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娟 范文婷
妊娠期惡性腫瘤作為罕見的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為0.02%~0.01%[1]。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后[2]、惡性腫瘤發(fā)病的年輕化以及2016年中國“二胎政策”的全面實施,有理由推測,在將來的數(shù)十年中妊娠期惡性腫瘤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妊娠并發(fā)癥。妊娠期惡性腫瘤因為涉及妊娠與腫瘤的“二元”處理,且為重要的倫理問題,目前仍是一大臨床難題。近年來有關妊娠期惡性腫瘤的研究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擬結合近年來的相關研究,探討妊娠期惡性腫瘤對母子結局的影響。
【中圖分類號】R2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5-087-02
一、妊娠期惡性腫瘤
目前國內外研究中,妊娠合并各類惡性腫瘤的定義差異較大,尚無統(tǒng)一標準。多數(shù)研究的標準特定為在妊娠期間首次發(fā)現(xiàn)或確診的惡性腫瘤,為產(chǎn)科罕見的合并癥。Pavlidis[1]報道,其中與妊娠相關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宮頸癌、乳腺癌、黑素瘤、淋巴瘤、白血病。? ?二、母子結局
1、歐美國家人群中的研究: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觀察了妊娠期間診斷癌癥的婦女中子代的近期和遠期結局。將符合標準的129名兒童(年齡12月~42月)納入產(chǎn)前暴露組,其中96名兒童(74.4%)接受化療(單獨或聯(lián)合化療),11名(8.5%)接受放療(單獨或聯(lián)合化療),13名(10.1%)接受手術(單獨或聯(lián)合手術),藥物治療2名(1.6%),14名(10.9%)兒童未予治療。按照1:1匹配129名兒童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母親妊娠期無癌且為正常妊娠及分娩;②相同種族及孕周;③相同的年齡(產(chǎn)前暴露組兒童認知評估后的實際年齡);④心臟評估必須是同一性別。依靠醫(yī)療檔案和問卷調查收集兒童的一般情況,包括種族、性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母親年齡及腫瘤類型、新生兒妊娠周數(shù)及出生體重等。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及貝利嬰幼兒發(fā)展量表對所有兒童分別在18個月、36個月進行前瞻性評估。產(chǎn)前暴露組的127名兒童(2名兒童數(shù)據(jù)丟失),出生體重(M=2705g,R=720~4690g),28名(22%)低于同性別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百分位數(shù);對照組125名兒童(4名兒童數(shù)據(jù)丟失),19名兒童(15.2%)低于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百分位數(shù)(22%vs15.2%,P=0.1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4名小于胎齡兒(24/95,25%)暴露于化療,4名小于胎齡兒(4/11,36%)暴露于放療。在24名暴露于化療的小于胎齡兒中,有17名于18個月進行追趕性生長,5名于36個月進行追趕性生長。由貝利嬰幼兒發(fā)展量表評估其認知發(fā)展,產(chǎn)前暴露組和對照組之間無差異(P=0.08)。對認知發(fā)展的協(xié)變量進行亞組分析,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母親教育水平R=0.303,P<0.001;父親或教母R=0.211,P=0.02)、性別(女童104分vs男童97.5分,P=0.001)與認知水平相關。妊娠周數(shù)與BSID評分相關。產(chǎn)前暴露組妊娠周數(shù)每增加1周,BSID平均分值增加2.9分(95%CI:2.2~3.7, P<0.001);對照組妊娠周數(shù)每增加1周,BSID平均分值增加3.1分(95%CI:2.0~4.1, P<0.001)。不同方案的化療、放療、手術并沒有導致兩組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明顯差異[3]。
DACC(愛特森癌癥中心)一項隊列研究,57名乳腺癌婦女在孕中、晚期接受FAC(5-氟尿嘧啶、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化療,未發(fā)生流產(chǎn)、死胎、圍產(chǎn)兒死亡等嚴重短期并發(fā)癥,而晚期毒副作用如遲發(fā)性心臟損害、生育能力下降需要較長時間的隨訪和評估[4]。而另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則對細胞毒療法可能引起的遲發(fā)性心臟損害給出了答案。研究選取年齡在5~29歲的81名兒童,胎兒期接受蒽環(huán)類等細胞毒性藥物進行心臟評估。前5年由心臟病專家每6個月做1次評估,若無異常臨床表現(xiàn),可延至1年。所有兒童(實際入選年齡范圍為9.3~29.5歲)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包括左心室內徑、室間隔厚度、舒張末期的后壁厚度等無明顯異常,左室短軸縮短率(FS)隨訪無異常[5]。
2、亞洲人群中的研究:缺乏相對長期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其中一項回顧性研究,通過對妊娠合并惡性腫瘤的病例資料收集,分析妊娠合并癌癥對孕產(chǎn)婦及其新生兒的影響。根據(jù)在妊娠期是否終止妊娠,分為終止妊娠組和繼續(xù)妊娠組,對兩組孕產(chǎn)婦生存率進行分析;隨機抽取同期在院分娩的無妊娠合并癥的正常產(chǎn)婦作為對照組,與繼續(xù)妊娠組在產(chǎn)褥病發(fā)生率、分娩方式、產(chǎn)重等方面進行分析?!爸委熜粤鳟a(chǎn)”并無必要,因為孕期予終止妊娠并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終止妊娠組五年生存率43.75%,中位數(shù)生存時間24個月; 繼續(xù)妊娠組五年生存率38.89%,中位數(shù)生存時間10個月;χ2=0.596,P=O.44)。妊娠合并癌癥孕產(chǎn)婦在剖腹產(chǎn)(χ2=21.117,P<0.01)、早產(chǎn)(t=4.233,P<0.01)、產(chǎn)褥?。é?=8.014,P=O.005)、產(chǎn)后出血(χ2=21.966,P<0.01)的比例較高。妊娠合并癌癥新生兒在低體重(χ2=4.182,P=O.041)、窒息(X2=5.904,P=O.015)、早產(chǎn)(χ2=29.165,P<0.01)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6]。國內多為病例報道,但這些病例可能提示在遵循腫瘤規(guī)范治療的原則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能最大程度維護母子健康。6例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孕期接受化療(5例于孕周18W~36W,1例于孕8W),其中2例妊娠時達持續(xù)晚期緩解,2例達臨床治愈,且妊娠期監(jiān)測無復發(fā)跡象。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3 300±130)g,電話隨訪3個月~ 13年子代均發(fā)育正常。5例妊娠合并慢性髓細胞白血病,1例孕12W予伊馬替尼,2例分別于孕32W、33W口服羥基脲,1例孕40+2W行白細胞單采術,1例孕34W行血小板單采術,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2460g,平均胎齡37周[7]。
