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如
摘? 要:對小學生而言,活潑好動、情緒多變是其兩大顯著特征。在班級建設過程中,學生個體對情緒控制的程度,關系到班級管理質量。本文淺談對學生的情緒管理在班級管理的作用,旨在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班級管理本質;情緒管理理念;情緒管理培養(yǎng);情緒管理方法;情緒管理作用
班級管理的本質是指將多個不同性格的個體聚集在一起進行管理,從而實現(xiàn)共同教育目標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情緒變化多樣,作為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情緒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通過情緒管理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了解和控制情緒,學會傾訴和表達快樂、悲傷、緊張、膽小等各種情緒,學會合理釋放情緒,學會理解他人,最終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化解學生之間矛盾,增加班級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班級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一、情緒管理的理念
情緒管理,即教師通過對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認識的研究,使用引導、互動、協(xié)調和控制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或他人情緒的調控能力,從而提升班級管理的效能。
情緒管理的形態(tài)有四類:拒絕、壓抑、替代和升華。拒絕是極端的情緒防御形式,壓抑是情緒努力控制的過程,替代則是指將情緒進行轉化,運用其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升華致使最終對情緒管理得體。
小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能使自身的情緒充分地表達,不壓制;②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緒,善于把握情緒表達分寸。
教師必須能夠根據(jù)班級學生情緒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情緒的本質,了解常見的處理情緒誤區(qū),通過體驗活動學習,合理釋放情緒,使學生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
二、情緒管理的培養(yǎng)
由于心智發(fā)展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小學生缺乏對情緒理性認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必須依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管理情緒的課程,并在實施過程中注意榜樣作用。
針對低年級學生(6—8歲),情緒管理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讓小學生能夠從感性認識上強化自身的情緒體驗,并能感受到情緒管理對自己所帶來的益處,進而通過有效的情緒管理與同伴友好相處。教師可通過設計一些課程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的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系,逐步掌握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
針對中年級的學生(8—10歲),應注重對不同個體的引導,它比統(tǒng)一的情緒認知和課程更加重要。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正在經(jīng)歷情緒危機,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進一步加強,卻有可能會更加情緒化。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情緒體驗來引導學生進行情緒反思,從而提升其情緒管理的能力。
針對高年級的學生(10—12歲),在中年級持續(xù)不斷的情緒管理引導和體驗的基礎上,大多數(shù)高年級的學生擁有較強的情緒管理能力,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有意識地探索多樣化溝通方式,在人際溝通中體驗友好交往帶來的成就感。
三、情緒管理的方法
(一)了解情緒
只有對自己進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的自信。了解情緒中的積極情緒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肯定、挖掘自身優(yōu)點、實現(xiàn)自我成長。了解情緒中的消極情緒可以幫助學生體察情緒繼而去表達、去宣泄,將情緒問題的不良影響降低。
幫助低年級學生了解情緒,可采用提問的方法:你現(xiàn)在感覺如何?為什么有這種感覺呢?幫助高年級學生,讓他們將詢問自己的情緒當成一種習慣,認識到情緒每人都有,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具有正當性,取決于自我調節(jié)能力。
(二)表達情緒
有了情緒問題,如不自信、有挫敗感,是很難向他人表達的。我們留心觀察可以看到孩子的情緒表現(xiàn),卻聽不到孩子對情緒的表達。
在引導低年級學生時,可采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如輕柔的言語、友善的表情動作、圖畫等進行交流溝通,換位思考,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讓他們逐步認識、悅納和管理好自身的情緒。
在教育高年級學生時,要親切的與他們溝通,引導他們將心里的想法及時傾訴出來,可當面談心、文字表達等。
(三)疏導情緒
情緒的疏導可分為現(xiàn)場的情緒管理和問題發(fā)生后的情緒管理。當情緒爆發(fā)出來時,可用語言暗示的方式舒緩情緒、調控情緒,避免矛盾惡化,也可換位感受對方的心理感受,轉換心理的不平衡,也可由第三方進行勸說,尋找到臺階,既保護面子又不傷害感情。
四、情緒管理的作用
(一)情緒管理有利于學生良好合作
小學生情緒波動復雜,思想觀念逐漸獨立,要求更多的發(fā)展空間與自由,由于心智發(fā)育還未成熟,當事件發(fā)生的時候,越弄越糟,造成各種矛盾,并且在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控下,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心態(tài)逐漸扭曲,可能會引發(fā)不良事件。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摸清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做好情緒管理,引導學生自我控制,通過開導與安撫,及時化解班級學生之間矛盾,促進學生之間良好合作。
(二)情緒管理有利于班級文化建設
有關報告指出,情緒管理是在了解情緒后,有效的進行自我調節(jié),通過理性認知和壓抑沖動情緒,平衡心態(tài),避免不良事件發(fā)生。班級是學生的大家庭,必須具有凝聚力,才能搞好班級建設。情緒管理通過對學生情緒的管控,及時調節(jié)學生不良情緒,使得班級逐漸形成一種向心力。由此可見,情緒管理可增加班級凝聚力,從而提升班級文化的建設。
(三)情緒管理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
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傳授學生情緒管控方式,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通過情緒管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能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并逐漸對班級學習產(chǎn)生興趣,憑借學生合作學習,建立團隊精神,共同提升學習質量。
五、結語
情緒管理在班級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對自身情緒進行控制,避免群體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情緒碰撞和極端情緒。加強情緒管理,有利于學生個體的情緒始終調節(jié)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從而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曉燕.淺論合作對班級管理的積極作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2
[2]栗早霞.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3]牟奕蒙.繪本在小學低年級情緒管理教育的運用[J].教育導刊,2017(05):79-83.
[4]韓萍.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管理方法初探[J].華夏教師,2017(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