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提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漸漸地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然而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感到自己對于課堂開放之后力不從心、無所適從。如此一來,探尋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本研修路徑,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世界咖啡”,是近年來流行于國際層面的一種團隊學習研討方法。在世界咖啡匯談中,所有的參會者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人針對設定的主題發(fā)表見解,碰撞激發(fā)創(chuàng)新點子,研討并形成集體的大智慧。這樣的匯談,它的精髓就在于:分享+碰撞、融合+共創(chuàng)。因此,“世界咖啡”是一種創(chuàng)造集體智慧的匯談方法,是一種用對話解決問題、找到方案的學習方式。
【問題分析】:
暑假里,學校面向全體教師發(fā)放了關于“校本研修”的網絡問卷,以下是部分問卷數據——
最后一道主觀題——“問題10:請結合校本研修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談談加強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見或建議”,老師們訴求大多集中在:
A:開展形式略顯單一沉悶,希望能做到形式創(chuàng)新、內容充實;
B: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做到全員卷入、人人發(fā)言,不是簡單的充當“背景墻”;
C:加強交互;
D:主題研討更明確,多提供一些實踐操作策略;
E: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實質內容;
……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和老師們的訴求不難看出,老師們更希望參加的是“主題更突出、形式更豐富、目標更聚焦”的研修活動,老師們渴望深度參與到研修活動中來,希望與專家互動、與同伴互助,希望能學一些“帶得走”的策略與方法。
反觀之前開展的研修活動,確實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夠好。大多是以內容為中心的研修,雖然干貨滿滿但形式單一,較少進行內容演繹和深層互動,是一種“下載式”的培訓,老師們被動接受信息,過程枯燥,因此在學習中容易疲勞、走神,“刷手機”的不在少數。偶爾,有些研修安排了一些體驗式的活動,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熱鬧,一旦互動結束,會場又出現(xiàn)了“沉默的大多數”,老師們感到華而不實、真正的收獲很少,回到課堂上,自己的困惑依然存在,從而產生了對研修活動的不滿和抵觸,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不如坐在辦公室改改作業(yè)、備備課。
【案例敘述】:
如何能引導教師展開真正的深度學習研修呢?在一次以“小組合作策略”為主題的研修活動中,我校決定借鑒“世界咖啡”的匯談模式,和老師們來一次浪漫的研修之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嘗試與思考——
主持人: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們的研修主題將圍繞“合作學習”展開,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的很多,但冷靜地思考與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合作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如何才能讓學生從“合坐”走向“合作”呢?相信每位老師心中都有自己的困惑與想法。接下來,我們就以“世界咖啡”的匯談方式,開啟我們今天對話交流。
主持人:咱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叫做——抱團行動!待會兒我說“開始”的時候,請大家用最快地速度組成6人小組(注意:此時的研修總人數是6的倍數)。請各位老師走下座位,站在中間的空地上。準備好了嗎?開始!
(全體老師迅速地組成6人小組,有的小組還開心地抱在一起。)
主持人:給大家的速度與激情點贊!恭喜大家抱團成功!請各小組迅速地商量一下,以一個國家或一個著名的景點作為你們小組的名稱,并且推選出組長,時間1分鐘。
(很快,老師們自發(fā)形成7個小組:中國組、美國組、芬蘭組、新加坡組等,并推選出了組長)
一、商討真正重要的問題
主持人:關于小組合作學習,你最想和你的同伴討論的問題是什么?請每位老師在小組里輪流發(fā)言,組長負責記錄。
(組內討論,組長記錄)
將各小組的記錄單貼在墻上,主持人與大家一起挑出、提煉出了兩個點擊率最高的問題:
(1)如何甄選合作學習的內容?(即:什么樣的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
(2)如何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方案?(即:怎樣才能使合作學習有效開展?)
