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莉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幼兒園教育模式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的轉變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幼兒們的培養(yǎng)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牽涉到家庭的管理與社會的影響。只有在學校,家庭與社會三維互動的模式背景下,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全全面發(fā)展的幼兒。因此,本文將以學校家庭與社會的三維互動為一個切入點,深入探析,如何牽動三方共同致力于幼兒成長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學校、社會、三維互動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291
前言
學校是育人之地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伴隨著教育體系的轉變與教育模式的深化,不難發(fā)現,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任導師,社會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每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由此觀之學校家庭與社會這三者的關系是有機結合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致力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如何均衡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的關系,找尋三者之間的均衡點,是當前幼兒園教育模式所迫切需要改善之處。
一、學校、家庭緊密性互動
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當中,學校與家庭,二者的互動關系能更直接地對幼兒的學習與身心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因而在實際的課堂活動當中,學校與家庭應該開展緊密性互動關系,刺激二者的互動積極性,增加互動的頻率性。幼兒教師們,在此基礎上應當作出積極的示范與引導作用,聯(lián)系家庭與學校二者加強互動性探討,統(tǒng)一二者的教育口徑,落實學校相關教育政策的同時,傳達學生家長的心聲與意見。
例如,幼兒教師們可以利用線上信息技術通訊與家長保持聯(lián)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讓家長對幼兒在校生活有知情權的同時,也能融洽學校與家庭二者之間的教育關系,統(tǒng)一教育途徑。此外,幼兒教師們還可以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對特定對象的家庭做出更深層次的了解,制定更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掌握家庭的大致情況、了解大概的家庭背景,能夠更好地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到督促與引導的作用。最后,家長座談會與家長代表等途徑也是密切學校與家庭二者關系的手段,定期開展雙方互動性活動,或者是學生家長組成特定的委員會,推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家長代表,來傳達家長集體的心聲與相關意見,便能保障學校,家庭二者關系的密切性互動。
二、學校、社會嘗試性互動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大背景之下,社會對個人或集體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作用。每個人都與社會這個大熔爐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社會對學校課程的開展與家庭關系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因此,就學校方面在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知識,應當與社會進行嘗試性的互動,將社會教育滲入到實際的課堂活動當中,讓幼兒們在掌握課內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接觸社會,懂得人際關系?;诖耍變航處焸儜斢兄鐣杂^念,開創(chuàng)性地探討相關的社會性教學模式,帶領幼兒接觸社會新課堂,培養(yǎng)幼兒們有社會性觀念集體意識與社會公共意識。
例如,幼兒教師們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義務活動,帶領幼兒們參觀養(yǎng)老院,問候與探望在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不僅可以積極的參與進社會性活動,而且可以在潛意識中培養(yǎng)起幼兒們對生命的敬畏,賦予他們更加健全的人格。此外,學校在與社會進行嘗試性互動的時候,還可以聯(lián)手進行社區(qū)教育活動的舉辦,讓學校部分領導與社區(qū)管理人員組成社區(qū)教育組織,帶領幼兒集體們進行特定的社區(qū)教育活動,既可以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幼兒集體的社區(qū)集體意識與社會公共意識,也能為創(chuàng)造良好社區(qū)環(huán)境打下堅實基礎。從小便培養(yǎng)起幼兒集體門對社區(qū)意識的認知,讓幼兒們爭做城市小衛(wèi)士,在幼兒意識中培養(yǎng)起社會責任意識的同時,也能讓幼兒們帶著這種社會意識,更好地參與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做有責任心的公民,做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三、家庭、社會日常性互動
在日常生活當中,家庭經常有著社會性的活動,就如一個大家庭的聚餐,或者是社區(qū)鄰居街坊的談話等等。家庭在日常生活當中與社會這個集體密切聯(lián)系,因此,家長們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幼兒們積極地與人接觸,與人交流,讓幼兒們從家庭這個小環(huán)境走出去,邁入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接觸更多的朋友,認識更多的事物,家庭教育有可能是局限的,但社會教育是必然的。身為幼兒的家長們應當積極鼓勵與帶領幼兒們邁入社會生活,讓幼兒們在社會活動當中體驗社交的魅力,感悟人生的道理,為幼兒們朝向自信文明開放性。綜合能力培養(yǎng)方向發(fā)展做準備。
例如,在日常生活當中,幼兒家長們可以鼓勵與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社區(qū)性活動,利用社會性教育資源,讓幼兒與社區(qū)內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進行互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活躍度,也能培養(yǎng)起幼兒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社交意識,為今后接觸社會步入社會打好人生基礎。
四、三方一齊互動合作
在幼兒的培養(yǎng)教育過程當中,學校與家庭緊密性互動,學校與社會常識性互動,以及家庭與社會的日常性互動,三者缺一不可。它們在不同層次上為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做好了全面的基礎打造,在不同的維度上,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統(tǒng)一教育口徑。任何一個維度的缺失,都可能影響并限制著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诖耍囵B(yǎng)具有身心健全能力的幼兒,學校與家庭兩個維度之間要有著密切性互動,加強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的交流與溝通,保障幼兒學科知識的掌握與相關能力的提升;而學校與社會這兩個方面也應該進行積極的嘗試性互動,探究更多可能性教學模式,將社會這個大背景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們在實際的課堂當中,便可以接觸到社會,領悟到社會相關知識;此外,家長也應當發(fā)揮其積極的引導作用,促進家庭與社會日常性互動,鼓勵與引導幼兒接觸社會,培養(yǎng)相關的社交意識,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來塑造幼兒基礎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社會公共意識。
總結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積極探討學校,家庭與社會三維互動的關系,不僅能夠保障幼兒教育成果、平緩教育關系;更能在多維度層次上引導并培養(yǎng)著幼兒往綜合性的方向發(fā)展,提高幼兒們的自我見解與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在這種教育體系的模式下,幼兒教師們應當對融洽關系做更深層次的手段探究,讓學校家庭與社會的三維互動關系潛移默化到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為幼兒身心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壬.淺談如何發(fā)揮家庭、學校、社會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速讀(下旬),2020(2):69.
[2]梁夢婷.淺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契合點[J].求知導刊,20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