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咚
蕪湖處于長江下游南岸,在地理位置上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穿城而過,使得蕪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江與青弋江的交匯口,這也是蕪湖能成為一座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的原因。蕪湖山巒疊嶂,湖泊縱橫,山明水秀,景色怡人,因而“云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的美譽響徹大江南北。
這樣的蕪湖又孕育出了怎樣的美食小吃呢?!
過去,這座臨近長江的港口城市史稱“王敦城”,到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它的名字才成了“蕪湖”,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長達2 500多年。
如今,作為安徽的第二大城市,它依然把低調(diào)發(fā)揮到極致,家喻戶曉的奇瑞汽車、三只松鼠,還有全國最大的方特歡樂世界都誕生于此。
蕪湖雖然不在安徽省中央,但是居江浙皖C位,同屬于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蕪湖人的心卻悄悄地偏向南京,當?shù)厝宿k事首選南京、飲食文化隨處可瞥見南京的影子,甚至連房價也間接跟著抬高了。
這座寶藏城市作為半城山半城水的富饒魚米之鄉(xiāng),它曾經(jīng)多次上鏡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城一味》,卻依舊在大眾認知中默默無聞。
長江三鮮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睙o為、和縣境內(nèi)的長江水域盛產(chǎn)鰣魚、刀魚、河豚。這3種水產(chǎn)品不僅以各自獨特的風味聞名全國,還因為它們上市時間短而愈加名貴。河豚上市在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其后刀魚上市,約在農(nóng)歷四月份;農(nóng)歷五月初制魚上市。其中,河豚、鰣魚上市持續(xù)時間僅20天左右,刀魚上市時間略長些。目前鰣魚、河豚已成為國家明文禁捕的珍貴魚種。
南陵圩豬
圩豬產(chǎn)于安徽省宣城地區(qū),中心產(chǎn)區(qū)在青弋江兩岸宣城縣的文昌和南陵縣的弋江、溪灘、太豐、東河、仙坊、九蓮、東塘等地。產(chǎn)區(qū)有圩畈和丘陵,年平均氣溫16.1 ℃,年降水量1 608毫米,無霜期230天。圩區(qū)河渠縱橫,溝塘密布,水草茂盛,魚、蝦、螺、蚌甚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較高,素有“江南魚米鄉(xiāng)”之稱。青弋江兩岸盛產(chǎn)水稻,歷史上習慣水早旱兼作,以一季中稻為主,兼種大麥、小麥、玉米、甘薯、大豆、泥豆等旱雜糧,為養(yǎng)豬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丘陵區(qū)多為黃砂土及紅砂土,圩區(qū)多屬沙質(zhì)土壤,缺少有機質(zhì),除靠冬閑地種植綠肥外,主要靠養(yǎng)豬積肥,歷來就有養(yǎng)豬習慣。
灣沚山芋
蕪湖市種植山芋歷史悠久,蕪湖縣灣沚鎮(zhèn)是山芋的主栽區(qū)和豐產(chǎn)區(qū)之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栽培方式,“灣沚山芋”形成了獨特品質(zhì),其含水量少,肉質(zhì)粉面,甘香可口,粗纖維少,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zhì),深受南京、天津、上海等地消費者的喜愛,素有“色如璧、甜如蜜、香如桂、食如粟”的評價。
無為螃蟹
無為區(qū)域螃蟹生產(chǎn)歷史悠久,螃蟹文化源遠流長,宋代,無為籍詩人王之道受家鄉(xiāng)螃蟹文化熏陶,有大量詩作描述無為螃蟹,如:“西風搖落黃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宋崇寧三年,大書法家米芾任無為知軍時,曾有“三拜煮蟹”之典故;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有“中國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無為”之說。無為縣現(xiàn)有螃蟹產(chǎn)值近12億元,已形成苗種培育、成蟹養(yǎng)殖、品牌營銷、漁需服務、暫養(yǎng)儲運等較完善的產(chǎn)業(yè)鏈。 “無為螃蟹”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的申報,為挖掘無為螃蟹文化、促進螃蟹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動農(nóng)民增收增效、擴大“無為”地域品牌等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耿福興