主持人(將這兩個問題寫在黑板上):既然大家特別關心這兩個問題,那么在后面的對話中,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
二、調制一杯“原味咖啡”
1、針對剛才確定的兩個主題,每位老師先獨立思考5分鐘;
2、小組內輪流發(fā)言,由組長負責簡要記錄每位老師的想法,可以提取關鍵詞、也可以用圖示等。
3、當組內每位老師都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成員之間進行交流,重點是針對某位老師的想法或補充、或點評、或反駁。組長繼續(xù)記錄。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主持人負責巡視,避免某位老師發(fā)言時間過長,耽誤了其他老師的發(fā)言時間。)
三、帶著咖啡去旅行
主持人:恭喜各小組,你們的“原味咖啡”已經調制好了,現(xiàn)在大家可以帶著自己小組的“咖啡”去世界各地旅行。
旅行要求如下:
1、組員帶著本組的“咖啡”去世界各地旅行。即帶著本組剛才研討出的想法和智慧去其他小組交流,告訴他們,關于“如何甄選合作學習的內容”、“如何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方案”這兩個問題,你們組有哪些想法。(注意:旅行時要同一組成員要分散在世界各地,比如,新加坡組的成員,要分開旅行,分別去芬蘭組、美國組等。)
2、組長留下負責招待“外賓”,繼續(xù)記錄“外賓”們的想法。
四、與咖啡一起“衣錦還鄉(xiāng)”
組員們帶著更多的“咖啡”回到自己的“國家”,衣錦還鄉(xiāng)。將各自旅行中新的“收獲”分享給本組內的成員。
全組成員一起共同梳理匯談中共創(chuàng)的智慧,梳理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推選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經過這樣一輪“世界咖啡”式的匯談之后,來看看老師們的部分對話成果吧——
問題1:如何甄選合作學習的內容?
我們的智慧:(1)解決方法和結果開放的學習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
(2)具有研究性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
(3)個人無法完成或需要助手的學習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
(4)經驗上有準備的學習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
……
問題2:如何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方案?
我們的智慧:(1)規(guī)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
(2)合作數量與合作質量相結合
(3)有效設計與學情分析相結合
(4)預先設計與即時安排相結合
……
【策略與建議】:
本次研修活動借“世界咖啡”小試牛刀,從老師們的現(xiàn)場反饋來看,這樣的對話方式是受到大家喜愛的,很多老師向我感慨,終于體會到了什么叫做“深度卷入”、“全員參與”!
在這次“世界咖啡”之后,我也梳理了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與其和盤托出,不如引發(fā)思考
作為研修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每一次都希望老師們能夠真正學到些什么,能對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有所幫助。為了能夠讓老師們帶得走、用得上,往往會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盤托出,還會貼心地結合教學實例予以講解,以達到讓老師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墒聦嵣?,這樣的單向輸出,是一種“儲蓄所”式的培訓,將諸多理論、策略儲存進教師的腦海中,以備教師可以隨時提取使用。其實,教師作為成年人,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與其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不如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在不斷的與同伴的對話中激發(fā)出更多的火花。
二、與其侃侃而談,不如人人在場
我們常說,課堂的精彩并不來自教師,而來自學生。新課改理念下,我們重新審視課堂,由衷地感慨,要以學為中心,關注每一個。
其實,對于校本研修來說,這個道理是相通的。主持人的侃侃而談、專家們的妙語連珠,即便有時精彩得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但很快就會“水過無痕”。對于廣大參與研修的教師來說,他們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因此,這不是真正的在場學習。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每一位教師都思考起來、交流起來、爭辯起來,這才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在場研修。在從以“教”為中心的被動受培到以“學”為中心的主動學習,從以“講授者”為中心到以“學習者”為中心,“世界咖啡”的匯談方式為這種轉變帶來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和實踐。
三、與其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遇”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殊不知,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與其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遇”。這里的“漁”,指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而“遇”,指的是一種環(huán)境、一種生態(tài)、一種場域。也就是說,與其我們直接傳授教師一些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策略與方法,不如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一種可以改變學習狀態(tài)的環(huán)境,讓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生態(tài)中,不自覺地卷入學習。環(huán)境可以改變人、造就人,我們要善于通過改變教師的學習環(huán)境來改變教師研修的狀態(tài)。
西方有一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騰訊公司也有一句口號:連接一切,賦能于人!——這兩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如何“把燈點亮”、如何“賦能教師”,是我們需要持續(xù)思考的永恒課題!
(作者單位:南京市同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