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枝
摘要:田徑運動是一種集跑、跳等動作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田徑教學質(zhì)量,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速度、力量以及靈敏度,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運動技能,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意識,增強學生的堅韌意志品質(zhì),為后續(xù)學生投入學習與發(fā)展打好基礎。所以,如何開展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成為現(xiàn)階段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诖?,對有效開展初中體育跑步訓練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跑步訓練;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221
引言
在新時期的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參與鍛煉可以放松原本緊繃的心情,極大程度地緩解課業(yè)壓力,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各科的學習中。但初中體育在新課改下暴露出諸多問題,受重視度不足,授課的有效性缺失,甚至課堂被其他學科占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授課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對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彌補,制定出與學生的真實需求相契合的授課方案,使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在相應程度上得到提升,使學生在新的體驗中朝著健康的方向成長,身體素質(zhì)得到提高,以適應日后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
一、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重要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田徑教學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徑運動涉及的動作有跑、跳等,如果田徑運動的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那么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以及精神意志就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快速提升。在新時代里,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每天能夠獲取的營養(yǎng)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學生的身體狀況并不理想,運動水平整體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一是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較少,身體素質(zhì)沒有通過運動得到提升;二是學生的學習時間過多,占用了學生的運動時間;三是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使學生傾向于居家活動,而不愿外出進行戶外活動。這三方面的因素使學生的身體過早地出現(xiàn)了亞健康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田徑運動項目來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無論是身體素質(zhì)較好的學生,還是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無論是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還是厭惡體育運動的學生,都會被要求參加到田徑運動中。甚至,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很多原本排斥田徑運動的學生還會逐漸愛上田徑運動。久而久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就會逐漸得到增強,健康狀態(tài)也會越來越好。當學生的健康狀態(tài)得到改善后,學生一些精神方面的懶惰問題也會越來越少。
二、如何有效開展初中體育跑步訓練
(一)組織比賽活動,營造輕松有趣的訓練氛圍
想要取得跑步訓練效果,學生的體力與耐力缺一不可,而身體變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育者細心發(fā)現(xiàn)、耐心引導,適當提升訓練難度,讓學生可以對訓練內(nèi)容保持期待,感受到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樂趣。事實上,目前大多初中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他們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從小到大基本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與困難,而跑步訓練偏偏十分艱苦且持久,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為此,教育者要適當轉(zhuǎn)變訓練思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來引入一些趣味性活動,切記不要讓學生長時間的進行跑圈訓練,避免讓他們的身體與心理產(chǎn)生疲憊感和抵觸感。相比來看,在跑步訓練中加入比賽活動,不僅可以有效調(diào)動起學生的采納與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活躍訓練氣氛,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活動小組,組員搭配要科學,教育者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運動能力、性格特點以及考試成績來合理分配,保證各個小組的實力相當。其次,將比賽規(guī)則告知給學生,比賽主題是400米接力賽,但不同于常規(guī)操作的是,每一位組員都需要跑完400米,用時最短的小組勝出。此次比賽的訓練時間為一個月,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要認真訓練,在一個月后決出勝負,獲勝的小組會得到獎勵。最后,各個小組紛紛投入到訓練中,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立刻拉近,他們共同討論并分析每一個隊員的運動能力,并由針對性的制定出不同的訓練方案。不難看出,在比賽機制的引導下,學生的好勝心理成功被激發(fā)起來,從而從“要我練”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殹钡臓顟B(tài),訓練效果明顯提升。
(二)對田徑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引起重視
在以往的初中體育教學中,之所以一些體育項目被邊緣化,就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無法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教師只能減少相應的體育運動活動。近幾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教育改革的形勢下,初中學校的體育器材質(zhì)量也越來越有保障,所以,教師可以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例如,短跑是一項對學生爆發(fā)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需要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爆發(fā)出較強的運動能力,在進行短跑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學生就可能出現(xiàn)擦碰等意外情況,危險系數(shù)相對較高。所以,在正式開始進行短跑運動之前,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進行了解,詢問學生是否存在身體不適的情況,然后再進行運動技能的測試,在充分把握學生特點的情況下展開教學,保證教學過程的安全性與高效性。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課程中開展跑步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通過科學系統(tǒng)化的訓練方式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除去上文中所提及的幾點教學對策以外,體育教育者還要不斷改進日后的訓練方案,認真對待每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讓他們可以將跑步訓練從課堂輻射到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李吉.初中體育教學如何提升田徑類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206-207.
[2]鄒光偉.淺談初中短跑項目的教學與訓練[J].安徽教育科研,2019(02):36-37.
[3]秦雨瀅.初中體育中長跑訓練途徑探析[J].新智慧,2018(21):71.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qū)中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