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薩日罕·吾斯曼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見識,建立正確的三觀,從而能夠在這個階段獲得正確的人格培養(yǎng)。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幫助學生進行生活常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在課上不僅學到課本中的知識,還能夠進行生活化的理解,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方法。但是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呢?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生適應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些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接受程度。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課外生活;學生思維;課堂環(huán)節(jié)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道德的教育,需要針對他們的個人性格特征與階段特征來找出適用于他們性格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在不斷摸索中才能夠找出適用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這個科目課堂的接受程度,從而才能夠在他們接受的基礎上更好地灌輸給他們正確的知識和三觀,使他們能夠形成健康的人格。生活化教學就是這樣一個提高學生認識程度的教學方法。筆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希望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幫助。
一、結合課外生活知識
如果在小學課堂上進行生活教學的話,就一定要將課內的知識與課外的生活知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外知識的分量,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舉出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將生活中的內容和課本內容結合在一起,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他們對于生活常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使學生在進行內容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好理解課本上抽象的書面知識,并能夠將這樣的知識具象化,提高生活經驗。所以在生活化教學中,結合課內外的內容和常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的第二課“拉手手,交朋友”這節(jié)課的時候,由于這節(jié)課的主要講授內容是關于學生如何對待友情和如何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維護友情的,所以教師教授這章的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他們是如何在生活中與自己的朋友相處并且維護這份感情的,在學生進行講述的時候就是傳遞了自己的生活經驗,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所講述的內容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是與現實自己的感受聯系起來的,所以對學生來說是非常能夠感同身受的。這就是將兩方面的知識結合,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二、提問發(fā)散學生思維
在教師上課的時候往往會形成一種教師講述,學生聽講效率不高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是會經常發(fā)生,但是需要教師對此加以避免的。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精力旺盛,但是精力卻不能很好地集中到上課學習中去,教師就要利用一些方法,將學生的精力引導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上去。課堂提問作為吸引學生上課精力,提高學生聽講效率的教學方法對此事很有效。教師對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提問,也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思考,從而產生發(fā)散性思維,將課本里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例如,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進行完課上的內容后,在學生的精力已經有一些分散的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例如為什么我們要如此珍愛生命?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心中進行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對學過的內容也起到了一個鞏固和提升的作用。這樣提問的方式既能夠拉回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精力能夠集中到教師的教授上,也能夠更深層次地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程度。使學生學習內容的方向并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深入到自己的腦海中進行深度思考的。
三、課堂環(huán)節(jié)生動新穎
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但是針對一些趣味性并不那么強的科目,可能興致就不會很高,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就是一個這樣在學習的內容上不是很生動的科目。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應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也可以變得很有趣。在設置課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要注意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設計,也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不要把課堂內容變成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設置生動新穎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也能夠彌補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枯燥和無味,提高學生學習的意愿,也能夠提高他們聽課的注意力。
例如,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校園里的號令”這節(jié)課的時候,由于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是關于社會規(guī)則和秩序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以為這節(jié)課的內容十分枯燥,并不生動。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來更加生動地表現課本里的內容和概念,這樣的話能夠使學生在娛樂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課本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完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踴躍性和積極程度。
總而言之,在小學進行這個科目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擁有正確的生活習慣。所以教師要在不斷實踐中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夠在一個愉悅的環(huán)境內進行課本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按照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不按照生活實際來進行的話,教學的效果就不會很好。所以結合實際,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宋麗.小學品德教學與生活的整合之我見[J].華夏教師,2015(11)
[2]劉榮連.簡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華夏教師,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