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車前子說,蘇州的小巷就像手上的掌紋,“沒有小巷,也就沒有蘇州”,小巷是蘇州的細節(jié)。
金閶街道位于姑蘇區(qū)中心地帶,8.85平方公里的轄區(qū)內(nèi)有370條街巷縱橫交錯,歲月的長短,指縫的寬窄,人生的百味,也盡在蘇州的小巷人家。
為了更好地保留住這一方蘇州特色,“凈化、美化、文化”提升街巷品質,盡顯精致的蘇式生活味道,今年以來,金閶街道在貫徹落實“凈美街巷百日奮戰(zhàn)”行動中,先行打造“記憶馬大箓、花意東百花、詩意王洗馬”3條特色街巷作為探索實踐和經(jīng)驗累積的示范樣本。
馬大箓巷:街巷不深記憶深
苔痕不重情誼重,街巷不深記憶深。馬大箓巷,位于花駁岸北,寬約2米半、長不足250米。典據(jù)認為,這個“馬”很可能指南宋朝廷重臣馬光祖。馬是姓氏,大錄是總錄、統(tǒng)領、統(tǒng)管的意思。后“錄”誤為“箓”,成了馬大箓巷。馬大箓巷不算長,卻分布著有歷史典故的名人名宅7處,是名副其實載有“歷史記憶”的蘇州古街巷。
師儉園季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南朝北,三路五進,主人姓季,因而稱季宅,因門樓有晚清改良派思想家馮桂芬題字,取“師儉”二字而名“師儉園”。宅子的門樓磚刻雕工精致,花園樹木葳蕤,隱隱透露著江南文化沉潛內(nèi)斂、自得自足的精神氣質。師儉園最大特點是在庭院中復制了江南地區(qū)已很少見的水天井,雨水順著屋檐匯入天井,構思極其巧妙。
巷子里的慎修堂邱宅,一落五進,建于明代,在前清時屬于醫(yī)官宅第。曾作為太平天國軍械所。蘇州有“兩只半廳”中的說法,慎修堂被稱為其中的“半只”。
顧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五進?,F(xiàn)存兩座磚雕門樓,一座為“保世滋大”,這也是蘇州唯一的暗八仙磚雕門樓;另一座門樓為“黼紱文章”,落款是彩瓷名家汪國華。如今顧宅被改建為精品民宿,但保留著古建原有的氣質底蘊,讓前來游玩的旅客在這座百年老宅中,感受深宅大院的氣派與低調(diào),以及姑蘇生活獨有的風情與趣味。
馬大箓巷的改造提升,立足于鄉(xiāng)愁記憶的留存和姑蘇古巷風韻的再現(xiàn)。一路信步走來,眼前是參差錯落的宅第,腳下有風卷云舒的煙塵,心中是滄海桑田的懷古幽情。既要留意歷史傳承,也要講究與時俱進,充分調(diào)動現(xiàn)代聲音、光影、鏡像的優(yōu)勢,把一寸寸流光碎影,疊現(xiàn)在人們記憶的屏幕之上。
東百花巷:百花巷里賞百花
花開百花巷、百花巷里賞百花。東百花巷古名槐花巷,長200多米,寬2米有余。因坐落在西百花巷東面,且與西百花巷相直,稱作東百花巷。
蘇州人愛花,春日牡丹夏日荷,秋賞菊花冬賞梅,更有蘭花、月季、梔子、茉莉、薔薇、芍藥、桃杏、石榴、金桂、銀桂,姹紫嫣紅時節(jié),滿城肩摩踵接,呼朋引伴,詩酒流連。有歲朝清供,解頤水仙;也有雨巷偶行,引愁丁香。
城市里的街巷,也能夠洋溢出田園山林的綠意。東百花巷歷來是桃花塢一帶蘇州市民探春賞花的好去處。因而對東百花巷的改造提升,是因地制宜,借風助勢,充分利用了傳統(tǒng)優(yōu)勢,放大了賞花文化品牌效應。
東百花巷的整體提升,是圍繞“中國傳統(tǒng)百花”“百花仙子之十二月令代表花與十二月令花神傳說”等歷史神話故事進行創(chuàng)意布置呈現(xiàn)。著力打造生態(tài)、情景、藝術、文藝四大主題篇章,金閶街道對東百花巷街巷進行了創(chuàng)意提升,力求“步步皆美景,處處是驚喜”。十二月花神與江南小調(diào)相得益彰,口袋公園與花店花市結伴同行。電桿電線隱身于花草叢中,墻體廊道幻化出蜂飛蝶舞。三季繁花,四時美景,聲光電交融,穿越古來今。
王洗馬巷:一步踏進千年姑蘇
千百年的風雅,醞釀成天地間的詩情。王洗馬巷小巷悠悠,一步一詩,移步換景,伴隨著一代代詩詞家吟詠,一步就踏進了千年姑蘇。
王洗馬巷位于西百花巷北側,長不足400米,2米余寬。巷名里的“洗馬”是古代官職,全稱為“太子洗馬”,專給太子的出行作先導,也為太子執(zhí)掌圖籍。據(jù)傳此巷是因為有洗馬官員居住而得名。
王洗馬巷中也有許多值得走訪的古跡?!疤@慶堂”始建于清朝,為光緒年間河道總督任道镕所居住,民國年間歸為萬氏所有,此處因而也被稱為萬氏宅園。任道镕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宅第,由于布局精致,為劉敦楨、陳從周等著名學者所推崇。
巷子里還有春申君廟。春申君乃祭祀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黃歇,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合稱為戰(zhàn)國“四君子”。他在吳期間,勤于政事,關愛百姓,重新建造了被大火燒毀的吳王宮殿。這位楚國公子當年還在蘇州一帶疏河治水,興利除弊,為這一方江南城鄉(xiāng)的人們預設了詩意棲居的家園。蘇州人民立春申君廟紀念他的功德。
清末大臣汪鳴鑾故居“萬宜樓”也在王洗馬巷。汪鳴鑾是著名藏書家,他的女婿是撰寫了《孽海花》的曾樸,書中的唐卿一人原型即為汪鳴鑾。王頌蔚、葉昌熾曾登“萬宜樓”觀書。然而在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這里因失火損失了大量書卷。
王洗馬巷的美化提升,是以吟唱蘇州的經(jīng)典詩詞為基本藍圖的,結合街巷建筑立面和現(xiàn)有格局,在詩人和經(jīng)典中穿越時空,把街坊放回溫婉的詩意里,讓倜儻的詩歌流動在街景中,重溫詩風雅、人風流的瀟灑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