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琴
摘 要:教師和學生的“融和共進”關系是一種新型的校園人際關系之一,師生關系的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融和共進”的師生關系是針對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與問題而構想的理想型師生關系模式。
關鍵詞:師生關系;融合;共進
教師和學生的“融和共進”關系是一種新型的校園人際關系之一,它以民主平等為基礎,以互相關愛為靈魂,以融洽和諧為表現(xiàn),以良性共進為方向,以心靈溝通為橋梁,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叭凇?,就是融解、融化、融合、容納的功能與動向,“和”即和諧、和睦、合作的特征。
師生關系的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融和共進的師生關系可以化解矛盾、催生積極向上的力量,有利于學生陽光快樂地學習和積極幸福地成長成才,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民主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的良性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教育教學進一步的發(fā)展要求,亟待革新,師生關系的轉型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的重視.新時代強烈呼喚融洽,和諧,良性互動,互相促進的新型師生關系.當前,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強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在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其成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方面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而要發(fā)揮好這一作用,則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融和共進”的師生關系?!叭诤凸策M”的師生關系是針對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與問題而構想的理想型師生關系模式。
一、影響師生“融和共進”關系的因素
(一)教師方面
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高度的責任感,而且要多采用一些現(xiàn)代教育方式:人文教育、特色教育、綠色教育等。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每個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尋求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能教給孩子專業(yè)的知識,還教給了他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正確的三觀。因此對教師自身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比如:粉筆字是否好看、普通話是否流利標準、課堂知識儲備是否豐富、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否熟練等等,都是課堂教學是否行之有效的要素,都需要去熟練運用。學生只有對教學過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樂于并積極的參與其中、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才能形成。讓學生自主地學會做事、共處、求知,這是正真的“受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每位授課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在具體課堂教學中要會抓重點,有的放矢。新穎的課堂教學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實飽滿的教學過程中,巧妙的構思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讓“權威課堂”成為“民主課堂”??傊?,學生是鮮活的個體,有獨特個性和巨大創(chuàng)造性,所以教師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關懷和尊重。因此,教師日常生活中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學過程中靈活民主,師生雙方互相信任欣賞,才能實現(xiàn)師生“融和共進”關系。黑格爾說過:“沒有熱情,世界上沒有一件偉大的事情能完成?!?/p>
(二)學生方面
學生到了高中階段無論是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性格特點都是各有差異的,那么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要求和表現(xiàn)也必然是不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按照課前的設計生硬死板地進行課堂教學,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失去學習興趣,課堂也必然會出現(xiàn)死氣沉沉或者是秩序混亂等諸多問題。這樣的課堂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老師要靈活的根據(jù)進教室后學生的反應,靈活調(diào)整教學設計。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棱利說過:“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探索隱藏在兒童背后的那些不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們就不會做某個事情?!?/p>
二、“融和共進”的師生關系的表現(xiàn)
(一)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影響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同樣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上這個老師所帶的科目,這種愛屋及烏的心理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會做學生問卷調(diào)查,問卷種都有類似你最喜歡的老師和最喜歡的科目這種問題,我總結了一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喜歡的那個老師的課堂中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非常豐富和順暢的。
(二)師生關系對師生交往程度的影響
任何人都希望在和諧的環(huán)境里,把自己的心事說給對方聽。當然學生也喜歡與和藹的、關系融洽的老師分享自己的心事,這樣不回避自己真實的想法的與老師交流,從中的到的教益也相對要多一些,這樣也就給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空間要大一些。
(三)融合共進的師生關系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感受到自尊的存在。缺乏自尊的學生通常會缺乏積極向上的動力,甚至導致消沉。相反,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會使他們積極向上。班上一位沉默寡言的女生因為一次演講比賽的預選,老師夸她普通話標準以后而變得大膽自信了,班集體活動也積極參加了,與老師也愿意交流了。因為之前她一直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突出,長相也不出眾,非常自卑,不愿意在人前說話,老師的不經(jīng)意的表揚讓她認識到:原來她不是一無是處的,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三、建立“融和共進”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我認知和對學生的正確認知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前提。
