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剛衛(wèi) 王晨
摘要:為考察磨煤機的運行性能,了解某種特定煤種下,磨煤機加載力對制粉系統(tǒng)的影響及制粉系統(tǒng)風量特性、出力特性和分離器轉速特性,通過冷態(tài)時對磨煤機入口一次風量進行標定,給出標定系數(shù),保證熱態(tài)運行風量的準確可靠;通過熱態(tài)試驗,給出了磨煤機分離器轉速和煤粉細度的關系,風量和煤粉細度的關系,對最低運行風量進行計算,給出風量-煤量曲線,在不同加載力下進行測試,得出合適的加載力。
關鍵詞:碾磨出力;煤粉細度;加載力;最大出力
一、設備概況
某發(fā)電公司2×660MW機組鍋爐為SG1908/27.9-M6006型超超臨界參數(shù)、單爐膛、一次再熱、平衡通風、全封閉布置、固態(tài)排渣、全鋼構架、全懸吊結構、切圓燃燒方式,塔式直流爐。制粉系統(tǒng)采用中速磨煤機冷一次風機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tǒng),每臺爐配5臺磨煤機,磨煤機為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MW26/Dyn型磨煤機,燃用設計煤種時,煤粉細度R90=9.84%。
二、試驗項目及結果
1.磨煤機入口風量標定:5臺磨煤機實測風量均小于表盤顯示風量,且個別磨煤機表盤風量與實測風量差異較大。
2.磨煤機冷態(tài)風速分配試驗:各磨煤機出口4根一次風管冷態(tài)風速分配偏差除1D磨煤機出口4根一次風管冷態(tài)風速偏差大于±5%外,其他4臺磨煤機出口4根一次風管冷態(tài)風速偏差均在±5%以內(nèi)。
3.1D磨煤機分離器轉速特性:分離器轉速從1200r/min降至950r/min時,煤粉細度R90從4.52%增至8.76%,磨碗差壓從4.77kPa降至3.69kPa,磨煤單耗從9.73kW.h/t減至8.34kW.h/t,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從1.04升至1.10;分離器轉速從950r/min降至800r/min時,煤粉細度R90從8.76%增至13.12%,磨碗差壓從3.69kPa降至3.29kPa,磨煤單耗從8.34kW.h/t減至8.13kW.h/t,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從1.10變?yōu)?.11。由分離器轉速特性試驗可知,分離器轉速置于950r/min左右時,煤粉細度R90維持在10%左右。
4.磨煤機風量特性試驗、最低風量和風量-煤量關系:1D磨分離器擋板特性試驗是在磨煤機出力52t/h,加載油壓5.6MPa左右,分離器轉速置于950r/min時進行。因磨煤機風量降至95t/h時,表盤磨出口風速有報警值出現(xiàn),磨風量無法繼續(xù)下降,因此將磨煤機表盤風量分別調(diào)整至100t/h和110t/h時進行風量特性試驗。表盤風量從100t/h增至110t/h時,煤粉細度R90從8.76%升至9.92%,磨碗差壓從3.69kPa升至3.86kPa,磨煤單耗從8.34 kW.h/t降至8.05kW.h/t,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從1.10變?yōu)?.11隨著風量增大,煤粉細度變粗,磨煤機阻力增大,磨煤單耗下降,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變化不大,當表盤風量在100t/h時,實測風速約為24.13m/s,當表盤風量增大到110t/h,實測風速提高到25.28m/s,且因風量增大,為維持磨出口溫度不變,冷風門開度增大,即冷風摻入量增大,影響鍋爐經(jīng)濟性。
5.磨煤最低風量計算:磨煤機最低風量要求是滿足一次風管內(nèi)風速高于輸粉安全風速,才可保證不堵管,維持機組安全運行。一次風管不堵管臨界風速為18m/s,考慮到各管風速偏差,按最低管風速低于平均風速10%考慮,計算出磨煤機最小風量為85t/h。
6.風量-煤量關系:根據(jù)最小風量85t/h,磨煤機出力52t/h時對應實際風量要求93t/h,該關系在較高出力時風煤比約為1.7~1.8。
7.1D磨加載油壓特性試驗:加載油壓從5.6Mpa升至7.8MPa時,煤粉細度R90從8.76%變?yōu)?0.40%,略有上升,磨碗差壓從3.69kPa變?yōu)?.64kPa,略有下降,磨煤單耗從8.34kW.h/t升至8.84kW.h/t,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維持1.10不變。
由加載油壓特性試驗可知,加載油壓從5.6MPa升至7.8MPa時,煤粉細度R90變化不大,磨碗差壓變化不大,磨煤單耗上升。因此,建議磨煤機出力52t/h時,將加載油壓置于5.6MPa。
