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峰
2017年出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一概念。在這一背景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應運而生,徹底轉變了傳統(tǒng)的單篇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在單位的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僅僅圍繞某一個特定議題之下的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如此一來,不僅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語感,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詩歌鑒賞與群文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承載著“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重任。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庫,具有語言精練、優(yōu)美、意境深遠等特點,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內(nèi)涵。學生在對古詩詞鑒賞的學習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促使學生在古詩詞鑒賞學習的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承擔起傳承中國文化的重任。
但是在當前的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模式的制約,依然存在多種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一方面,教學手段過于形式化。在當前的詩詞鑒賞教學模式下,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致使古詩詞鑒賞教學效率十分低下,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詩詞鑒賞教學理念滯后。在傳統(tǒng)的鑒賞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比較滯后,基本上都是圍繞考試的要求展開教學,致使古詩詞鑒賞教學非常形式化、呆板化。
基于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學生在對古詩詞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常常面臨著“看不懂”的困窘,致使鑒賞教學效果不佳。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靈活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徹底解決學生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面臨的困境,并最大限度激活學生對詩詞鑒賞的興趣。
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選好議題,慎重選文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詩詞鑒賞教學的目的,即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qū)ψ髌分械男蜗筮M行鑒賞,針對古詩詞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對其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領悟,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面對這一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鑒賞教學的時候,可立足于詩詞鑒賞教學的目的,靈活選擇不同的議題。具體來說,在古詩詞鑒賞的過程中,可供教師選擇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題材、句式、意象、時代、作者、情感等,都可以作為古詩詞鑒賞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另一方面,在選擇好群文議題之后,教師還應注重群文閱讀文章的選擇。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文章的時候,應從確定好的議題作為出發(fā)點,在保證群文閱讀材料豐富性、貼切性的基礎上,對每一篇古詩詞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群文閱讀材料。
例如,在《歸去來兮辭》的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就可選擇“隱逸文化”作為群文閱讀的議題,并圍繞這一議題,精心選擇幾篇相關的詩詞,包括《桃花源記》、《歸園田居》、《歲暮歸南山》、《新晴野望》等;再比如,在《登岳陽樓》的的詩詞鑒賞教學中,就可以結合這一篇詩詞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以“貶官情懷”作為中心議題,將與其相關的《賈生》、《行路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岳陽樓記》、《離騷》等幾篇古詩詞進行整合,形成群文閱讀的鑒賞材料。
(二)群文閱讀,加強古詩詞鑒賞
在借助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時,應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學生對古詩詞的自主閱讀、理解上,引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古詩詞、鑒賞古詩詞,最終促使學生在對古詩詞進行鑒賞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古詩詞,并逐漸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詩詞鑒賞習慣。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群文閱讀鑒賞教學的時候,可通過對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資料等進行補充,使得學生對古詩詞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感悟。例如,在對杜甫的《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三首古詩詞進行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開展鑒賞教學之前,就帶領學生對杜甫的生平經(jīng)歷進行了回顧,結合詩人少年時期胸懷天下、中年懷才不遇、晚年漂泊無依靠等經(jīng)歷,引領學生在詳細的背景資料中,對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形成深刻體會,最終促使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更加深刻的鑒賞。
其次,精準地抓住詩詞中的比較點。在古詩詞鑒賞教學模式下,為了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得更加深刻,可引領學生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找準比較點。具體來說,古詩詞鑒賞對比點非常多,主要包括:人生閱歷、詩詞意象、創(chuàng)作背景、表達手法、情感意蘊等,引領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終對詩詞形成更加深刻、全面地鑒賞。例如,在杜甫《月夜》鑒賞教學中,教師就圍繞“月夜情懷”,將王維的《山居秋暝》、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進行了整合,引領學生通過橫向?qū)Ρ鹊姆绞剑鞔_“王維的清新悠閑、張九齡的浪漫深情、辛棄疾的自在曠達、李白的大膽飄逸、杜甫的孤寂愁苦”,使得學生在橫向?qū)Ρ鹊倪^程中,對古詩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加強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在詩詞鑒賞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通過教師的引領,對議題下的幾篇古詩詞進行自主閱讀鑒賞。接著,再通過討論、教師的引導等途徑,逐漸形成更加深一層的理解,最終達到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虛實結合”議題的詩詞鑒賞教學中,針對柳永的《雨霖鈴》、李白的《越中覽古》、杜甫的《月夜》、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幾篇古詩文,由于這四篇古詩詞中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教師引領學生展開鑒賞教學的時候,就先引領學生以自主鑒賞的閱讀模式展開閱讀,將古詩詞中的實景、虛景明確標注出來,形成直觀的理解;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借助合作、討論的模式,明確虛實結合這一表達手法在古詩詞中的應用價值。如此一來,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也促使學生在討論分析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真正提升了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趥鹘y(tǒng)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靈活運用群文閱讀的鑒賞教學模式,科學選擇群文鑒賞閱讀的議題、選擇詩歌文本,并實施多種形式的群文閱讀鑒賞教學手段,全面提升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