三、圍產(chǎn)期管理
妊娠期惡性腫瘤臨床罕見,如何降低產(chǎn)婦及圍生兒的死亡率,圍產(chǎn)期管理凸顯重要。隨著醫(yī)學模式已由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轉變,管理團隊應由多學科人才組成,包括??漆t(yī)師、護士、藥劑師、職業(yè)治療師、營養(yǎng)師和其他社會工作者等。產(chǎn)前管理包括對孕婦生命體征、營養(yǎng)、癌痛及心理護理等。糖類抗原、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糖鏈抗原等腫瘤標志物的水平檢測在腫瘤的診斷和復發(fā)上具有價值[8],MRI有助于提高腫瘤轉移灶的檢出率[9]。超聲、染色體檢查及基因芯片用于產(chǎn)前診斷,了解胎兒發(fā)育、先天畸形和遺傳缺陷。產(chǎn)時管理包括加強妊娠的產(chǎn)時監(jiān)護和產(chǎn)程處理,超聲產(chǎn)程圖的繪制可能是未來發(fā)展趨勢[10],對胎兒危險度和成熟度的判斷以減少早產(chǎn)、窒息、出血和羊水栓塞等。由于妊娠婦女合并癌癥的剖腹產(chǎn)比例較高,加之妊娠和腫瘤相互影響導致的生理、內分泌等改變,麻醉的選擇和管理必須謹慎。胎盤及胎兒病理檢查予以發(fā)現(xiàn)腫瘤是否轉移。妊娠合并癌癥患者分娩的新生兒均應按高危新生兒處理[11]。
四、展望
妊娠合并惡性腫瘤對母子結局的影響主要基于回顧性隊列研究[12]。目前尚缺乏有效可靠的數(shù)據(jù)來影響治療決策的做出,導致開始化療的“高門檻”和終止妊娠的“低門檻”。在妊娠和腫瘤的相互影響下,實施更個體化、人性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母子健康,尚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Pentheroudakis G,Pavlidis N.Cancer and pregnancy: poenamagna, not anymore[J].Eur J Cancer, 2006,42(2): 126-140. DOI:10.1016/j.ejca.2005.10.014.
[2] Rosenkranz KM,Lucci A.Surgical treatment of 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J].Breast Dis, 2005,23:87-93. DOI:10.3233/bd-2006-23112.
[3] Amant F, Vandenbroucke T, Verheecke M, etal. Pediatric Outcome after Maternal Cancer Diagnosed during Pregnancy[J].N Engl J Med,2015,373(19): 1824-1834. DOI:10.1056/NEJMoa1508913.
[4] Hahn KM,Johnson PH, Gordon N,et al. Treatment of pregnan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outcomes of children exposed to chemotherapy in utero[J].Cancer, 2006,107(6): 1219-1226. DOI:10.1002/cncr.22081.
[5] Avilés A, Neri N, Nambo MJ. Long-term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children who received anthracyclines during pregnancy[J]. Ann Oncol,2006,17(2): 286-288.DOI:10.1093/annonc/mdj053.
[6] 鐘穎. 妊娠合并惡性腫瘤對母兒的影響及診療現(xiàn)狀[D]. 南方醫(yī)科大學, 2009. 10.7666/d.y1553771.
[7] 王大鵬,梁梅英,張曉紅,等.妊娠合并白血病23例臨床分析[J].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2014,17(2):93-98.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4.02.005.
[8] Zanotti KM,Belinson JL,Kennedy AW.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 cancers inpregnancy[J]. Semin Oncol, 2000, 27(6): 686-698.
[9] Karam A,F(xiàn)eldman N,Holschneider CH. Neoadjuvant cisplatin and radical cesarean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in pregnancy[J].Nat Clin Pract Oncol,2007,4(6): 375-380.DOI:10.1038/ncponc0821.
[10] 王重陽,唐海燕. 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胎兒及圍產(chǎn)醫(yī)學新進展研討會"紀要[J].生殖醫(yī)學雜志,2016,25(2):181-185. DOI:10.3969/j.issn.1004-3845.2016.2.016.
[1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3.
[12] Murthy RK, Theriault RL, Barnett CM, et al. Outcomes of children exposed in utero to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 2014:16(6):500.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 重慶 40000
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重慶 4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