小籠包
說起耿福興,蕪湖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可是當?shù)仨懏敭數(shù)睦献痔?,有著?0年歷史的老店。來到蕪湖,怎么能不品嘗一下老字號的招牌小籠包呢?耿福興的小籠包皮薄肉滿,加上濃厚的湯汁,簡直讓人欲罷不能。夾起一個,放入醋碟中,蘸著香醋咬上一口,一吸滿口的鹵汁,那鮮美的味道絕對讓人回味無窮。喜歡吃蟹的,還可以點份蟹粉小籠,當那金黃的蟹粉小籠端上桌的時候,那誘人的蟹油光看著就讓人口水直流。
酥燒餅
在耿福興,除了讓人唇齒留香的小籠包之外,還有遠近聞名的酥燒餅??蓜e小看了這個燒餅,就連地道的蕪湖人都排長隊爭相購買,可見它是多么有名。剛出爐的酥燒餅呈金黃色,上面撒滿了噴香的芝麻,趁熱一口咬下去,細細咀嚼,酥脆噴香,余味悠長。不管是早餐的時候來一塊,還是餓的時候果腹,都是不錯的選擇。
蝦籽面
《舌尖上的中國Ⅱ》中就提到了蕪湖的蝦籽面,回憶起那誘人的畫面,垂涎欲滴,所以來到蕪湖就必須嘗嘗地道的蕪湖蝦籽面。一碗地道的蝦籽面,只能選用長江流域的青蝦子作為材料,而面湯是純骨頭熬制,味道雖然沒有加了添加劑的高湯香,但是喝完之后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潤”;面條要用質(zhì)量上乘的優(yōu)質(zhì)面粉壓制3次,就連撒在面上的蔥花,也必須要用細小的香蔥末,絕對不能用大蔥、蒜代替。
煮干絲
蕪湖的煮干絲向來以鮮美的味道聞名美食界,連清朝的乾隆皇帝都對它贊不絕口。在蕪湖不管是老字號耿福興,還是其他飯館,你都能品嘗到地道的煮干絲。別以為名叫煮干絲,就只有干絲,還有筍絲、火腿絲、銀魚絲、木耳絲、千張絲等九大絲,種類豐富,吃起來味道鮮美,簡直是人間美味。
渣肉蒸飯
渣肉蒸飯對于蕪湖人來說,簡直是再熟悉不過。在蕪湖大街小巷的早餐鋪子和飯館里你都能看到渣肉蒸飯的身影,它不僅經(jīng)濟實惠,而且味道也是一流。那豬肉裹上了細細的渣粉,再配上可口的糯米飯,味道噴香口感綿糯,耐人尋味。話說來到蕪湖,如果你沒吃過渣肉蒸飯的話,小編只能說你的旅程一定不完整。
薺菜圓子
蕪湖的薺菜圓子可是上了城市美食圖譜的,可見它在蕪湖美食圈中的地位。在蕪湖,過年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薺菜圓子,寓意“恭喜發(fā)財,元(圓)寶滾滾來”的好彩頭。薺菜圓子帶有濃厚的江南田園風味,不管是現(xiàn)炸還是燒湯味道都極其鮮美,讓人欲罷不能。
大肉面
要說到蕪湖的面食除了響當當?shù)奈r籽面之外,還有接地氣兒的大肉面。這大肉面聽上去頗為粗獷豪邁,但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江南風味。在蕪湖的六朝居老字號面館里,從排著的長隊就不難看出這大肉面的魅力。當熱騰騰的大肉面端上桌時,粗細均勻的面條之上鋪滿了五花肉和榨菜,色香味俱全。尤其是那五花肉,香辣爽滑,肥而不膩,令人胃口大開!
蕪湖和南京的情緣,還體現(xiàn)在對鴨子的喜愛上。據(jù)說蕪湖人每天消費的鴨子超過5萬只,聽起來比南京的8萬只少,但要知道蕪湖人口不到400萬,南京則超過800萬。蕪湖,真正隱藏的吃鴨之都,在長久以來的發(fā)展中漸漸有了屬于自己的特色與味道。
藍義興烤鴨
藍義興,光看外表就只是一家藏身于老城區(qū)的樸素小店,即使在點評App也只有幾十條留言,實際上它是一家蕪湖人盡皆知的百年老字號。曾經(jīng)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但價格并沒有漲,紅皮鴨偏甜口,即便沒有澆鹵汁也很香甜,店里還會有鹵制的白鴨,口感類似咸水鴨。有不少吃貨會專程從杭州或是合肥開車來真空打包帶走滿滿一后備箱藍義興烤鴨。
紅皮鴨子
紅皮鴨子在蕪湖的地位就像是北京烤鴨、南京板鴨。不同于其他烤鴨的做法,蕪湖紅皮鴨刷好醬汁后要先放油鍋里爆一下再烤制,將烤好的鴨子切成一指寬的帶皮鴨片,蘸上用煨鴨子的湯加糖和醋以及香料熬成甜鮮的鹵汁,皮香、肉嫩、鮮甜。在蕪湖街頭隨處可見紅皮鴨,而每個蕪湖人,都有一家自己私藏的紅皮鴨攤子。
無為板鴨
在無為,有一道美食是人人都念念不忘的,那就是板鴨。無為板鴨也稱為無為熏鴨,是安徽省無為縣傳統(tǒng)特色美食。始創(chuàng)于清朝年間,以土麻鴨為原料,先熏后鹵,制作工藝考究,味道齒頰留香,如今已經(jīng)是無為縣的一張名片。無為板鴨不僅僅是色澤金黃、肉嫩味美、清香可口、香飄萬家的傳統(tǒng)美食,同時作為無為人引以為豪的文化地標,也成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分子。
蕪湖的美味遠不止于此,比如說,地道的蕪湖菜是最早誕生的融合菜系之一,藏有滿滿乾坤的餅類小吃,冬天不能錯過的羊肉鍋……蕪湖,無論是城市底蘊或是地道美食,都遠比你想象中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