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踐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成為了教育共識,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相較于傳統(tǒng)師傳生受式教育,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诖?,本文首先對現(xiàn)階段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然后針對性的提出教學策略,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的推進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強調不同的學科要對學生的不同核心能力展開培養(yǎng)。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內容,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指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收獲更多的思維和能力提升。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我們必須對高效課堂的內涵進行深度把握,一線教師要認識到“高效”并不僅僅是指催促學生在課上多刷題、多背知識點,而是致力于“授人以漁”幫助學生實現(xiàn)核心能力的發(fā)展,真正踐行素質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梳理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是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對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有著指導和統(tǒng)領作用,但是在現(xiàn)階段高中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并不清晰,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受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教師往往沉溺于對某一個道題、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反映在教學效果上就是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在考試中一遇到新的題型學生就難以獨立解答。這說明了唯有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能力上的增強,換句話說考試只是方式,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才是目的。
(二)教學方式固化陳舊,忽視培養(yǎng)探究意識
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題海戰(zhàn)術”是十分常見的,教師一般會先為學生引入新的概念,然后進行相關理論、公式、實驗等知識的講解,最后進行例題演示,等課下或者自習課上就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練習題。這種固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相對復雜,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意味著不同學生一定會存在不同的學習薄弱點,僅僅憑借教師的統(tǒng)一授課很難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教師要有意去引導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
(三)教學評價標準單一,實驗操作能力不足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現(xiàn)階段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僅僅憑借考試成績就為學生粗暴地貼上了三六九等的標簽,過分重視終結性評價忽略了過程性評價,這就導致了教學評價的引導作用難以發(fā)揮。舉例而言,在高考中生物學科的理論知識部分所占的分數比重較大,實驗知識部分所占的分數比重較小,這就導致了部分教師不夠重視實驗教學。這種在單一教學評價標準下的教學傾向,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使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難以得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以多元化評價標準來擴大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好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
合理的課前導入對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另一方面能夠將新授課中的知識以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減少學生的畏難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對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有效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秀的學習體驗。舉例而言,在學習《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肪》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女學生在課間操的時候忽然暈倒,送到校醫(yī)室后,醫(yī)生說問題不大喝點葡萄糖就好了,以后記得要吃早飯。通過緊張而又與現(xiàn)實生活相近的視頻內容,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這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大家知道視頻中的女生為什么會暈倒嗎?大家一邊看教材中的內容,一邊相互討論下答案”。通過這種自由的討論,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探知新知識的欲望。等到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進一步進行總結“能夠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很多,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接下來咱們就先學習與細胞中糖類相關的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就糖的分類、分布、功能等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在這一系列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迅速帶領學生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
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并非只是存在于教材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科興趣,便于以后能夠用理論知識更好地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學習“物質的跨膜運輸”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典型的現(xiàn)象,讓學生直觀地去感受細胞內外及細胞內各細胞器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細胞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中的正常物質交換。青菜的失水和吸水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教師可以用PPT課件為學生展示菜市場上情景。早上的時候,青菜都十分嬌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正午的時候青菜的光澤度明顯下降,到了晚上的時候變得開始“蔫吧”。這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提問“為什么青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不再新鮮?”“為什么菜市場上的小販會不定時地給青菜灑水?”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探究,學生很容易想到“青菜因失水而變得不再新鮮,因吸水而能保持新鮮”。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教材中的知識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并為學生開始講解專業(yè)的知識,用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通過這一教學資源的引入,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生物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三)鼓勵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想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對學生的思路引導和啟發(fā)上,鼓勵學生的獨立思維和探究能力的發(fā)展。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為教師教學組織的開展提供了生理基礎。舉例而言,在學習《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用任務來驅動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取長補短,來實現(xiàn)對問題的解決。任務一:說出細胞學說內容和建立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人物以及他們的觀點主張。任務二:請分別總結出動物和植物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任務三:請舉例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布置之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探究資料和思路,然后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最后要求學生借助教材和教輔資料來展開獨立探究。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所采用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當各個小組都完成探究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并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歸納。這一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減少了對教師依賴,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四)加強實驗課程教學,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生物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夯實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加強對實驗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經常會為學生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并為學生講解實驗原理,要求學生記住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以及相關生成數據,但是卻很少為學生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導致實驗課程變成了“看實驗”和“背實驗”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安排并不利于學生對實驗知識的掌握,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舉例而言,在學習“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中,需要學生掌握口腔上皮細胞的獲取、顯微鏡的操作以及制片、水解、沖洗、染色等技能。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詳細的理論講解,讓學生掌握關鍵的操作步驟和技巧;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明確每個小組成員在實驗操作中的任務;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個小組依次展開實驗操作。如此一來,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結合,通過充分地準備也能夠很好地保證課堂秩序,促進實驗教學的效率。
(五)完善學科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發(fā)揮好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的引導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開展教學評價調整工作。第一,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打破唯成績論高低的壟斷局面,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出勤率、作業(yè)完成率、課上回答問題情況以及實驗操作技能水平等納入評價標準,全面立體地去評估學生;第二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把控,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內容;第三,要引入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通過家長的評價來了解學生居家時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學生互評了解學生課下學習時的情況,這樣能夠打破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在這種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評價模式下,不同學生身上的不同亮點可以被放大,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教師眼中的優(yōu)秀學生,從而能夠更好地取得相對于自身而言的進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現(xiàn)代化不斷推進的今天,高效課堂應該被賦予新的內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探究能力,成為了所有教師的必修功課。高中生物學科有著理論與實踐并重、概念理解與邏輯推理并重的特點,僅僅依靠灌輸式教育很難讓學生獲得核心素養(yǎng)上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學習需求的角度出發(fā),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學策略。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重視課前導入、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鼓勵小組合作、加強實驗教學以及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春平.談如何有效構建高中生物的高效課堂[J].魅力中國,2019,(52):101-102.
[2]李爽.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12):103.
[3]向婧.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南北橋,2019,(23):148.
[4]胡艷.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構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3):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