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濃 郭天天
戈雅,這位我們稱之為18世紀的偉大天才畫家除了擁有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也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是不甘心做亡國奴的西班牙民眾中的一員,同時,畫家的身份使戈雅成為了時代的記錄者,用畫筆為武器為正義和榮譽而戰(zhàn)。1808年拿破侖入侵西班牙后,他于1814年創(chuàng)作了《1808年5月2日的起義》和《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兩幅油畫。
《1808年5月2日的起義》,又稱《太陽門廣場的起義》,這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不同維度對同一個事件的命名。這天拿破侖決定,以謠言的名義在馬德里傳播拿破侖長兄約瑟夫·波拿巴將繼任西班牙國王,而遜位國王費爾南多七世不會復位。馬德里市民因此涌向了太陽門廣場。黃昏時分,太陽門廣場的人群再也無法忍受饑渴、疲憊和無意義的等待。他們沖向了執(zhí)勤的法國獵騎兵衛(wèi)隊,馬德里市民手持石塊,棍棒,匕首,和騎兵隊展開了肉搏,近距離交戰(zhàn)中,步槍已經失去了作用,騎兵用大馬士革彎刀防身,但由于西班牙人民人數(shù)眾多,法國士兵寡不敵眾,人仰馬翻,狼狽至極,當頭戴米涅瓦頭盔的衛(wèi)隊長發(fā)現(xiàn)事態(tài)嚴重的時候,為時已晚,法軍不得不調來火炮鎮(zhèn)壓。早先發(fā)生在太陽門廣場的一幕是質詢,后來變成了一次請愿,最終變成了一場起義。大炮驅散了暴亂的人民,一些來不及逃跑的西班牙人民不幸被法軍抓獲。那些在戈雅的《1808年5月2日的起義》中把法國騎兵打的人仰馬翻的人,次日凌晨未經審判,在馬德里皇宮附近的太子山下被槍決,成為了在《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中被法軍成排槍斃的主角。
戈雅是太陽門廣場起義的目擊者,1808年5月2日,他正在馬德里皇宮里為拿破侖博物館篩選藏品。作為法國大革命思想的信奉者和拿破侖個人的崇拜者,戈雅因這一天的事件而發(fā)生了思想轉變,他確認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西班牙人,我是亡國奴。在《1808年5月2日的起義》畫面中央,從各處奮起反抗的西班牙起義者撲向法軍騎兵,并把他們拉下馬來。場面激烈,充滿強烈的動感,畫面右上角可見戴著頭盔、身著閃亮胸甲的法軍重騎兵,正在揮舞馬刀劈向義軍。畫面左下角還可見到已經倒臥于地的法軍步兵。西班牙畫家的作品中總是包含著鮮明的民族性,戈雅的這幅畫洋溢著浪漫昂揚的戰(zhàn)斗熱情,帶有鮮明的西班牙味道。
拿破侖在法國登上皇位,并在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整個歐洲宣揚他的權利,他通過計謀入侵了西班牙,企圖罷黜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但西班牙人不會屈服,于是爆發(fā)了一場反對法國占領西班牙的起義,起義發(fā)生在前一天,就是1808年5月2日,為了報復,法國人從西班牙起義民眾中抓了一群無辜的人,壓到城外,排隊槍斃?!?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是一幅縱266厘米,橫345厘米的巨型油畫,這說明了藝術家對于藝術作品的雄心壯志。畫面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強烈的明暗對比,整幅畫幾乎被分成了光明和黑暗兩部分,戈雅就好比是舞臺指導,他來安排演員的位置,處理演員與景觀的關系,畫面要表達的內容,最吸引觀眾的地方是什么,顯然,在這幅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身著白色,雙手舉起的男子。眼前的男子要被槍決,那些槍正對準他,畫面的構圖也加強了這一點,戈雅把這個人放在山坡前,身后也無路可退,傾斜的山坡將我們的視線引到了行刑隊的這邊,槍管又將我們的視線拉到左邊,最終定格在那間明亮的白襯衫上,行刑隊排成一條后退的對角線,給人一種縱深感的錯覺。其他的地方也有加強這種縱深感的處理,戈雅用光把最明亮的元素放在最前面,當我們向后看時,事物就會變得暗淡,當我們看向遠處時,事物的細節(jié)將會減少。但他也用明暗對比創(chuàng)造出一種形式感,人物本身就是三維的,畫面中的白衣男子,我們通過描繪拇指輪廓的陰影和白色的高光你可以看到他拇指的肉質。除此之外,前景中的死者,他在被槍擊倒后倒向我們,他張開雙臂,你可以看見他的身體退回了空間,所以戈雅扭曲了身體,使他變得很短,但我們從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幻覺深度中可以準確地看到這一點。最后,戈雅還運用了比例,與前面的人相比,后面的建筑就小很多。在整體的畫面中戈雅使用了很多的大地色調、棕色、金色,而描繪的畫面卻是在晚上,但這幅畫中色彩的真實還原正是為了強調明暗的對比。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事情是筆觸,因為是油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在畫布上運筆作畫的痕跡,筆觸的能量可以激活畫布,給他一種力量和動感,回到畫面中的白衣男子,他的筆觸比較隨意,看起來很粗糙、潦草,給我們的感覺仿佛是這個人剛剛舉起雙臂,那襯衫還在運動,看看那名男子的面部特征,他的眉毛抬得很高,松散的筆觸抹過他的面部,通過簡化面部、頸部和頭發(fā),那種松散的自發(fā)感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質感,這些可見的筆觸讓我們感受到畫家在畫布前的存在,給人一種即時性的觀感
這是個多么特殊的時刻,太陽門事件后,1808年5月3日的凌晨,這個白衣男子要被處決了,前面的地上有幾個剛剛被殺的人,旁邊有個人抱著頭,也許他就是下一個受害者,在這幅油畫中,戈雅畫了靜態(tài)的平面物體,呈現(xiàn)了空間深度與時間的流逝,我們還注意到白衣男子和其他人的臉,我們同情他們的遭遇,而士兵背對著我們站成一排,面對這些深刻的人物,他們只是像機器一樣的劊子手。一群無辜的西班牙人被拿破侖的軍隊殘忍的殺害了,畫面的最核心是一張最無辜的臉,他舉起雙手,擺出的姿勢讓人想起十字架上的基督,這些基本元素都代表著戈雅對這一事件的立場。
弗朗西斯科·戈雅于1814年創(chuàng)作了《1808年5月2日的起義》和《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兩幅油畫,來記錄發(fā)正在1808年5月2日的太陽門起義事件以及次日凌晨的屠殺。戈雅的創(chuàng)作動機不是來自國家、教皇或是當權者的意愿,這就是他自己的觀點,這幅畫不是為贊助人畫的,沒有人委托這幅畫,這是戈雅作為時代記錄者的偉大愛國情操和人性光輝的直接顯現(xiàn),通過作品我們可以清晰而直接的感受到藝術家對一個個無辜的殉道者被殘忍殺害的同情和對關于戰(zhàn)爭的暴行的強烈憤慨。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李雨濃(1997.6—),女,漢族,籍貫:遼寧省丹東市,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郵編110000
第二作者:郭天天(1993.6—),女,漢族,籍貫:河南省洛陽市,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理論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