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一個創(chuàng)辦了8年的讀書會,人均年齡在70歲以上,每次活動幾乎全員出席,這樣的讀書會,你見過嗎?更有意思的是,讀書會的每個成員心態(tài)都很年輕,他們不僅悉數(shù)經(jīng)典文化歷史,對蘇州民俗如數(shù)家珍,還會緊跟時事熱點,并且微信社交一個不落下……這樣的讀書會,實在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充電”40年的讀書帶頭人
說起滄浪街道玉蘭社區(qū)的“書香玉蘭讀書會”,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讀書會的帶頭人張香生。生于1940年的張香生,今年82歲了。年輕時,她從事了航天科研工作,上世紀60年代去了戈壁灘,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們一同為中國研發(fā)原子彈的事業(yè)作出了貢獻。由于受到父親的影響,張香生一直對文學情有獨鐘。在她的記憶里,兒時家中書架上滿是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一有空,父親便抱著她一起看書,“這讓我一生受益?!睆埾闵f。1978年,轉(zhuǎn)業(yè)回來的張香生在蘇州交通局從事黨政宣傳方面的工作,閑來會讀讀書練練隨筆。
退休后,張香生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閱讀和學習充電上。從1996年開始,她就成為蘇州老年大學的一名學員,書法、繪畫、跳舞、太極、八段錦、鋼琴、英語……她一口氣學了二十多個科目,一直學到今天。她常常調(diào)侃地說道:“我是個‘不合格’的學生,什么都想學,但又都沒有‘正式畢業(yè)’?!钡豢煞裾J的是,從青年時期到大學畢業(yè)的17年,加上在老年大學的23年,張香生已經(jīng)讀了40年的書。80多年的人生里,她有一半時間都用來讀書。2013年,在玉蘭社區(qū)的幫助下,73歲的張香生召集了轄區(qū)8名退休老人,組成了“書香玉蘭讀書會”。起初,讀書會每月開展一兩次主題分享,諸如“退休生活的ABC”“我喜歡的一首詩”“旅游一二三”等老年人關注的生活日常。后來,張香生發(fā)覺,有必要一起看看書了,于是她開始指定書目,包括《讀者》《毛澤東詩詞鑒賞》《一生自在》《紅巖》等各有涉及。有時,看到了值得探討的熱點文章,張香生還會將其打印下來,作為補充材料發(fā)放給每個書友。她也邀請了蘇大教授,專門為書友們科普經(jīng)濟知識。張香生說,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我們與時俱進的方式。
那些被“逼”讀書的老骨干
讀書會成立至今,從最初的8人發(fā)展到了20余人,基本上保持每月一到兩次的活動開展頻率。每次活動時,大家常常振振有詞地分享閱讀感想、探討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感悟。即使這些書友人均年齡達到了70歲以上,但每次活動幾乎是全員準時現(xiàn)身,風雨無阻。而這些得益于張香生的“威嚴”,用書友開玩笑的話說:“都是被逼的?!?/p>
在讀書會里,大家都稱張香生“張老師”。雖然張香生未從事過教育工作,但讀書會的這份使命,讓她像極了教師。一方面,書友看的書、讀書會的主題活動都由張香生來決定,每次分享前,她也做足了密密麻麻的“教案”;另一方面,為了檢驗大家的閱讀成果,抓好書友的“出勤率”,張香生布置了不少“作業(yè)”。張香生規(guī)定每個書友都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讀完一本書,并做好讀后感。每個月,她還會不定期“抽查”,要求書友分享時一一發(fā)言,講出心得。
而這個“作業(yè)”還是進階式的。讀書會的“骨灰級”書友劉勝民說:“為了讓我們講得有條理、有思路,張老師還要我們寫好發(fā)言提綱,慢慢地要求更高了,不光要我們講得多、講得好,還要脫稿講……”正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機制,書友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不做好充分的工作是不行的,張老師要點名讓我們發(fā)言,答不出來多尷尬呀?!蓖瑯邮亲x書會“骨干”的趙建華說道。
2016年,張香生被評為姑蘇區(qū)“百姓學習之星”。書友們在張香生的影響下,常常隨身攜帶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走到哪讀到哪,上面記錄著讀書會成立至今的所有讀書活動、個人閱讀感想以及日常生活的隨見隨感。還有成員原來從事車間生產(chǎn)工作,因為接觸了歷史經(jīng)典,如今對中國史頗有興趣,各種歷史典故信手拈來,看世界的眼光也變得通透了。
“走出去”之后大家都越來越年輕了
這幾年,通過玉蘭社區(qū)的協(xié)助,讀書會有了黨建為民服務項目經(jīng)費和思麥特讀書會的支持。一方面,對于張香生所推薦的閱讀書目,社區(qū)會統(tǒng)一購書,發(fā)放到每個書友手里;另一方面,社區(qū)還牽線搭橋了社會閱讀組織和黨群共建單位,邀請優(yōu)秀黨員、機關干部、專家學者,協(xié)助讀書會開展了不少主題閱讀活動。
在關于《中國近代史》的閱讀活動中,讀書會和江蘇有線蘇州分公司一起開展閱讀交流,平均年齡七十多歲的老人和平均年齡三四十歲的企業(yè)員工聚在同一個空間,大家從甲午戰(zhàn)爭、不平等條約,到電影《北洋水師》《林則徐》等不同角度交流心得。在這之前,張香生還帶著讀書會的20多名書友,走進滄浪亭,在山石、復廊和亭榭之間,一邊欣賞結構古雅的建筑之美,一邊品讀歷史故事,將日常在書籍中學到的園林知識與所看所觸相結合。此外,書友們在吳文化研究者的講解下,搭上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游船,一路從蟠龍橋開始,沿蘇州環(huán)古城外城墻紅色路線,至胥門段的廉政基地、湯斌紀念館、民不能忘牌坊,邊賞景邊學習。
據(jù)悉,今后讀書會會把每次活動的內(nèi)容拍成錄像或錄音,作為讀書會的資料檔案保存下來。張香生談到,讀書能夠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書友中,有的從年輕時就喜歡閱讀,有的在退休后才有時間品讀,哪怕他們閱讀量有限,但從閱讀中得到的滿足卻是他們老年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糧。張香生始終保持著年輕的心態(tài),她喜歡和年輕人接觸,也喜歡和他們交流。有時讀著書,她甚至會冒出個念頭:如果還能再重來一次就好了,“我女兒總說我心理年齡只有14歲,但是14歲多好呀,年輕多好呀。想著想著,我覺得自己也年輕了。”或許,這就是閱讀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