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輝生
有一年,我所在的部隊剛好去到我老家所在的縣征兵,我當了二十幾年的兵,自己所在部隊還是頭一回到我老家去征兵。或許是鄉(xiāng)情濃于水,聽說這個消息后,我興奮極了。
那年,從老家來到我所在部隊當兵的有二十幾個人,這當中有的是同村人,有的是鄰村人,有幾個人與我家多少還能扯上一些親戚關系。剛一開始,看見同鄉(xiāng)新兵的身影,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當兵之初的情形來,一股暖意不由涌上心頭。
令我始料未及的是,這批兵新兵連訓練還沒結束,與我相關的各種“麻煩事”就接踵而來。因為老家的鄉(xiāng)親們都知道我在這個部隊服役,而且還是這支部隊的一個干部,他們就想著,有這么一層關系,肯定能照顧到他們家的孩子。于是乎,隔三差五就有鄰里鄉(xiāng)親到我家去看望,說是看望,其實就是借各種理由送去一些禮物,讓我父母親跟我打個招呼,適當的時候照顧一下他們的小孩。東西放下后,任由我父母親如何拒絕都無濟于事。
一開始,父母親堅決不收人家的任何禮物,并坦誠地告知前來送禮的人:“只要我兒子在部隊能對你們的小孩關照得到的地方,我一定會讓他盡力而為。但這些東西是斷然不能收下的,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怎么能做這種不通人情的事呢,以后讓我如何在村里待下去呀?”
話雖這么說,可鄉(xiāng)親們卻說什么也不肯把東西拿回去,他們覺得只有我父母親把東西收下了,他們的心里才能踏實一些。無奈之下,我父母親只能被動地把東西收下。但自從有人給我家送禮,母親便專門囑咐父親,讓他在一本硬皮抄上詳細記下了一份禮單,翻開一看,一目了然,非常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某家送來雞蛋二十個;某年某月某日,某家送來鯉魚十條;某年某月某日,某家送來米酒兩桶……母親說,這些禮物暫時收下主要是讓鄉(xiāng)親們能夠安心,但這些禮到時候我們必須得想辦法還上。
說句實話,這批同鄉(xiāng)的新兵在部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沒事時,我經常會找他們聊聊天,用家鄉(xiāng)話跟他們談談心,適時給他們一些教育和鼓勵。我想,出門在外這應該是對他們最好的一種安慰和幫助吧。因為我也當過新兵,我清楚地知道新兵最需要的就是從內心給他們以關懷。后來,這批兵的成長進步也都還不錯,不少人當了班長骨干,有的轉了士官,有的考上了軍校,我打心底為他們感到高興。
也就是在這批兵入伍后的第二年,我回老家去過春節(jié)。大年初一那天,母親特意把我叫到身邊,拿出父親記下的那本“禮單”,然后鄭重其事地告訴我說:這是近兩年鄉(xiāng)親們送來的東西,都是想找你幫忙辦事的,不管你有沒有幫人家,這些禮物咱們都不能要。今天是初一,剛好借給鄉(xiāng)親們拜年的機會,你照著這份“禮單”,逐一上門把這些禮都給我還上,只許多給人家,絕對不能少了。需要還禮的東西過年前我已經讓你爸上街購置齊了,你只需拎著東西,去鄉(xiāng)親們家拜年就行。
我還清晰地記得,大年初一那天,屋外飄著大雪,我在父親的帶領下,拿著那份“禮單”,挨家挨戶去拜年,一共跑了十五戶人家,一直跑到吃午飯才結束。每到一家,鄉(xiāng)親們都非常熱情,他們又是倒茶,又是點煙,忙得不亦樂乎。只是人家說什么都不肯把東西收下,而我父親則更加堅決,非得把東西留下才罷休?;丶业穆飞希┮廊辉谙?,但我和父親的心里卻溫暖如春。
“還禮”這件事雖然已過去好些年了,但每次想起這事,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鞭策。這些年,我一直謹記母親的家風教誨:老實做人,清白做事。僅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