教師的自我認知知是自我完善的依據(jù),對學生的正確認知則是因材施教的根據(jù)。因此,教師需要正確評價自己,深刻剖析自己,并據(jù)此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正如十九世紀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只有當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養(yǎng)時,他才能實在地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逼浯?,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既要多點同理心,認知學生,又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嚴格要求。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師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和對學生的正確認知的基礎之上的。
(二)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基本要求是教師熱愛學生。
有調(diào)查表明:教師熱愛學生,并對他們抱有較高期望,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愛護,就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回應教師。反之,如果學生從教師的語調(diào)、表情和態(tài)度中感受到教師的“不公正”,
厭惡、嫌棄、或者對他們不抱期望或期望值比較低,這就有可能會讓他們以消極的態(tài)度來回應教師。
長久以來教育界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教育學生過程中的教育方法單一、缺乏民主、寬容,管理方式簡單、粗暴、甚至出現(xiàn)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狀況。這些做法往往都是在教師們不經(jīng)意間就已經(jīng)完成了,教師也認為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關心、愛護學生。從教師的角度講,每一位教師都會肯定地說:“我是熱愛學生的?!钡菑膶W生的角度講,他們大多數(shù)恐怕不能接受這種“愛”。這一現(xiàn)象促使我們必須重視教育教學活動中相互尊重,嚴格而寬容的愛。
(三)師生之間的相互接納和寬容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活動和師生交往中,師生彼此既要體驗個人本身,又要看到對方的獨特性。師生雙方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當雙方要建立和諧的關系時,必須首先接納雙方的差異性,尤其教師一方更需具備寬容精神。接納和寬容意味著尊重和保障學生的權利。每個學生都有權就某些問題或事實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而不是強迫服從;還意味著相互信任,特別是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的獨立、合理的見解;給學生犯錯誤的空間,因為學生犯錯誤的過程其實也是認識能力提高的過程。留改正錯誤的機會給學生,并相信學生的發(fā)展可能性,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也不該妄貼標簽。學生對教師的接納和寬容是指學生對教師的思想、情感、行為給以屬人性的理解,而非屬神性的理解。把教師看作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整體,而非是神。當然,寬容和接納不等于縱容和放任,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這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師生之間雖有寬容,但對影響學生發(fā)展的思想和言行,教師理應毫不姑息。
(四)教師的親和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
據(jù)有關心理調(diào)查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和藹可親、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學生最討厭甚至內(nèi)心怨恨的則是那些專制型的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和接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和共情學生的情感,尊重和悅納學生的理想,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勞動成果,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悅納學生的個性,要充分地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對教育的建議和意見,尊重師生間的美好情誼,其核心是尊重學生的人格。
四、良好的“融和共進”的師生關系,即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實踐:
(一)靈活運用藝術的語言進行教學,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教師語言簡練、幽默、準確,配合以生動的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交流,創(chuàng)設出一種舒適寬松的課堂氛圍,消除師生之間鴻溝、誤會甚至沖突。教師藝術的語言能夠搭建起師生之間融洽溝通的橋梁,學生也能在教師藝術的語言中體會和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心。充滿情感的藝術語言打開了學生緊閉的心門,使凍僵的師生關系慢慢“解凍”變得融洽。
(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靈活創(chuàng)設出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例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的計劃、共同探討每天的教學重難點和解決的方法,共同商量每天的作業(yè)及作業(yè)量等。
(三)真誠地對待學生,關愛學生,切實的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小問題和小困惑”,學生能從中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減輕防備的心理,從而有助于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里。
(四)老師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或者是微小的進步,并及時的給予恰當?shù)目隙ê捅頁P,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并且做事公平公正,言出必行,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嚴于律己,獲得學生的信賴;廣泛涉獵收集相關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并且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善于利用自己的某一特長贏得學生的好感,如一手好的粉筆字,精湛流暢的畫圖技巧,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能拿得出手的一樣樂器,亦或是風趣幽默的笑話等。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課題名稱《中學師生融合共進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8]GHB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