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卓 陳雙 張宇涵
摘 要:以自主研發(fā)的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為研究對象,設計一套電動輪內減震機構,建立裝備電動輪內減震機構的三自由度1/4動力學模型,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中進行建模及平順性仿真,為懸架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輪轂電機;輪內減震機構;三自由度;平順性
0 前言
隨著相關政策的普及和相關技術的開發(fā),電動汽車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笆袌銮熬啊]嗇炿姍C驅動的電動汽車因較高的空間利用率、NVH、安全性以及更簡化的底盤結構,引起了廣大企業(yè)及學者的廣泛關注[1]。雖然輪轂電機驅動的電動汽車具有很多優(yōu)勢,但由于簧下質量的增加,其平順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針對此類問題,廣大學者進行了大量的設計及研究,文獻[2]建立了汽車二自由度垂向振動模型,通過改變非簧載質量,并對比分析不同簧載質量下汽車平順性評價指標的變化。文獻[3]分別建立了有無輪內減震機構的1/4二自由度動力學模型,并進行仿真分析。
本文以自主研發(fā)的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為研究對象,對裝備輪內減震機構的三自由度1/4動力學模型進行建模與平順性仿真分析。
1 電動輪內減震機構結構設計
本文研究的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電機選擇為內定子型電機,與常規(guī)的集中電機相比,省去了傳動軸、差速器等機構,其結構如圖1所示。此種驅動形式的電動輪,高度集成了輪轂電機、制動器、冷卻系統(tǒng)等,可以同時實現(xiàn)驅動、制動以及能量回收的功能,但會引起簧下質量的增加,進而影響汽車平順性。因此,本文將三組橡膠襯套安裝于輪內相關機構連接處,構成電動輪內減震機構。其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
2 路面模型及1/4動力學模型建立
2.1 單輪隨機輸入路面模型的建立
汽車行駛時,不平路面的隨機振動為輪胎的激勵。本文的路面輸入類型選擇為時域模型,輸入的時間歷程可以通過濾波白噪聲法獲得,如公式(1)所示。
(1)
式中:路面空間截止頻率,單位m-1;標準空間頻率,單位m-1;路面不平度系數(shù),單位m3;隨機白噪聲為w(t);車速為u,單位m/s。
2.2 三自由度1/4動力學模型建立
車輛模型為研究車輛懸架性能的基礎,假設車身和車輪均為獨立的剛體,二者的垂向運動互不影響;將輪胎視為具備相同垂向剛度的彈簧,且始終與地面相接觸,建立裝備輪內減震機構的三自由度車輛振動簡化模型(如圖3所示),三個自由度為車身垂向運動、車輪垂向運動及電機垂向運動,圖中:q為路面激勵,單位m;為輪胎剛度,單位N/m;為懸架剛度,單位N/m;為懸架阻尼,單位N·s/m;為車身質量,單位kg;為電機質量,單位kg;為車輪質量,單位kg;為
非簧載質量位移,單位m;為車身位移,單位m。
裝備輪內減震機構的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運動方程如式2至式4所示。
(2)
(3)
(4)
3 平順性仿真分析
根據(jù)建立的路面及裝備輪內減震機構的三自由度1/4動力學模型運動微分方程,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中進行平順性仿真分析。車輛具體參數(shù)如表1所示。仿真工況的B級路面,車速60 km/h。仿真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裝備有電動輪內減震機構的三自由度1/4動力學模型建立與平順性仿真分析,獲取了汽車平順性評價指標,為車輛懸架的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文,王軍年,王慶年,等.電動輪驅動系統(tǒng)結構設計與仿真研究[J].汽車工程,2016,38(3):330-336.
[2]D.Hroat.Influence of unsprung weight on vehicle ride quality[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88(3):497-516.
[3]張中南.輪轂電機式電動汽車行駛平順性與安全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