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莉
一位游泳教練總結教學經(jīng)驗:教會學員學會游泳,先讓學員略知游泳技巧和注意事項,然后,勇于讓其下水,讓他們到水中撲騰。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作文教學也如此,讓學生寫出合乎習慣的佳作,寫作方法和技巧忽視不得,但是僅僅有方法和技巧,缺乏訓練,也是紙上談兵。因此,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應注重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訓練”的并重,找準訓練點,并在這些點上有效指導、扎實訓練,學生才能既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也能在寫作中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逐漸提升寫作能力。
一、在“點”處指導與訓練
標點符號是標明句讀和語氣、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為此,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標點符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同時,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也為習作添彩。
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钡鹊挠梅ㄕ莆毡容^好,可是對于冒號和引號時,出錯比較多,影響習作的質量。教學中應多滲透易錯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注意冒號和引號的用法,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語位置的不同而注意冒號和引號用法的不同。如閱讀《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結合文本中的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如他轉過臉來,親切地問:“你叫什么名字?是給江主席獻花的嗎?”......“江主席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我們自己的香港”等,通過這些對話的研讀,引導學生對提示語在前,要用冒號,在后面不用冒號等,以及提示語在中間,引用的話,分開寫,用兩個雙引號等。對于每一篇文本中的標點符號,尤其是冒號和引號的運用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在運用時就會少出錯、不出錯。僅僅讓學生注意這些注意點還不夠,還應該強化學生的訓練,如讓學生寫作《文具盒里的爭吵》《有趣的一件事》等寫人記事的文章,或者童話故事的編寫等時,人物的對話是不可少的,寫作時,讓學生注重標點符號的用法,以后在寫作中不會因標點符號的使用不當而降低作文的檔次。
其次,細微處指導學生寫作,也包括字詞運用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字詞是文章的最小語言單位,用詞不當、用詞不夠靚麗,也是小學生作文的主要弊端。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高級詞匯的積累,為寫作運用靚麗的詞語而為習作提分。如閱讀《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等中,體會“竄”“撲”“逮住”等詞語的用法,從“搖頭擺尾”“東張西望”“半信半疑”等詞語中,體會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義以及感悟這些詞語都含有反義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說出一些類似的詞語,從而積累和豐富詞語,寫作時靈活運用,增強表達效果,為習作增加亮點。
二、在“段”處指導和訓練
寫作是“文”的訓練,而“文”以“段”為基礎,段落是“文”的組成部分,一段寫不好,寫好篇更不可思議。因此,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應從寫好段落開始。
指導學生寫好“段”,應從“句”開始,句子是段落的單位,若干個句子,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合為段落,幾個段落組成“文”。寫好“段”是寫作教學指導的又一關鍵所在。對于段落的寫法指導,讀中感悟,讀后訓練,仍然是循序漸進指導寫作、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策略。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的段落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句子的修辭、句式的變化等,體會句子的精彩,段落的精妙。
如《濟南的冬天》的閱讀教學時,改變?yōu)殚喍喌慕虒W方式,為探討段落的寫法,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引領學生從字詞的運用、修辭的表達、段落大意等進行探討,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圍繞某一個中心而描寫的能力。如這段描寫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哪個詞語可以概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了展現(xiàn)這個特點,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哪些句子看出是擬人?你認為這段中哪幾個詞語用得最生動?說說這些詞的效果,引導學生思考濟南的冬天具有怎樣的性情,并從段落中找出一個雙音節(jié)詞而回答,再引導學生給出這段一個小標題……如此的教學,既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閱讀,也引導學生感悟段落的寫法,從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到修辭手法的運用,再到小標題的擬定等,讓學生意識到寫景文章的寫法,抓住某一個“點”,而采用適當?shù)男揶o手法,細致入微且生動形象地進行描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模仿這段的寫法,描寫一下家鄉(xiāng)早上的“霧”、描寫冬天下雪天的美景、描寫秋天的楓葉、豐收的原野等,實現(xiàn)總“賞”到“作”的下水,只有多寫,才能真正學以致用。
三、在“篇”上指導訓練
一篇靚麗的佳作,要有“文眼”,首先開頭要精致,主體部分詳細,結尾要首尾呼應,有開篇“龍頭”、中間“豬肚”、結尾“鳳尾”之說,也要求段落層次分明,主題突出。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寫出這樣的文章,光憑理論難以收到這個效果,應通過閱讀,在閱讀中收獲和感悟,在閱讀后下水,將理論運用到習作訓練中,寫出精彩的習作。
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閱讀,教師可以從故事的來龍去脈,也就是文章的結構上下力氣,引導學生學會謀篇,學會有條理、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如閱讀前教師給出思考題:湯姆釣到一條怎樣的魚?為什么要把它放掉?結果怎樣?對三個問題的探討,文章的結構也躍然紙上:釣到鱸魚——商量放魚——放釣鱸魚,文章的層次清晰。再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寫法,如文章的開頭,言簡意賅地告訴讀者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第2-4自然段寫小湯姆釣到鱸魚的經(jīng)過,其中細節(jié)描寫是湯姆是怎樣釣到這條大魚的,以及釣到大魚的心理感受。文章的第5-10自然段,寫商量放魚,重點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對話,從對話中分析人物特點,從關鍵詞爸爸的“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從兒子的“很不情愿”“慢吞吞”等分析人物,感受湯姆的心情。文章的結尾用了“那晚的情境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給人留下深長的回味和感悟。
不同體裁的文章,文章的謀篇和布局、文章的寫法不盡相同,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結合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有機相導,讓學生從中體會和掌握文章的寫法,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形成自己的技能、提高寫作能力。如通過閱讀和指導寫景的文章,《濟南的冬天》等,掌握寫景狀物的作文的方法;教學《彭大將軍和他的大黑騾子》《輪椅上的霍金》等時,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完整寫人記事的技巧;教學《大自然的文字》《說勤奮》等時,重心應放在議論文的寫法上;教學《石頭書》《霧凇》等的閱讀時,教學的重心是讓學生掌握議論文的謀篇和布局的方式,再合理設計寫作任務,強化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學生寫作訓練,猶如學游泳,要想下水游泳,在岸上要初步掌握技術要領,再勇于下水,在水中撲騰的同時,領悟和運用技巧和方法。寫作教學,教師應找準關鍵點,在關鍵點、訓練點處,巧妙引導、精心指導,再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珍惜每一次寫作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學生的寫作能力將逐漸會提高,語文成績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