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全球化的發(fā)展,當(dāng)今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了翻譯的存在,人們可以和來自不同環(huán)境下的人自由交流。目前,翻譯在國際合作中隨處可見。翻譯的普遍存在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要更加注意英漢翻譯并使之更加準(zhǔn)確有效。中西文化差異也對翻譯工作有重大影響,因此我們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篇論文通過分析語言和文化的聯(lián)系,主要研究中西文化差異及其影響并提出相應(yīng)建議來減少影響。
關(guān)鍵詞:語言;中西文化差異;翻譯;翻譯策略
第1章 介紹
自1978年改革開放實施以來,中國一直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眾所周知,由于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有這些全都得益于全球化,事實上,跨國合作也導(dǎo)致了全世界不同文化和經(jīng)濟體系的交流越來越緊密。因為經(jīng)濟全球化帶來了許多益處,所以將來中國也將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全球化中去。
然而,在跨國交流中仍然存在許多阻礙,即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種種差異,這也使得跨國交流不夠順暢并導(dǎo)致許多誤解。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國家之間的不同,以使得我們可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產(chǎn)生差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國家象征的文化。文化是習(xí)慣、信仰、藝術(shù)、生活方式以及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構(gòu)成。我們最好通過親身經(jīng)歷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畢竟眼見為實。只有通過親身經(jīng)歷我們才能對其有一個鮮明準(zhǔn)確的認(rèn)識,而這對我們的翻譯也是極為有利的。
在中國和歐洲國家之間存在很多聯(lián)系,至少在16世紀(jì)開始,異質(zhì)論就開始存在于中國和歐洲國家的文化中。許多歐洲人認(rèn)為在中歐文化之間沒有絲毫相同之處;同樣的大多數(shù)中國人把歐洲文化描述為完全不同的東西。因此,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中國學(xué)者做了許多研究并且著重關(guān)注文化間的不同,而忽略了其中相同的成分。文化相似性才是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礎(chǔ),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認(rèn)為我們應(yīng)該在了解共同性的基礎(chǔ)上研究差異。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文化方面的差異。就我們所知,文化與語言有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而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充當(dāng)了文化交流的載體。因此,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極大的影響了語言的翻譯情況。這篇文章談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他們對翻譯的影響以及翻譯技巧和策略。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合理性,這篇文章通過舉例子和引用翻譯大家的話簡單介紹了翻譯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應(yīng)用它們。
第2章 翻譯和文化概況
2.1 文化和翻譯的定義
文化的定義是什么?翻譯又是什么?
泰勒曾說:“文化是一個復(fù)雜的整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以及其他你能從社會上學(xué)到的能力和習(xí)慣。文化是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的結(jié)合,人們通過使用他們的影響、能力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表達(dá),盡管不同民族有他們各自的語言和文化,但是人們的能力是相同的。在不同國家和民族中活動的多樣性以及概念的多元化使得他們各自的文化有所不同。如今我們需要和不同國家的人進(jìn)行交流,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掌握另一種語言并把它轉(zhuǎn)化為我們自己的語言以便理解。這個過程就叫做翻譯。
2.2中西文化差異
2.2.1 文化意象
在不同的文化中,我們面對相同的事物時會有不同的感覺。譯者需要注意的事情是關(guān)注中西方國家中文化意象的多樣性。文化意象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有關(guān)。例如,在中國,月亮是團(tuán)圓和思鄉(xiāng)的象征;但是在西方國家,兔子由于它的高繁殖率被認(rèn)為是復(fù)活節(jié)的象征。在實踐中,如果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國家中意象是一樣的我們就可以直接翻譯,否則就不行。例如:中國有句話叫做“身在曹營心在漢”,我們就不能直接把它翻譯成英語,因為外國人對中國典故并不了解,他們可能聽了之后一頭霧水。我們在翻譯時需要表達(dá)出來它的隱藏含義,即雖然我在這工作但是我的心思在別的地方。在提到中西方國家文化意象的異同時需要格外注意,因為促進(jìn)交流和文化傳播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biāo)。
2.2.2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屬于精神文化。中西方國家之間的不同是需要我們著重注意的。在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正如西方國家的大多數(shù)人信仰基督教而中國人多信仰佛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宗教語言也不相同。人們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宗教禁忌,所以我們在進(jìn)行翻譯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我們在西方文化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所以在遇到一些包含宗教因素的翻譯材料時需要格外小心,否則我們將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踏入禁區(qū)被人所憎恨。
在語言中也可以看到宗教的不同。中國詞組“我佛慈悲”和“阿彌陀佛”并不能直接翻譯為英語,因為在西方人信仰的宗教中并沒有佛祖。同樣的,“God bless me” 也不能直接翻譯為“上帝保佑”,因為佛教中并不承認(rèn)上帝的存在。因此譯者需要換位思考,嘗試了解更多其他國家的文化并且用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法表達(dá)出來。
