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環(huán)
摘要:科學合理的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通過貼近日常生活從而收獲習作相關(guān)素材,同時還可以推進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了解和感受,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習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引入生活化教學,對于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有巨大意義。本文,通過多方研究和探索,從而分析出實際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習作教學,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與當下的教育改革嚴重的水土不符,所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的。而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依賴教材內(nèi)容從而忽視了學生習作教學與生活化之間的強烈聯(lián)系,從而導致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成效不理想。但是,通過生活化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入手點,從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其良好的教學經(jīng)驗還可以作為日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和教學依據(jù)。
一、科學拓展學生習作范圍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一直著重強調(diào),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應該圍繞著生活而開展,生活一直是我們教育的重點和核心。但是,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過度的重視學生的成績、效率以及教材,極大的忽視了學生與實際生活的實踐教學聯(lián)系,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教學活動更是少之又少[1]。當下,對于語文教學當中的習作非常重視,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勤于習作練習,并且還要求學的習作練習達到一定的要求和水準,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實踐依據(jù)為依托,光憑借著學生的想象力去想、去寫,如能寫出那些多優(yōu)秀的作文呢?這些要求對于學生來講其實根本就是不科學、不現(xiàn)實的。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并且積極的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學生的有效觀察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從而有效的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和習作資源。這樣利于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的拓展和開展,讓學生的習作思維得到自由的發(fā)散,從而不被課堂、教材等局限和禁錮。
二、強化學生積淀習作素材
生活化教學其實非常利于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教育,那么,為什么當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會出現(xiàn)脫離生活、情感匱乏的情況呢?其實,通過深入的研究可以得知,正是由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嚴重的脫離了生活的實踐教學,缺少了對于生活當中的認真觀察和體驗,學生嚴重的忽視了生活實踐的重要性,缺乏對于生活、對于自然的深層次感受和體驗,從而導致學生即使是接受再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對于生活的感受和感悟都無法滿足他們的根本需求。同時,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不利于學生積累、積淀習作素材,所以對于學生習作教學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影響。例如,學生的習作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對于一些聲音或者是以于一些景色進行描寫,但是由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不夠,所以無法靈活的對于這些內(nèi)容進行更加詳細或者是惟妙惟肖的描寫,這就給學生的習作帶來了巨大的不良影響[2]。但是,如果學生經(jīng)濟進行生活實踐,那么學生的習作素材肯定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積淀,那么在習作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詞語的描述以及對于生活的感受和感悟都是非常豐富及高質(zhì)量的,那么學生的習作教學效果肯定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習作靈感
其實,想要提升學生的習作教學質(zhì)量,那么就應該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對于習作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源泉,要知道,很多知識的開展和進行都是先從感官開始的,而學生的有效習作教學其實就是將生活通過知識的表達形式從而還源,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對于生活當中的情境、事物以及一些相關(guān)的時代背景進行高度的發(fā)展和拓寬。而想要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習作的靈感,就得培養(yǎng)學生可以經(jīng)過生活實踐教學的有效引導,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啟發(fā)和感悟,而教師將這些啟發(fā)和感悟有效的利用,并且?guī)椭鷮W生重現(xiàn)生活實際的模樣,這樣非常利于學生對于生活進行認真的觀察,并且將已學的知識與觀察的結(jié)果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習作靈感獲得極大的啟發(fā)。以《我的植物朋友》為例來進行習作教學的探討,學生必須好好觀察植物,充分了解植物的形狀、顏色和用途來寫。在《我的植物朋友》寫作中,老師首先講授了一些植物寫作的基本方法,比如先寫植物的什么,再寫植物的什么,找關(guān)鍵詞,突出重點,寫植物功能和效果,最后是植物的品質(zhì),學習升華等基本方法,可以觀察到春天桃花和杏花的盛開,秋天果實的成熟。只有確保學生仔細觀察,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四、有效增強學生習作成效
有效的設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習作成效,因為合理的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利于學生的腦活動和思維發(fā)散,并且推進學生自主對于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科學的設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達到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diào)高效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的讓學生之間的思維進行碰撞,從而產(chǎn)生全新的知識火花,而學生在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過程中,其綜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開發(fā),這樣就很好的增強了學生的習作成效,提升了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目標[3]。例如小學生身邊的好人,行為舉止,旅行經(jīng)歷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在疫情流行期間,學生可以選擇學習他們每天聽到和看到的“最美麗的逆行天使”,通過本課題的實踐,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充分激發(fā)他們對醫(yī)生的熱愛。
總結(jié):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切入點非常符合當下素質(zhì)教育理念,同時,也可以極大的滿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的通過生活化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經(jīng)婷婷.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4):232+234.
[2]黃曉華.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7(26):112.
[3]周友中.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的探討[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