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健
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暴露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但預期的教學目標卻并沒有達成。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普遍對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不喜歡上英語課。高年級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尤為明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課改要求、實質(zhì)偏離課改理念的教學行為應運而生,致使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低效或無效現(xiàn)象。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活動有效─—為有效課堂鋪路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活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多數(shù)教師能夠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但在設計時往往只注重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而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從而導致活動流于形式,表里不一,這樣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而且教學任務也難以完成。新課程倡導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主張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猜謎和畫畫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堂活動應有利于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的技能。如果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內(nèi)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再有趣的教學活動也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3A教學顏色的單詞時,我設計了“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的活動,以復習和鞏固單詞red yellow green 全班學生站起來做小司機,根據(jù)教師所說的三種顏色做出停車、開車或等待的動作,做錯的學生坐下,經(jīng)過多個回合后仍然站著的學生被評為合格“小司機”。然后讓合格的小司機來喊口令,其余學生繼續(xù)做動作。此活動既能幫助學生掌握這三個單詞,有能使他們受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教育,很是時機的將德育滲透于英語教學活動中。
二、加強小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能夠語言的能力。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讓學生在語境中、活動中加強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教師要關(guān)注來自學生生活的各種信息。在設計活動時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選擇符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力圖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生活。例如我在教句型“Is this your pen?”時是這樣設計的:上課鈴聲一響,教師拿著一支鋼筆走進教師,一邊用疑惑的眼神巡視學生,一邊問:Whose pen is this?學生們都很好奇,都想知道這支鋼筆到底是誰的,然后我把鋼筆交給學生,要求他們用句型“Is this your pen?”尋找它的主人。尋找物主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操練句型的過程。之后用多媒體可見呈現(xiàn)了很多圖片,讓學生用句型“Is this your ……?”做猜一猜的游戲,最后拿出一些文具,要求全班學生找到文具的主人,看誰最快完成任務。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是在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和探究。這樣的活動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多樣的 教學活動形式,有力的語言知識做支撐
興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所以教師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應具有新奇感,從而能扣住學生的心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保持起學習興趣。我常組織guessing,role play,chant,play games,tell story,make survey等不同類型的活動,并力求使活動多而不亂。例如在教“It’s smart” 一課時我讓學生每人拿來自己覺得最喜歡的衣服(如:T-shirt,dress,sweater,jean,jacket,)待呈現(xiàn)新知識之后,組織一個時裝模特展示會,在教師在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闹笇?。時裝表演開始后,學生們踏著模特步登場,伴著音樂,一邊擺造型,一邊用英語介紹:Look at my new dress.It’s20 yuan.It’s nice.I like it very much…此時,各小組展開有趣的競爭,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十分高漲。這個活動不僅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運用了英語,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以及自主、合作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四、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guān)鍵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活動,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教師要引領學生從語言學習回歸到生活實際,使英語學習的運用價值盡顯其中。如:在教學 “They were young.”這一課時,我設計“評選圖片解說員”的運用活動:。利用教師本人、班上同學小時候的照片以及學生熟悉的姚明、李宇春等體育明星和歌星的照片,引導學生操練和運用所學知識談論他們的過去:I/She/He was two/…,then I/She/He was fat/…,最后評出最佳圖片解說員。這種貼近并反映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恰當?shù)脑u價,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diào)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比绾问乖u價既能發(fā)揮對學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又能發(fā)揮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作用,已經(jīng)成為評價發(fā)展的趨勢。
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課堂學習行為等進行引導,使評價真正發(fā)揮對學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又能發(fā)揮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作用。
圣哲云:留心你的思想,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言語;留心你的言語,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行動;留心你的行動,因為他將變成你的習慣;留心你的習慣,因為他將變成你的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為他將改變你以及學生的命運!讓我們時刻記住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只有在交際運用中學生才有可能真正通過原有語言知識系統(tǒng)與新的語言輸入間的相互作用構(gòu)建其他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