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瑩
【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予以高頻振蕩通氣??铺厣o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間收治的82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將納入患兒以隨機分組形式納入對照組、觀察組中,各41例;前者實施常頻振蕩通氣及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者予以高頻振蕩通氣專科特色護理干預;對比觀察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及血氣指標。結果:經(jīng)護理,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有明顯縮短,且PaO2、OI 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予以高頻振蕩通氣??铺厣o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促進患兒氣血指標的改善,加快患兒康復,建議推廣。
【關鍵詞】高頻振蕩通氣專科特色護理;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104
在兒科臨床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是較為常見的一類病癥,其嚴重時可導致患兒發(fā)生呼吸衰竭,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1-2]。故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NRDS患兒治療中予以高頻振蕩通氣??铺厣o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間收治的82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將納入患兒以隨機分組形式納入對照組、觀察組中,各41例;對照組男、女患兒比例為22/19;日齡1~6d,均值(2.66±0.85);觀察組患兒男、女比例為21/20;日齡1~5d,均值(2.54±0.78)。比較兩組患兒間一般信息未見差異(P>0.05),可比。此次研究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參與患兒家屬均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頻通氣,設置流量為 8~12L/min、頻率為40~50次/min,吸氣末正壓4~6cmH2O、吸氣時間0.4~0.45s。觀察組則應用高頻振蕩通氣,設置氣道壓8~10cmH2O、頻率10~15Hz、吸入氧濃度百分比(FiO2)0.3~0.5。
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予以高頻振蕩通氣??铺厣o理:(1)氣道濕化:需合理控制呼吸機上加溫濕化器中的溫濕度,以保證患兒吸入具有一定溫濕度的氣體。溫度需控制在35~37℃之間,并保證接水瓶與管路最低處垂直,并及時傾倒冷凝水,以免管路內(nèi)返流發(fā)生。(2)營養(yǎng)支持:治療中,需予以患兒靜脈營養(yǎng)支持,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可通過鼻飼喂養(yǎng),并嚴格控制滴喂速度,密切關注患兒進食情況,以免發(fā)生嗆咳。(3)并發(fā)癥護理:在護理中還需格外注意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氣漏以及肺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般來說需要護理人員在操作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使用一次性呼吸機管道;同時還需密切觀察患兒血氣分析指標及血壓水平,定時予以X線檢查,一旦有肺氣漏發(fā)生需及時予以減壓,避免導致肺出血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及血氣指標,氣血指標采用血氣分析儀進行檢測,檢測項目主要包含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以及氧合指數(shù)(OI)。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5.0軟件分析納入數(shù)據(jù)。計量、計數(shù)資料以(x±s)、%表示,t、x2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護理,觀察組患兒的PaO2、OI 指標較對照組均有明顯升高,且PaCO2下降顯著;同時,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較對照組也有明顯縮短(P<0.05)。見表1:
3 ?討論
NRD其發(fā)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質(zhì)促使肺泡萎縮所致,多見于早產(chǎn)兒中。在NRDS發(fā)生后一般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呻吟、發(fā)紺、呼吸困難等癥狀,同時還會伴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一旦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患兒發(fā)生呼吸衰竭,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3-4]。
目前在NRDS的臨床治療中,機械通氣及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替代療法是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案,氣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注入-拔管-上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是該病癥治療的優(yōu)化方案,但是很多患兒病發(fā)后仍需予以有創(chuàng)呼吸支持,需予以機械通氣支持。而在呼吸支持模式中,高頻振蕩通氣是近幾年較為先進的一種技術,其應用高于正常頻率4倍以上的通氣頻率進行通氣,可有效促進供氧速度的加快,進而促進患兒氧氣吸收效率的提升[5]。同時,該模式還具有潮氣量小、氣道壓力低等優(yōu)點,其在NRDS治療中可有效發(fā)揮肺復張、肺保護效果,促進患兒萎縮肺泡的擴張,進而有效促進患兒肺通氣功能的改善。對比本次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通過采取高頻振蕩通氣??铺厣o理干預,觀察組患兒的血氣指標相較對照組均得到了顯著改善,且該組患兒的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在應用高頻振蕩通氣模式的同時,通過特色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促進患兒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加快患兒肺功能的恢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兒康復,值得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京芬, 吳玉宇, 梁自然. 采用無創(chuàng)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探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20, v.14(6):132-134.
[2]馮愛民, 謝秀春, 王苗,等. 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觀察[J]. 河北醫(yī)學, 2019, 25(3):551-555.
[3]董朝瓊, 唐小鳳. 俯臥位通氣干預護理對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作用研究[J].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9, v.47;No.317(11):126-129.
[4]馮炳棋. 無創(chuàng)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及對PaO2,PaCO2的影響[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0, 18(12):24-26.
[5]任俊芬, 吳振陽, 索欣. 高頻振蕩通氣治療常頻機械通氣治療失敗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及護理干預[J].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2020, 40(5):1257-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