗爭的產(chǎn)物。它和井岡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根據(jù)中國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進程中開創(chuàng)的。云南共產(chǎn)黨人頂著白色恐怖主義的威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全面封鎖、捕殺,在交通和通訊極度落后的情況下,繼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成立的一年后,迅速響應黨的號召,中共云南第一次黨員大會在1928年順利召開,本著實事求是、依靠群眾的宗旨,開創(chuàng)了云南革命的先河。
其次,查尼皮精神是云南革命歷史上不朽的光輝,它向人們傳達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艱苦奮斗,堅定信念,胸懷理想,實事求是,勇闖新路,不懼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革命精神。
(二)宣傳查尼皮精神的積極意義
1.有助于宣揚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
紅色文化是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tǒng)一體,紅色舊址、紅船精神、蘇區(qū)精神等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都蘊含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立場、頑強意志、光榮傳統(tǒng)、優(yōu)良作風和遠大理想,彰顯著黨領導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文化密碼。查尼皮精神核心凝結(jié)了云南中國共產(chǎn)黨員的心血和意志,其中所蘊藏的珍貴品質(zhì)和奮斗精神,為新時代大學生提升黨性修養(yǎng)、升華理想信念、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提供了鮮活的學習素材。
2.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優(yōu)良作風
作風教育是黨性教育的重要方面。查尼皮精神中凝聚的艱苦奮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優(yōu)良作風,以及勇往直前、埋頭實干、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是堅定大學生作風教育的有力素材。當前,我們正處于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期,要用好查尼皮精神,強化大學生的優(yōu)良作風教育,提升大學生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大學生務實擔當、敢闖敢干的品格,在黨的領導下書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華章。
(一)加強思想修養(yǎng)教育
查尼皮會址看似簡單的一間茅草屋,但它承載著云南的共產(chǎn)黨人帶領云南人民不屈不撓的奮斗史,更是在向我們傳達著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應當學習與傳承的偉大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建設家鄉(xiāng)的寶貴財富。
(二)增強文化素養(yǎng)教育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珍貴財富,一大會址里的革命文物看上去是司空見慣的舊物品,但是他它們承載的是革命先輩們?yōu)榫茸鎳谖ky而奮斗的偉大愛國情懷,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文物,學習和了解這些革命文物背后故事時要主動改變學習態(tài)度,帶著強烈的愛國愛黨的感情對革命者產(chǎn)生敬畏之心,才能更好地領悟查尼皮精神所傳達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提升實踐共情能力
查尼皮精神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淺顯的歷史宣講層面,還應該在查尼皮會址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如重溫入黨誓詞等再現(xiàn)當年入黨的誓言,組織一些有關當年革命的表演活動,從視覺聽覺等等方面對受教育者形成震撼從而加強對大學生團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活動。同時,還可以開展重走革命道路的體驗活動,把查尼皮周邊的革命文物與自然人文景觀相結(jié),規(guī)劃設計出“小東山—黑龍?zhí)痘疖囌尽槟崞ぁ奔t色文化體驗路線,組織開展“走紅色路線、看紅色景點、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寫紅色感言、揚紅色光輝”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打造特色鮮明的紅色文旅融合名片。
我們要結(jié)合新的歷史條件,學習查尼皮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堅定理想信念,讓查尼皮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傳承查尼皮的紅色基因,自覺地弘揚查尼皮精神,讓更多的大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精神,堅定為實現(xiàn)國家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龍正江.革命遺址所發(fā)揮的宣傳教育作用——以云南一大會址查尼皮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9):162-163.
[2]華璠. 革命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 長江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