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仕玉
摘要:在現如今的高中地理課程中,即使已經通過全新校改制定了詳細的教育改革計劃,但現如今仍然存在著地理課枯燥乏味的局面,在大量研究下,筆者認為高中地理教學應重視景觀圖的作用,準確定位概念圖與教材的關系,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有效地運用,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和素質,加強思想情感教育,使學生在概念圖的支持下,減少地理學習的難度,使學習活動更加靈活、高效。
關鍵詞:高中;概念圖;自然地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043
引言
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能將信息整合到知識中的技術。概念圖就是這樣一種技術。學生只要掌握概念圖技術,就能隨時掌握各種信息中的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建立知識網絡,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讀的書越多越薄。在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另外,聯合構建概念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討論中理清知識線索,進一步了解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督促自己補充和修正,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拓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應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活動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教材中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使學生了解地理規(guī)律和分析研究地理現象的深刻過程。
一、圖文并茂,調動學生興趣
地理教材的概念圖并不是獨立的,它是為了補充和說明信息,為了更好地了解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教師首先要準確定位概念圖與教材內容的關系,認為它們是地理教學的有效補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組織教學,為體現概念地圖的作用提供依據,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對自然概念圖有精確的定位,向學生講解清楚,特別是概念圖講解要詳細、有趣,讓學生在觀察概念圖的過程中有真實的感受,并能全心傾聽老師的講解。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描述一個典型的地區(qū),如東北地區(qū)的地理特征和氣候。在實際參與中,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尋找相關信息,并將這些數據隨時整合到小組中,然后得出最終結論,并將其呈現給其他學生。許多學生將更詳細地描述數據搜索和顯示的整個過程,特別是東北地區(qū)的地理特征、氣候條件、主要經濟文化,并在中通過多媒體進行相應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整個課堂變得非常科學有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精神和教學質量。
再例如:在講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時,可以適當介紹一下角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環(huán)球航行還有鄭和的七下西洋、美洲大陸的發(fā)現過程;在學習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可以講一講氣候變暖的危害、臭氧層的破壞,在講授地震及地震帶的分布時,可筒單地介紹天文學家張衡與地動儀,講“西氣東輸”時可補充講“西電東送”??偠灾?,在不脫離課題的基礎上,我們要擴展廣大的相關知識,用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合理的課程學習情境。
二、抓住特征,突破教學難點
地理教材中的概念圖可以方便教師的教學活動,使用得當能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對克服教學困難有很大幫助。例如,當人們了解中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東西方差異,加深對東西方地理地貌的直觀印象時,口頭解釋明顯蒼白無力,學生對逐漸發(fā)展的森林綠地、典型草原、沙漠綠地、荒野等景觀缺乏直觀的印象,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景觀圖進行有效的突破,鼓勵學生對比分析內蒙古地圖上的不同區(qū)域,兩者的比較顯示出視覺上的明顯差異。在觀察景觀圖的基礎上形成直觀的對比,教師可以用景觀圖引導學生,了解隨著東西向距離和太平洋的距離繼續(xù)增加,降水量會逐漸減少,這是由于該地區(qū)從東到西具有典型的景觀差異,
同理,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天山植被垂直分布的景觀圖,發(fā)現三個不同的植被帶,并用景觀圖對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索,得出結論自然景觀的變化與海拔高度有直接關系。借助于景觀圖,學生可以有效地駕馭學習困難來突破。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風景圖,探索突破教學難點,對地理學科產生無限的興趣。此外,除了觀察教材外,還可以參考教學方法進行多媒體演示,擴展相關細節(jié)和重點,讓學生接受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成長為地理人才。
三、仔細觀察,訓練學生邏輯
每一門學科都離不開其特殊的學科特色,地理學科也不例外,為了揭示地理學的本質,我們有必要將地理學的本質從表象揭示到自然研究。地理教材中的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思想的廣度和深度。在這里,教師不僅要注意概念圖觀察分析的難點和重點,還要學會自己觀察和思考。他們應該努力運用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和知識,總結和探索其中所蘊含的法律特征,找出不同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逐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進而訓練出學生強大的地理邏輯思維。例如,教師在講授地殼運動和地表形態(tài)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喜馬拉雅山地貌圖,探討喜馬拉雅山的狀況和教育原因,并著重從高度和板塊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借助于概念圖,學生們進行了交流和探索。在教師思想的啟發(fā)下,他們可以深化“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的關系,從地理代表性到確立權利的理解。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而且能提高學生在地理課上的思維能力,一舉多得。
四、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相互學習,以達到共同的目標和任務,進行明確的分工,爭取達到相互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主要有以下幾個要素:能夠在小組或團隊中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相互支持和合作,有質量的溝通,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基于合作學習的高中地理概念圖的應用,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大氣層”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氣氛的圖片和材料。其次,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制作概念圖,小組成員可以獨立思考,進行概念圖交流:小組成員交流思考自己的概念圖,整合小組成員制作的概念圖,最后加以改進,形成最終的地理概念圖。
結束語
總之,在新一輪的高中地理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關注當前問題的主要難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取科學的措施,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重視并運用多元化手段講解地理知識,說明整個教學過程的科學合理性和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王蘭. 地理景觀圖的應用——探索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8 , 000 (004) :68-69.
[2]蕭福清. "圖問導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 2019 (16).
云南省丘北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