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輝
摘要:巖土工程的開發(fā)工作原本就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對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的損壞。與此同時,部分施工單位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并未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實際上地質災害問題不但會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長此以往還可能對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干擾。因此,在巖土工程實地施工過程中,高度重視巖土工程邊坡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其運控措施已成為順應新時代發(fā)展趨勢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巖土工程;邊坡地質災害;災害預控
引言
巖土工程的勘察,需要結合建筑工程的具體要求,對施工建設場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不良地質的作用以及影響。同時,結合工程施工做好細節(jié)的處理,在工程勘探、試驗、檢測方面,其技術都需要不斷地完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夠確保對地質情況的全面了解。而具體的勘察方法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結合工程現(xiàn)場的實際區(qū)域以及周圍的地質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勘察技術選擇。其次,合理地收集已有的資料和野外勘探數(shù)據(jù),結合具體的結果編制相應的工程勘探綱要。再次,實地收集建設區(qū)域的地質資料,在進行地質測繪之后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勘察計劃。顯然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確保國家建筑工程巖土行業(yè)的全面發(fā)展,解決勘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1地質環(huán)境保護的主要原則
(1)安排原則。在平時礦山地質開采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會遇到廢水,廢渣,廢石,因為這些東西的阻礙會影響到地質的開采,所以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進行出現(xiàn)問題的研究,那么在遇到這些問題時都會變得不知所措。因此在礦山開采之前應該做足準備,把可能發(fā)生或者一定發(fā)生的情況安排清楚,合理的規(guī)劃布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為后期礦山地質開采業(yè)的發(fā)展墊下一個堅定的基礎。(2)安全原則。科學發(fā)展的核心是要做到以人為本,在礦山地質方面應該做到以人的思想為基本理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的把礦山地質業(yè)發(fā)展成為對國家機器有用的行業(yè),用建立安全的生產系統(tǒng),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擬定符合要求的相關制度。加強對地質員工的安全保護,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對安全問題的認識程度,在嚴格要求下進行地質管控。
2巖土工程施工現(xiàn)狀
2.1施工人員的技術素養(yǎng)低下
巖土工程施工人員的技術素養(yǎng)將直接影響整個巖土工程的施工質量,但在實踐過程中大部分巖土工程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仍有待提升,無法為巖土工程的最終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與此同時,巖土工程施工人員的技術素養(yǎng)低下,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現(xiàn)有地基施工技術的掌握不熟練、新型地基處理技術研發(fā)力度不足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巖土工程的施工進度。另一方面,部分巖土工程施工人員在應用各種技術手段時還存在操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無形中對巖土工程埋下了各種可能發(fā)生的地質災害隱患。
2.2淺層蠕變變形破壞
對巖土體開挖后暴露在大氣中后,會發(fā)生脫水、干裂、水脹等變化,造成巖土結構破壞。在暴雨時會不斷變化,表現(xiàn)出地質災害的基本特征。這種變形破壞的形成速度與巖土微裂縫的密度和氣候條件有關。特殊巖土體遇水后會形成非常細小的顆粒,這些顆粒物易受坡面水侵蝕,不易截留,從而形成淺層蠕變變形破壞。
2.3勘察工作資金的使用不到位
目前我國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少資金的支持會影響勘察的結果。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國家缺少對相關項目地質調查研究資金支持。其次,地質勘察單位對于勘察工作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并且沒有分配相應的調研資金,這些都會導致地質勘察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3巖土工程邊坡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3.1地基加固技術
部分巖土工程的施工環(huán)境位于河邊,其地質條件也較為松軟,極易發(fā)生巖土工程滲水現(xiàn)象。由于軟土地基原本就具有較強的含水性、觸變以及高壓縮性特點,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巖土工程沉降等問題,致使整個工程在排水方面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針對于此,部分巖土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選擇筑造柔性樁復合地基的方式,提高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管樁的加固能力。實際上在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控過程中,地基加固技術的應用較為普遍,其不但能有效提高巖土工程的穩(wěn)定性,還能對整個巖土結構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有效降低了巖土工程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例如,對于某個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工程地基,可以科學運用預壓法、夯實法等加固技術提高工程地基的穩(wěn)定性,整體加強工程結構的承受能力。其中預壓法加固技術主要包括堆載預壓和真空預壓兩種方法,并且兩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各不相同,真空預壓法主要適用于土層厚度相對較高的區(qū)域,而堆載預壓法則適用于土層厚度差的區(qū)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巖土工程中應用加固技術時通常還需運用網格法,對黏性較大的土層進行更好的鞏固處理,同時科學填充巖石之間的縫隙,整體提高巖石工程的密實度和抗壓性能。此外,對于地基加固技術的選擇,還存在其他多元化施工方式。例如,灌漿法、電化學法等。不同加固方式的使用范圍不同,必須結合巖土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加固方式。
3.2合理運用地質災害勘查方法
在實際開展巖土工程建設時,需運用地質勘查技術對當?shù)氐牡刭|災害進行勘查,以避免實際施工時發(fā)生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勘查技術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是瞬變電磁法。此技術方法原理是把不接地回線設定成主要載體,朝向地底傳輸一次脈沖電磁場,利用接地電極分析一次脈沖電磁場間歇情況,地底半空間二次旋渦場表現(xiàn)出的狀況。該方法有著較高的探測效率和分辨力,探測深度比較遠,因此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的地質災害勘測過程中。第二種是高密度電阻法。如果巖土工程是深度較淺的地下水系時,可使用此種方法。巖土工程中巖土體的導電性能不同,可利用此點對巖土工程的巖性進行分析,從而獲取準確的勘察結果。第三種是視電阻率法。此技術可用來判斷巖土工程所在區(qū)域的導體性能,并對其進行圈定。比如巖土工程所在區(qū)域中金屬含量比較高,就會呈現(xiàn)較高空氣密度,而空氣是高阻值的絕緣體;如果是硫磺類地質特點,則會表現(xiàn)出良好的導電性,電阻率比較低。
3.3防滲排水處理措施
(1)坡頂最易受雨水和地下水入滲,河道開挖深度為10m時,坡度比為1:2,無平緩坡角結構面分布,坡頂拉伸塑性區(qū)寬度為5m~7m;當邊坡為緩坡結構面時,邊坡頂部受拉塑性區(qū)寬度可達20m,即:渠道開挖會增加邊坡頂部土體的透水性。(2)特殊巖土體的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地下排水溝可布置成“X”形無地面排水溝和地下排水溝,當沒有自排水條件時,處理措施的選擇應特別謹慎。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單向防滲體系實際應用與預期效果差距較大。主要問題包括當河流后退時,滯后的地下水下降,導致出現(xiàn)地質災害和其他問題。建議采用增加置換厚度方式。
結語
針對巖土工程邊坡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預控措施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不但能為巖土工程的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還能從源頭上降低地質災害對周邊居民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在巖土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對地質災害問題予以高度重視,時刻關注建筑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積極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新技術和新方法,有效解決各種地質災害問題,真正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與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控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整體推動巖土工程的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建興.淺析半巖半土質邊坡地質災害勘察及防治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8(32):251-252.
[2]張平.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及防治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8(0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