另外,在加載油壓分別為5.6MPa和7.8MPa,磨煤機出力52t/h時,繼續(xù)增加給煤機出力,均出現(xiàn)磨煤機磨碗差壓持續(xù)上升,磨電流持續(xù)增大,熱風門全開,磨入口風壓升高的狀態(tài),即磨煤機出現(xiàn)堵磨跡象,此時,對應熱一次風母管壓力為9.6kPa,繼續(xù)提高一次風母管壓力即提高磨煤機通風能力仍無法解決堵磨現(xiàn)象,這說明磨煤機磨制試驗煤種時,碾磨出力已達到最大值,該煤種最大出力為52t/h,煤粉細度R90=10%左右。加載油壓提高也無助于增加碾磨出力。
8.1D磨出力特性:1D磨出力特性試驗在磨煤機出力分別為52t/h和45t/h,加載油壓為5.6MPa,分離器轉速置于950r/min時進行,試驗結果:磨煤機出力從52t/h降至45t/h時,煤粉細度R90從8.76%增至9.32%,磨碗差壓從3.69kPa變?yōu)?.60kPa,磨煤單耗從8.34kW.h/t升至10.70kW.h/t,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從1.10升至1.21。由出力特性試驗可知,出力增加時,磨煤單耗降低,經(jīng)濟性提高。
9.1D磨最大出力:最大出力試驗分別在試驗煤種1和試驗煤種2下進行。試驗煤種1最大出力試驗時,通風出力和干燥出力足夠,磨煤機受碾磨出力限制,最大出力為52t/h;試驗煤種2最大出力時,磨煤機碾磨出力足夠,隨著出力的提高,磨煤機出口溫度不斷下降,磨煤機出力65t/h時,磨煤機出口溫度下降至87℃,為不影響機組運行,認為該出力是受干燥出力限制下的最大出力。
10.1D磨熱態(tài)風速分配特性:熱態(tài)時,對1D磨熱態(tài)風速進行測試,1D磨熱態(tài)風速偏差超出±5%,其中2號管比平均風速高8.44%,3號管比平均風速低7.12%。
三、結語
1.磨煤機冷態(tài)標定試驗后,對磨入口測風裝置流量實測值與DCS表盤顯示值進行修正,流量修正系數(shù)K在0.7934-0.9299之間,有了修正系數(shù)后可對比DCS表盤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
2.分離器轉速為950r/min,可滿足磨煤機在常用出力時,磨煤機煤粉細度R90=10%左右。
3.隨著風量增大,煤粉細度變粗,磨煤機阻力增大,磨煤單耗下降,煤粉均勻性指數(shù)變化不大,當表盤風量在100t/h時,實測風速約為24.13m/s,當表盤風量增大到110t/h,實測風速提高到25.28m/s,且因風量增大,為維持磨出口溫度不變,冷風門開度增大,即冷風摻入量增大,影響鍋爐經(jīng)濟性。因此,建議1D磨52t/h時,表盤風量維持在100t/h左右,實測風量對應93t/h左右,除非入磨煤質水分過大,磨出口溫度無法維持時,不建議提高1D磨風量運行,以保證機組運行的經(jīng)濟性。
4.由加載油壓特性試驗可知,加載油壓從5.6MPa升至7.8MPa時,煤粉細度R90變化不大,磨碗差壓變化不大,磨煤單耗上升。因此,建議磨煤機出力52t/h時,將加載油壓置于5.6MPa。另外,在加載油壓分別為5.6MPa和7.8MPa時,繼續(xù)增加給煤機出力,均出現(xiàn)磨煤機磨碗差壓持續(xù)上升,磨電流持續(xù)增大,熱風門全開,磨入口風壓升高的狀態(tài),即磨煤機出現(xiàn)堵磨現(xiàn)象,此時,對應熱一次風母管壓力為9.6kPa,繼續(xù)提高一次風母管壓力即提高磨煤機通風能力仍無法解決堵磨現(xiàn)象,這說明磨煤機磨制試驗煤種時,碾磨出力已達到最大值,該煤種最大出力為52t/h,煤粉細度R90=10%左右。加載油壓提高也無助于增加碾磨出力。
5.試驗煤種1最大出力試驗時,通風出力和干燥出力足夠,磨煤機受碾磨出力限制且增大加載力也無助于提高碾磨出力,最大出力為52t/h;試驗煤種最大出力試驗時,磨煤機碾磨出力足夠,受干燥出力限制磨煤機最大出力為65t/h,故要根據(jù)煤種、煤量及時調(diào)整磨煤機加載力。
6.磨制試驗煤種時,磨煤機受碾磨出力限制最大出力為52t/h左右,如機組長期燃用該煤種,則需從設備改造的角度提高出力(建議從磨煤機本體降阻力和提高碾磨出力角度進行改造)。一是提高磨煤機的碾磨能力,從磨煤機碾磨件型線、加載系統(tǒng)等角度考慮,另外考慮提高分離器對煤粉的分選效率,降低物料循環(huán)倍率;二是降低磨本體阻力,磨出力提高后,攜帶更多煤粉和風量的能耗將更高,為克服該能耗,需更高的一次風壓,但現(xiàn)在機組一次風機運行狀態(tài)是高負荷下,一次風機開度較大,裕量很小,如不降低磨本體阻力,改造后,磨最大出力可能受通風出力的限制,仍制約機組帶負荷能力。
參考文獻:
[1]茍琮琦,陳平,張宏宇.ZGM95G型中速磨制粉系統(tǒng)煤粉細度影響因素分析[J].冶金動力,2021(02):42-45.
[2]王培毅,謝翔,劉亞沖,劉鵬飛.1000 MW機組制粉系統(tǒng)MPS235HP-Ⅱ型中速磨煤機運行優(yōu)化研究[J].節(jié)能,2020,39(03):21-23.
[3]王小龍.直吹式制粉系統(tǒng)幾個常見故障的判斷和處理[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9(08):19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