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飛 廖萍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應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普遍應用,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而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中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如意的教學行為,致使課堂效率比較低,課堂上無效、低效的教學現象也時有發(fā)生,限制了學科的發(fā)展。如何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獲取最大教學效益,即要減輕教學負擔,又要減輕學業(yè)負擔,從而提的教學效益和學習效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迫切需要。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策略
一、 潛心研究,做好課前準備
要使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課前的準備至關重要,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在課前精心設計編寫學案,并及時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目標,重、難點及思維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數,能在學案的導和引下高效地進行學前自學。為保證課前自主學習的質量,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因此必須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難與易、多與少的關系,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加工,把教材內容處理成符合認知規(guī)律、學生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教學體系。從知識到素材,包括課上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都要提前做好準備。對課本中提到的各種軟件的功能、畫圖、作品制作及一些注意事項,都要逐一操作,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事先做一做,并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fā)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做好課前反思。這樣能夠及時指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減少因為軟件生疏而浪費的時間。如在教授高一上冊《生產與消費》課時,我們通過精心的準備“學案”,課前把“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完成頁面的設置這項內容,而大多數學生對頁眉頁腳和邊框和底紋的設置還是不能完全掌握的,這樣在課堂講解時,發(fā)現學生聽得比以往更加認真了,最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學生掌握得很好。
二、趣味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抱著一種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態(tài)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學情化繁為簡,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欣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圖畫的移動、旋轉、改變大小等操作時,采用情景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利用屏幕廣播向同學們展示神秘的海底世界,有各種可愛的海底生物,同學們一下子被這美麗的圖畫吸引住了。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在神秘的海洋中生活著許多生物,可是海水被污染了,海底的生物越來越少,為了能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海底的生物們決定召開大會,讓各種生物都來參加。綜合運用學過的方法,在海洋里,填上你們喜歡的生物,將它們變多、變形、轉向,使我們的圖畫更加美麗。”開課后,學生就爭著開始畫了,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發(fā)揮思維創(chuàng)造力,一會兒,一只只活潑可愛的海洋生物便躍然紙上,這時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還可以創(chuàng)新、變化顏色,勾勒出更加美麗而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學生這時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創(chuàng)作的潮水源源不斷地涌現了出來。
三、設置任務,優(yōu)化網絡效率
教學中常常利用網絡系統、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從互聯網絡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查詢、搜索、探究,共享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利用電子郵箱、QQ、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的電子舉手等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探討,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榱藨枚鴮W習。課堂教學中通過屏幕廣播、QQ等手段給學生發(fā)布任務和回收任務,方便快捷。假期中鼓勵學生用qq和電子郵箱就作品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便于教師將新學期的學案和學習計劃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假期就能進行預習,改變了以往開機就想玩游戲、聊天的格局,學生對這種形式也很樂于接受,家長對此種溝通方式也大為支持,這些都是網絡平臺帶來的學習便利之處。
四、合理評價,體驗成功樂趣
適當、及時、激勵性的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學生,從原來的單一化向多元化評價發(fā)展。即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元化。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如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同伴互評等,在實踐中,通過制定學習日志、信息技術自我電子評價表、信息技術小組電子評價表、信息技術教師電子評價表,定性與定量相評等評價,通過不同側面與側重點去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的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中,當每個學生完成一個作品時,都進行交流展示,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尤其對于那些能創(chuàng)造性完成任務的同學要進行表揚,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析,同時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激情,也激發(fā)其他同學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每節(jié)課都設置五至七分鐘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形式有小組評價、個人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們在小組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組長負責組??棇W生從本組中選出一至兩幅優(yōu)秀作品,教師再利用屏幕廣播把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鼓勵他們談收獲,談新發(fā)現,這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表現的肯定和鼓勵。當他們見到作品展示出來時,臉上總洋溢著自豪。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計算機的發(fā)展是沒有止境的,信息技術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斷提高的。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還需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刻苦鉆研,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想方設法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林賀斌. 淺析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9):300.
[2]駱曉燕.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 甘肅教育, 2020(5):75-75.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中學? ? ?江西省龍南市龍南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