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常生活是語文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和觀察能力是提高其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yīng)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觀察能力;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7-0013-02
引 言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關(guān)注身邊事物是中學寫作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在“作文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中,筆者以“觀察”為切入點,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觀察能力對寫作的重要性
(一)觀察是積累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
葉圣陶說:“人生如泉,文字如溪。泉多,溪流自然活躍,晝夜不停?!鄙钍菢?gòu)成寫作的源泉。離開生活,文字就會枯竭。很多時候,學生寫不出作文的原因是他們對生活缺乏觀察,導致言之無物。所以,作文教學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給他們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使他們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寫出內(nèi)容豐富、富有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二)觀察能產(chǎn)生寫作沖動
不觀察,就不會思考;不思考,就不會寫作。白居易說:“歌以物造,詩以情造。”詩歌是 “物”和“情”的自然流露。那么,人的心里如何產(chǎn)生物和情?這就需要人仔細觀察和體驗生活。沒有觀察所產(chǎn)生的情緒和思考,詩歌就無法寫成。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近自然和社會生活,讓他們觀察、思考,在頭腦中產(chǎn)生豐富的“物”與“情”,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這樣才能改變當前學生寫作“難”的局面,激活作文教學。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寫作教學會事半功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注重激發(fā)學生對生活、自然的熱愛、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興趣,并利用興趣進行引導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觀察習慣的重要途徑。
(一)巧妙運用游戲
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教師巧妙地運用游戲,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喜歡的事物,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1]。例如,在教學“寫人要抓住特征”時,教師可以開展“猜猜他是誰”的游戲活動。教師率先描述一名學生的特點,如留著寸頭、嗓門很大、長跑厲害,還有堅持戴口罩等。很快,就會有學生猜出他是誰。這時,教師就順勢引導學生觀察同學的特點,并讓學生互問互猜,由于學生們朝夕相處,都對這個游戲很有興致。這個游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并讓他們在觀察中提煉好的看法和見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巧妙開展觀察訓練
教師應(yīng)盡可能利用學校舉行的各項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觀察的熱情。例如,在秋季運動會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上手機,記錄運動會中精彩、感人的瞬間,并用語言描繪出來。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會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讓他們更用心地觀察、捕捉每一個動人的畫面,并生動形象地把它描述出來。
(三)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完成一件事后,因獲得別人認同而產(chǎn)生的心理滿足,是馬斯洛心理需要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一旦有了成就感,就會獲得自信,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zhàn)。
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后,要善于制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觀察成果,并在他人的欣賞、認同中感受到觀察的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發(fā)掘?qū)W生習作中的亮點或截取精彩片段進行分析講解,或張貼在合適的位置供大家賞析學習;還可以把好作文推薦給校廣播室、文學社;也可以讓學生用本班同學的作品制作班報等。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學生產(chǎn)生觀察興趣后,教師應(yīng)授予學生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全面把握和理解觀察內(nèi)容,積攢寫作素材,醞釀寫作靈感[2]。
(一)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平凡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用心、細心,學生便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妙。例如,學生非常熟悉的同桌,有時候卻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學生只要留心觀察,就能通過他的表情、動作、語氣等探知他的情緒,感知他內(nèi)心的變化,成為他的知己。
(二)有序觀察,做到有條不紊、條理清晰
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在觀察時注意遵循一定的觀察順序。觀察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例如,觀察一個人,可以按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首先觀察他給人的總體印象,然后仔細觀察他的外貌、衣著等。通過這種有序觀察,學生能夠?qū)κ挛镉姓w、清晰的認識,在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三)在觀察時目標明確、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在明確觀察對象和觀察目的后,學生要善于抓住觀察的焦點,讓寫作主題更加鮮明突出。例如,在寫游玩動物園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時,學生首先要確立自己的寫作主題,如果要表現(xiàn)游玩動物園的樂趣,就要重點觀察游客游玩的愉悅神態(tài)和行為;如果要體現(xiàn)敬畏生命的主題,就可以重點觀察動物們在園中受到的束縛及游客的不文明舉動給動物帶來的傷害等;如果要表現(xiàn)飼養(yǎng)員的辛苦,就要重點觀察他們和動物的關(guān)系及他們一天的工作等。
(四)調(diào)動多感官進行觀察
在觀察時,學生還要善于調(diào)動眼、耳、鼻、舌、膚等各種感覺器官,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方面實現(xiàn)對事物的全面觀察,使自己的感受更豐富、更生動、更能喚起他人的共鳴。例如,在讓學生觀察教室后面的小樹林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樹林的光影交錯、松鼠隱現(xiàn)、鳥兒歡唱、桂花飄香、杧果香甜、樹下清涼舒適等多角度的觀察描繪,體現(xiàn)小樹林是學生的樂園。
(五)情景交融,有個性地捕捉生活場景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币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是感性的動物,所以在觀察時內(nèi)心會被感動,而每個人感動的點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個性。例如,在觀察傍晚景色時,學生不僅要觀察景,如夕陽,還要觀察夕陽下的人與事,如攜手散步的老夫妻、奔跑嬉戲的孩童等。景只是背景,人和事才是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點。在生活中,學生只有帶著個人情感捕捉生活場景,才會使自己的寫作與眾不同、不落俗套。
(六)給觀察插上想象的翅膀
狄德羅說:“想象,這是一種特質(zhì),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闭且驗樨S富、大膽的想象,李白才能成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想象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金鑰匙,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大膽想象。例如,天上的云彩正因為我們的想象力,才會多彩多姿,給人們以美好的感受。又如,山上嶙峋的石頭,人們對其發(fā)揮想象力,能夠使其活靈活現(xiàn),擁有生命的氣息。因此,學生在觀察中發(fā)揮想象,能夠使自己的寫作思路更加活躍,寫作語言也會變得更加有趣。
(七)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
激發(fā)學生觀察,可以讓學生擁有較為豐富的寫作資源和寫作靈感。但是,靈感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瞬間的靈感及時記錄下來,可以是一段話,甚至是一兩句話,這些筆記就是學生日后寫作的重要素材。這些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將語言與學生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這些充滿真情實感的材料運用到文章里,自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方法,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從而形成敏銳的洞察力,使學生樂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并能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寫出生活氣息濃厚的好文章,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許會.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3):45.
張令貴.作文教學中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J].家長,2020(04):157-158.
作者簡介:陳佩婷(1977.4-),女,福建仙游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年級教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