2.2.3 思維模式
翻譯并不是簡單的從一種語言轉(zhuǎn)換為另一種語言,而是一種思想的交流。因此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譯者,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思維和表達(dá)模式。中西方思維模式的不同也導(dǎo)致表達(dá)方式的不同。基于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gòu),譯者需要根據(jù)合適的模式進(jìn)行翻譯并且確保翻譯合乎情況。
通常來說,西方國家的人們會比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加直接,所以他們傾向于直接表達(dá)而不是寒暄半天才說到主題。但是中國作為禮儀之邦,中國人尤其在意禮節(jié),就算他們非常想做一件事也不會直接表達(dá),例如尋求幫助時他們可能先說一些寒暄的話才會直入主題。中西方思維模式方面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進(jìn)行翻譯時需要著重注意。
第3章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分類
正如尤金·奈達(dá)所說:“翻譯就是翻譯意思?!钡?,在進(jìn)行翻譯任務(wù)時,譯者容易忽略思維模式的不同直接進(jìn)行翻譯,通常中西文化差異會造成中西方的表達(dá)存在很多不同。
3.1 字
由于中西方思維模式與文化信仰的不同,在單個的字的表達(dá)上會存在很大差異。由于西方人重視形式而中國人更重視功能。因此,西方人在表達(dá)時更喜歡用抽象名詞而中國人則更傾向于簡練的動詞。
請看下面的例子:
Very much irritated, he gave her a slight push, which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中文版本:
他生氣了,捅了一下那個女乘客,也引得車廂里的人都往這看。
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動詞“捅”換成了名詞詞組“gave a slight push”,這也證明了英語較中文更常用抽象名詞?;诖?,在進(jìn)行英文表達(dá)時我們需要用更多的名詞,例如:在日常表達(dá)中我們最好說“I give you my support”而不是“I support you”。
與此同時,在英語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代詞,原因是西方人不喜歡重復(fù)。但是中國人并不在意,他們想做的就是清楚的表達(dá)出自己的重點,并不在乎自己的句子表達(dá)是否冗余。
請看一個例子:
The Chinese have always been a wonderful, courageous and industrious nation; they lag behind only in modern times. And that was entirely because of the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that posed by foreign imperialism and domestic reactionary governments.
中文翻譯:
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偉大無畏又勤奮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沒有跟上時代。而這完全是由于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所導(dǎo)致的。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落后”這個詞在中文翻譯中出現(xiàn)了兩次, 但是在英文版本中由“that”,替換掉了,作者用這種方法來避免重復(fù)。
3.2 詞組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尤其講究對稱,這點我們從紫禁城的形狀也能看出來,紫禁城就是對稱的長方形宮殿。此外,中文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詞語,但是英文中卻很少見對稱。我們可以從以下例子中看到差異:
青島坐落在山東半島南部,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涼爽,人們稱之為“東方瑞士”。白天,青島好像是在黃海邊點綴著的綠寶石,夜里卻又像一只搖籃在大海中搖動。
英文版本:
Situated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eninsula, Qingdao is known as “Switzerland in the Orient” for it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cool comfortable climate. In the daytime, it looks like an emerald bordering the sea, while in the evening it appears to be a rocking cradle in the sea.
北戴河海濱南臨渤海,北靠聯(lián)峰山,海岸蜿蜒,沙灘平坦光滑,沙軟潮緩,海水清澈,是一處天然海水浴場。
英文版本:
Beidaihe is adjacent to Bohai Sea in the South and Lianfeng mountain in the north, with winding coast, flat and smooth beach, soft sand and gentle tide. The clear water near the beach makes it a natural bathing place.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文強調(diào)語言的形式,這也使得中文表達(dá)比英文更加優(yōu)美,英文里可沒有對稱。
3.3 句子
3.3.1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
事實上,被動語態(tài)經(jīng)常在材料中出現(xiàn),因為西方人認(rèn)為物稱做主語更接近事實。但是中國人習(xí)慣上很少使用被動語態(tài)。所以在進(jìn)行英譯漢時我們要把被動語態(tài)轉(zhuǎn)換為主動語態(tài)使之更符合中文表達(dá)習(xí)慣。
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1. when the crude oil i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it is taken to the refinery to be treated. The commonest form of treatment is heating. As the oil is being heated, the first rising steam that comes out cooled is gasoline of the best quality. Petrol has a low boiling point; If you pour a little bit on your hand, it will evaporate soon. Later, the gas that comes from the oil is changed into paraffin. Finally, various brands of lubricating oil are produced. The rest is heavy oil for fuel.
