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摘要】德育和智力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教學地位,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地位。在基礎教育階段,合理的道德教育是學生追求夢想的重要載體。在德育的前提下,學生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因為,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我們需要讓學生身心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更好地迎接了初等教育的挑戰(zhàn),而且在許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因此,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現(xiàn)狀,教師應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新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德育;現(xiàn)狀;滲透策略
引言∶德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道德需求,也可以進行合理的人格培養(yǎng)。特別是在小學生的成長時期,通過合理的道德教育指導,學生可以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真正找到自己的成長空間。教師應合理整合教學計劃,以形成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憑借心理健康教育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小學德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更新和升級。在人們的關注下實施道德教育,使小學生的教育更加合理,有效。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主要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低,關注度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經濟政策的調整息息相關。因此,經濟已成為教育的服務目標和決定性因素。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教育設施相對完善。然而,應試教育一方面?zhèn)戎赜谥橇逃?,這與德育目標不同。大多數(shù)學校仍然選擇將寶貴的時間花在智力教育上,這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一些偏遠地區(qū)的教育條件差,基礎教育不完善。許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不重要的內容。在小學開設課程會延誤學生的學習。可以看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從源頭上切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無法加深。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匱乏,指導薄弱
大多數(shù)小學老師沒有專業(yè)的心理知識。一些學校不分年級或性別,以小組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一些學校甚至讓其他課程老師代替他們。這表明,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嚴重短缺。因此,沒有專業(yè)老師,學生就無法獲得專業(yè)知識和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無法發(fā)揮積極作用。
二、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滲透
1.營造積極進取的課堂風格,引導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班主任應合理利用早讀,課堂會議和業(yè)余時間進行與學生認知相符的心理健康講座。班主任應使用多媒體設備,表演,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對研討會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加研討會。面對期末考試,學生將承受很大的壓力。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來鼓勵學生,讓學生了解學習和生活會有起伏。我們必須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成敗,并引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教師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使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德育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2.家庭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
如今,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普遍很大,課外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除了在學校學習課程外,他們還接受父母給報的補習班。父母經常忽略與孩子的溝通,這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對于教師而言,應更加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感受。教師應注意學生的道德感受。通過與父母的溝通,學生和父母可以積極地溝通和了解父母的處境。它不僅可以鞏固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意識,提高孩子自身的思想素質。例如,在思想道德課上,讓他們了解老師和父母的日常工作。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參加與父母和老師的交流,而且可以了解父母和老師的貢獻,從而思想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情感生活經歷得到了豐富。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專題課是最常見和最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游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合作,互助,相互關心和相互理解來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讓小學生感到快樂并了解與他人合作的意義。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感恩心,意志力和人格教育。在教師的指導和教育過程中,小學生建立并爭取自己的生活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主題課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納入了小學德育。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校園環(huán)境中,我們都應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諸如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少先隊這樣的校園組織可以通過各種體育活動,歌唱比賽和舞蹈比賽等課外活動營造一種積極多彩的校園氛圍。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文化活動中,開展環(huán)境保護,幫助他人,感恩和其他倡導活動,使小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使小學生能夠發(fā)展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已整合到學?;顒又?,使學生可以積累進步,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并發(fā)展學校道德教育。
結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方法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以實現(xiàn)兩者的更好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麻超, 潘麗君, 吳雪, 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16, 26(1) : 19-23.
[2] 王征. 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漫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 教師, 2016(9) : 16.
[3] 古麗扎努爾; 艾爾肯. 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核心分析探索[J]. 都市家教月 刊, 2017(2) : 146.
作者單位:湖北省潛江市積玉口鎮(zhèn)赤湖村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