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發(fā)友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展現(xiàn)出了時代性、理論性和實踐性,這些特性也預示著學生要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而且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師通過時政資源的合理運用,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彌補,讓政治課堂發(fā)揮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價值。同時,時政資源的合理融入轉(zhuǎn)變了原本抽象的政治知識,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責任感也由此喚起。在這一重要教學資源的運用之下,教師不再引導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靈活運用思想政治知識,加強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等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時政;融入策略
引言
高中學生是今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教師應當通過適當?shù)剡x材、巧妙地結合時政材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抵制負面信息的影響,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把握時政新聞價值,突出重點難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蘊含了比較多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強知識掌握。然而,有些抽象、深奧的思想政治知識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困惑,難免發(fā)生吃力現(xiàn)象。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突破學習上的困惑和不足,走出重重學習困境。這時,時政資源就派上了用場,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變得生動和形象,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后顧之憂。鮮活和豐富的時事政治資源引入,讓學生轉(zhuǎn)變了抽象和枯燥的政治知識學習體系,學生接觸比較生動的內(nèi)容,加強了對學習內(nèi)容的重點理解。教師關注具體的時政新聞價值內(nèi)涵,把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全面體現(xiàn)出來。教師以有效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體系為主,真正從根本上實現(xiàn)學生學習進步和發(fā)展。
比如,教師開展《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學時候,這些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可能聯(lián)系不密切,教師直接進行講解會存在一定的枯燥。但是,通過“523名遼寧省人大代表涉賄選案”新聞提出入手,學生在聽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會比較震驚,也會在時政資源滲透中找出選舉的實際形式和存在的不足。然后,以地方性較強的案例分析為主,學生對身邊的事情有所了解,也會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歸納總結知識,把握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堂學習更加新穎和高效。在把握時政新聞核心內(nèi)容的情況下,也會從根本上理解思想政治內(nèi)容。
二、精選時政內(nèi)容,堅定學生的政治認同
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就是提高學生對我國政治制度的認同感,引導學生自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成為有堅定信仰的合格中國公民。學生在青少年階段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和思辨能力,但受到知識技能和人生閱歷等方面的限制,對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還不夠,部分意志不夠堅定的青少年甚至會被一些不良思想和風氣所影響,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時對其加以引導,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篩選出正確、恰當?shù)臅r政熱點資源進行教學。教師在選擇時事政治內(nèi)容時,應有正確的導向并弘揚社會正能量,確保具有正確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給學生充足的營養(yǎng),使青少年面對歪風邪氣時具有超強免疫力,讓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少年能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長。時政熱點是指近期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國內(nèi)熱點事件,具有內(nèi)容豐富、時效性強、涉及范圍廣、傳播渠道多樣等特點,兼具新聞信息資源和特殊的教育資源雙重屬性,體現(xiàn)了時代的脈搏,引領著社會主流價值觀。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將時政熱點巧妙地融入教學,較好地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如在政治生活第五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案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diào)“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還親自前往湖北武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奮戰(zhàn)在一線的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這能讓學生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的地位、性質(zhì)、宗旨、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明確黨領導一切和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從而堅定“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決心,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教師精選時政熱點,既能使學生在鮮活真實的事件情境中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相關知識,又能為學生帶來正面、積極的思想政治引導。
三、通過讓學生了解時政熱點并進行分析,提高學生政治素養(yǎng)
在高中政治知識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刷題”方法,應根據(jù)當前的政治熱點使政治教科書得到有效應用,并確?;诮炭茣膹土暬顒雍彤斍暗恼螣狳c教學共同進行。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將政治教科書的內(nèi)容與當前的政治熱點事件相結合,并調(diào)動高中生在實際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時事熱點新聞,高中生可以充分參與政治知識評論活動,從而達到學習時事熱點新聞和評論政治知識的雙目標。另外,教師鼓勵學生講話,這可能會在學生之間引起爭議,但促進了學生邏輯性思維的發(fā)展。面對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jù)政治知識進行分析,這不僅有利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概念。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和分析政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可能無法在特定的復習過程中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政治教科書的內(nèi)容。主要原因是政治概念和詞匯相對抽象,這使高中生可能沒有辦法進行實踐學習。因此,教學課堂中的知識解釋是高中政治學習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很多情況下學生卻對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而教室則成為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僵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無關,學生不能以更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進入課堂學習。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利用時政熱點進行教學,積極關注時事和熱點新聞信息,并在特定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思維,這對高中生將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思政課堂作為我國價值引領的主陣地,需要培養(yǎng)高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使其未來接觸社會時能夠正確運用政治思維看待問題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提升自我教學水平,合理選取時政材料,有機滲透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政治思維看待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擁有正確三觀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時政教育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高銀花.基于時政資源助力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4):52-53.
[3]徐慧敏.淺談高中政治中的時政教學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8(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