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澤雪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絲絲入扣填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邏輯性,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得心應手?;诖耍韵聦πW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072
引言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啟蒙階段,對于數學的知識理解能力還不夠,數學概念對小學生而言也比較抽象,但是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小學階段,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對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變革,使教學方法能夠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打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一、深度解讀和梳理教材,提供優(yōu)良指導
新課改下,要求學生作為教學的根本和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和策略都要圍繞著以學生為主的中心來展開,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就不重要了。相反,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仍舊是非常重要的,自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領路人,是學生靈魂和思想的燈塔,教師在注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自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教學實際來說,教師仍舊擔任著課堂教學組織者和指導者的重要功能,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把新時代的教學工作做好。
二、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掌握教材的重點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先通讀數學教材,對教材每個章節(jié)的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更要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學習數學,夯實數學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講授數學時,要梳理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整合數學教材的重難點,因為現在的數學教材的編排方式是“螺旋式”的,每個數學新知識點包含著一些舊知識點,所以教師要理清數學教材的每個章節(jié)的重點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不能使實際教學脫離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結合著教材的教學目標,合理地選擇對學生難度適中的重點題型,讓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知識,使學生能夠整體掌握數學的框架,教會學生歸納總結數學方法和數學思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創(chuàng)設趣味課堂,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一個愛玩不愛學的年紀,但是家長和教師又不能放任其盡情地玩耍,而是要想辦法引導其喜歡學習、熱愛學習。那么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氛圍就成了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因素,因此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就成了教師的努力方向之一,而趣味課堂的創(chuàng)設對多樣化教學來說也同樣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科書進行充分解讀
由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思維方式、IQ和EQ水平不同,所以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根據特點教授學生,并采取適當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和思考的方式,對于學生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指導學生優(yōu)化知識結構,使用多種策略,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消除固定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五、融入趣味性教學體驗,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完善,沒有形成較好的自制力,所以教師需要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從各個角度看待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以便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應用不同的解題技巧理解問題。同時,教師也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情境,要求學生思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這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和綜合能力。例如,人教版“因數和倍數”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講述因數、倍數的基本含義,方便學生更科學地學會數字的應用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一個小于30(包含30)的非零自然數,既是6的倍數,又是8倍數,這個數是多少?在本問題的探究中,部分學生分別羅列了1~30的數字,然后畫出了6的倍數,包括6、12、18、24、30;也列出了8的倍數,包含8、16、24三個數字,經過對比后可發(fā)現這個數為24。部分學生將6分解成2×3=6,而8分解成2×2×2=8,所以快速算出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數,這個數為2×2×2×3=24。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利用多樣性解題思路解析數學難題,并在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中掌握了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方式。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提示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和理解思路,指導學生在發(fā)現問題理解思路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數學課程中充滿了觀察、實驗、模擬、推理等探索和挑戰(zhàn)性活動,要指導學生參與探索和溝通的學習活動。通過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注重學生日常實踐的培養(yǎng),隨時發(fā)現和鼓勵他們,使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在解決問題的教育中,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學生對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喜悅,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發(fā)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現狀及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1,{4}(01):139-140.
[2]馬潔明.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38):66.
[3]陳莉欣,劉昭彤.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4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