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鳳英
摘要:當前階段,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已經(jīng)備受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小學生在語文習作低段進入中段的這一關鍵性“過渡時期”,必然會面對諸多困難與問題亟待解決。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如何有效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指導低段進入中段的各種困惑展開一定系統(tǒng)化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指導;低段;中段;困惑;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2-308
引言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通常分為三大階段,分別是一二年級的“低段”、三四年級的“中段”以及五六年級的“高段”。小學生在一二年級開始學習過程中,語文習作主要是以一些簡單的句子和簡短的作文寫作為主,而在步入三四年級之后,習作訓練便已經(jīng)開始轉變?yōu)槌善硎鲆约懊媾R各種較為細致化的寫作要求。對于這階段小學生而言,習作訓練不僅是口頭語言開始朝向書面語言轉化的一種表現(xiàn)和體驗,同時也是學生寫作思維與語文寫作知識學習的一種過渡。教師必須要有效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不足,進而讓小學生語文習作興趣能夠被全面激發(fā),習作綜合能力和水平能夠得到一個質的提升[1]。
一、解析小學語文低段進入中段習作指導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小學生自身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
小學生從一二年級向三四年級過渡時,大部分學生雖然自身學到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積累了一些基本寫作經(jīng)驗和技巧,但由于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加之語文基礎知識、詞句儲備量和寫作經(jīng)驗較為有限,在剛剛步入小學語文中段時,學生自身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總體較為差強人意。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也必然面對諸多教學困難和棘手問題。
(二)教學形式固化限制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
對于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而言,這一階段的習作要求已經(jīng)比“低段”有了迅速的提高和增進,教學主體目標和宗旨主要考察與培養(yǎng)小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然而當前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的采用的習作指導教學形式較為固化且單一,教學策略較為傳統(tǒng),不僅無法激發(fā)小學生語文習作的參與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抑制了學生自身活潑開朗的天性,導致作文思維過于僵化,毫無新意。
二、新時期小學語文低段進入中段習作指導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教師應讓小學生積累豐富素材做到語文習作“言之有物”
在小學語文低段進入中段習作指導實踐過程中,之所以許多小學生自身面臨著寫作困難和寫作障礙,是因為其自身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積累的寫作素材和寫作經(jīng)驗極為匱乏。一旦面臨各種不同的寫作要求以及多樣化的作文類型,經(jīng)常一臉茫然,迎來沒有豐富寫作內容可以引用,沒有優(yōu)秀寫作技巧可以展示的尷尬局面。鑒于此,語文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必須要積極鼓勵小學生多練習、多積累、多總結、多思考。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寫讀后感、記日記、寫小隨筆等優(yōu)質寫作習慣,并且貴在堅持,進而讓自身語文寫作素材逐漸豐富,在習作過程中能夠“言之有物”。舉例說明,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鎮(zhèn)》以及《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寫景抒情的記敘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之后,針對上述文章中對于特定景色以及美景所在地的細致化描寫語句進行摘抄和記憶,并且學以致用,在習作練習“這兒真美”的作文寫作過程中,運用一些精美的詞匯與語句來潤色文章、豐富內容、增強情感,讓自身習作水平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有效提升語文寫作綜合素養(yǎng)。
(二)教師應創(chuàng)建生活化習作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身觀察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低段小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并且缺乏生活閱歷與社會經(jīng)驗。在步入中段后,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對身邊各種新鮮事物更加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鑒于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各種生活化、生動化、趣味化的習作教學情境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身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2]。舉例說明,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第七單元習作練習“國寶大熊貓”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生播放一個關于“大熊貓”的微課小視頻課件。視頻中利用5-10分鐘左右時間展示大熊貓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內容,讓小學生能夠生動化、直觀化、立體化的感受“國寶”的魅力。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聯(lián)系自身在影視作品、動物園游覽,以及各種書籍、報刊、雜志、網(wǎng)絡媒體上看到的關于各種“大熊貓”的報道與文章進行較為細致的觀察、分析與思考,然后開始這一主題的作文寫作。顯而易見,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各種優(yōu)質的生活化、趣味化習作教學情境下,小學生會擁有更多的習作素材與習作內容,并且通過自身觀察和理解充分感知到:語文習作學習過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素材往往都來自于生活。進而能夠讓真正意義上的提升自身寫作綜合水平和自身無窮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三)教師應做到“以評促改”促進小學生習作獲得真正進步
除了上述兩大創(chuàng)新策略之外,教師在低段進入中段的小學語文習作指導實踐過程還應當做到科學化的“以評促改”,全面促進小學生在習作各個方面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升與進步。優(yōu)質的習作評價無疑是全面提升小學生習作自信心和習作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式。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及時批改與評價,并且在批注過程中標注好學生在習作中的優(yōu)秀亮點和不足之處。進而讓小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和改進自身不足并且繼續(xù)發(fā)揮自身寫作優(yōu)勢。此外,在進行寫作評價之后,語文教師也需要將學生作文進行分發(fā),讓每個學生對教師的精細批注進行相應修改與調整,改進自身各種語病和用詞造句上的錯誤與不足。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展示和朗讀給全班學生進行共同學習與互相借鑒,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習作互評,互相指出彼此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憑借綜合化、全方位、科學性的“以評促改”為小學生未來高階寫作奠定良好的、扎實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低段進入中段作文習作教學指導創(chuàng)新化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應當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以生為本,激發(fā)小學生習作興趣與探究欲望。并且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積極尋找更為科學化、有效化的習作教學策略與手段,力爭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整體質量和水平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李小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277.
[2]王微.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指導[J].情感讀本,2016(11):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