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翼電影是20世紀30年代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黨宣傳政治思想的有力抓手。以史為鑒,研究左翼電影,可以為今天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供借鑒?!叭恕币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yōu)勢。將左翼電影運用于高職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當中,既拓寬了左翼電影的研究思路,也為高職院校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可以助力高職院校開拓育人思路、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左翼電影;高職院校;“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3-0032-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左翼電影’助力高職院?!恕w系建構研究——以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成果,項目編號:2020YKYB-064
一、左翼電影與“三全育人”
在20世紀30年代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下,電影被當作一種政治宣傳工具,其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政治特征,此時中國共產黨在“電影武器說”理論的指導下開始有意識地向電影界進軍。左翼電影特指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相關人員團結和領導電影界進步人士共同拍攝制作的反帝反封建電影。
研究左翼電影可以洞悉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這一特殊歷史語境下引領民眾思想進步的主體地位,將左翼電影運用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既拓寬了左翼電影的研究思路,也為高職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
“三全育人”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叭珕T育人”是從育人主體的角度對我國高校的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往在高職院校中,育人工作的主體大多是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相關工作人員以及部分思政課程教師,其他專任教師及行政工作人員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參與較少,沒有建立起主動參與育人工作的明確意識。所謂“全員育人”即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都要參與到育人工作當中,且各部門之間要建立起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相互配合,做好育人工作。
“全過程育人”強調高校育人工作在時間上要具有貫穿始終的連續(xù)性。以往高校的育人工作主要是在教學工作進行期間展開,節(jié)假日則自然中斷。而在高職院校當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一般只有兩年,大三學年開始后,大多學生都會離校實習,此時,德育工作也基本停止。而“全過程育人”則要求高校要將育人工作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過程,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無論是節(jié)假日還是實習期,育人工作都不能中斷。
“全方位育人”具有空間屬性[1],強調高校的育人工作要運用多種多樣的育人方法進行,要借助各類信息傳播載體,打破空間限制,滲透到學生教育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本科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離校實習較早,在校時間有限。借助網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打破空間限制,可以填補以往育人環(huán)節(jié)的空白領域,這對廣大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意義重大。
二、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從思想內容層面來看,左翼電影作為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宣傳政治理念、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有力抓手,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展示了城鄉(xiāng)社會中尖銳的階級矛盾,將勞工與農民的人物形象推向銀幕中心,有力地表現(xiàn)了反封反資反帝的深刻主題。左翼電影表現(xiàn)的是共產黨人和部分進步文藝工作者在特殊歷史時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今天的大學生通過觀看左翼電影,可以跟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創(chuàng)作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從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不僅如此,許多左翼電影在形式上也別具匠心,極富藝術感染力。如電影《上海二十四小時》,該片的結構設計具有一定的實驗性,極富創(chuàng)新意識,影片的整體結構都是在對比中建立起來的(如下頁表格)。
從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上海二十四小時》在一個首尾相互照應的完整結構中以對比的手法架構了整部電影,觀影者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影像片段的拼接跟隨并接受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意識。將此類“彰顯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2]的左翼電影作為教育資源,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避免了生硬說教的同時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將優(yōu)秀左翼電影作為教育資源,有利于引導當代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感悟歷史、銘記家國民族擔當。
此外,電影具有傳播、審美、教育和娛樂等功能,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觀影活動具有輕松愉悅、易于接受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對傳統(tǒng)課堂的學習方式興趣較弱,他們多數思維活躍,喜歡有聲有色、活潑輕松的教學方式,“以影育人”的學習模式非常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大學生利用優(yōu)秀影視資源進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具體措施
首先,教師作為高職院校的育人主體,其自身素養(yǎng)與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息息相關。以左翼電影陶冶情操、凝聚力量,可以提升教職員工的愛國素養(yǎng)、民族榮譽感以及勇于擔當時代重任的責任意識。各部門可以定期開展主題觀影活動,以學期為節(jié)點設置觀影范疇,如夏衍編劇的左翼電影;以周為單位,每周組織教職員工集中觀看一部左翼電影,如《狂流》等,并在觀影后交流觀看心得。在學期末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一次觀影心得交流會,由各部門推選一位教師代表參會,介紹本部門本學期的觀影主題、觀看影片以及心得體會,會后評選出優(yōu)秀組織獎,以此鼓勵各部門積極開展左翼電影觀看和交流活動。
左翼電影作為高職院校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一種教育資源,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協(xié)調配合,要充分運用育人資源,協(xié)調聯(lián)動地開展育人工作。第一,全體教職員工應轉變諸如“育人是思政教師的工作職責”等傳統(tǒng)觀念,將育人工作滲透到自己的工作領域中。在日常授課過程中,無論是思政課教師還是專業(yè)課教師、公共課教師都可以有意識地將左翼電影作為一種教育資源運用到自己所講授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第二,無論是專任教師、輔導員還是各職能部門行政人員,都要參與到育人工作當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有意識地將左翼電影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傳遞給學生。
其次,左翼電影育人活動應該貫穿高職院校學生大學生活的始終,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一是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生活的過渡,是三年大學生活的開始,這一階段的思政教育是引航式教育、奠基式教育。在此階段利用左翼電影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將個人前途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自覺樹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努力奮斗的遠大人生理想,并以此為引航明燈,找準前進的方向。與本科層次的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受實習影響,在校時間更加有限,進入大三學年后,多數班級都會出現(xiàn)大半學生在外實習,少數學生留校學習的情況,因此這一階段的思政教育往往較為薄弱。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左翼電影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相關的視頻資源傳到班級微信群或QQ群,要求學生自行觀看后在群里交流觀影感受,再由教師進行價值導向,實現(xiàn)以影育人的目標。與此同時,左翼電影育人活動應該以學年為節(jié)點,在把握住入學期、畢業(yè)期兩個關鍵時間點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育人方案。
最后,在推進左翼電影助力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比如組織學生集中觀影,“組織好影評活動,充分引導學生,達到自我完善”[3];將左翼電影納入課堂教學活動,作為相關學科開展課程思政的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召開專題研討會,交流觀影感受;成立電影協(xié)會或社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左翼電影教育活動;也可利用網絡開設左翼電影鑒賞線上選修課,豐富學院的選修課程資源。
四、結語
高職院校要將左翼電影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以影育人”,還原歷史現(xiàn)場,帶領青年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時期我黨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思想政治方針,使其在以史為鑒、貫通古今的基礎上更加自覺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從而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質量。
參考文獻:
[1] 武娜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2] 連那.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3] 楊青會.利用電影作品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學術交流,2012(6):157-159.
作者簡介:韓暢(1992—),女,遼寧營口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