中文版本:
油田打出原油以后,便送到煉油廠去處理。最普通的處理方式就是加熱。石油經(jīng)過加熱以后,最先冒出來的蒸汽經(jīng)過冷卻就是品質(zhì)最好的汽油。汽油的沸點低。倒一點在手上,很快就揮發(fā)了。隨后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氣體可以濃縮為煤油。最后產(chǎn)生的是各種等級的潤滑油。剩下的物質(zhì)便是可以用作燃油的重油了。
例2.More probable is transported by birds, either externally, Because the seed is accidentally attached to the feather, or internally, by the swallowing of fruit and subsequent excretion of the seeds.
中文版本:
更大可能是通過鳥類運輸:或者是通過外部途徑,也就是說種子不小心附著在鳥的羽毛上;或者是通過內(nèi)部途徑,即由于鳥類吞食果子并隨后將種子排泄出來。
從例1我們可以看出在進(jìn)行翻譯時我們直接忽視被動語態(tài)或者把被動變?yōu)橹鲃?。?中文版本的被動語態(tài)“is transported by”變成了“由……來”,所以我們可以在翻譯時把被動語態(tài)表達(dá)替換掉。
3.3.2 長短句
英語強調(diào)句子的邏輯關(guān)系,所以在表達(dá)時有很多連接詞或者是復(fù)合句。中文更加隨意,因為中文更加在乎表意,就算沒有連接詞我們也能理解。來看一些句子:
例1.我們黨已經(jīng)勝利的領(lǐng)導(dǎo)了一個偉大的人民民主革命,建立了以工農(nóng)階級為首的人民民主專政,也就一定能夠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nèi),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對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英文版本:
Having led the great people’s democratic revolution to victory and establishment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headed by the working class, our Party can certainly lead the whole nation in basically accomplishing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handicrafts and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the course of roughly three five-year plans.
例2.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就湘中、湖南已發(fā)達(dá)的各縣來說,大約分為兩個時期。
英文版本: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asant movement in Hunan may be divided roughly into two periods with respect to the countries in the province’s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where the movement has already made much headway.
從這兩個句子中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英文較中文更喜歡使用長句,這也是我們在翻譯時需要注意的。
總結(jié)
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zhuǎn)換,也是文化的交流。因此,翻譯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翻譯,正如我們在馬路兩邊的雙語廣告牌上見到的翻譯以及隨處可見的標(biāo)語。有些人認(rèn)為翻譯是一項非常容易掌握的工作,因為在他們看來,翻譯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將說話者的話用另一種語言告訴另一個人。然而,翻譯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在做翻譯練習(xí)之前,譯者需要做很多工作。譯者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如原文的背景、作者的經(jīng)歷、文本的寫作類型和譯文的受眾等。這些都需要譯者注意,否則翻譯不除了合格的作品。
因此,譯者不僅需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還需要學(xué)習(xí)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以追求最佳表達(dá)。譯者在翻譯時需要靈活運用策略,從而克服文化差異帶來的困難,使中西交流成為可能。此外還能削弱讀者對原文的陌生感,達(dá)到翻譯的最終目的,即促進(jìn)文化交流。除了這些方面,我們還需要注意翻譯標(biāo)準(zhǔn)。一般來說,忠實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根據(jù)不同的受眾,我們需要遵循的原則也是多種多樣的,就像中國古代翻譯家嚴(yán)復(fù)提出的三個原則一樣,我們需要強調(diào)信、達(dá)、雅。比如我們把中國詩歌翻譯成英文時,一定要注意韻律,否則會失去韻味。
參考文獻(xiàn)
[1]莊繹傳. 英漢簡明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0.
[3]曾誠. 實用漢英翻譯教程[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4]申雨平, 戴寧. 實用英漢翻譯教程[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5]何剛強. 筆譯理論與技巧[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9.
[6]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 2005.
[7]莊繹傳. 漢英翻譯500例[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1980.
[8]武峰. 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11.
作者簡介:孫曉漫(1996—),女,漢族,河南省濮陽市人,翻譯碩士,單位:河南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英語筆譯專業(yè) 研究方向: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