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文 羅春根 曹倩倩
摘要:縱置動力總成布置通??紤]彈性中心理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扭轉方向與平動方向運動相互獨立,以實現(xiàn)懸置系統(tǒng)更好的解耦性能。由于縱置的左右懸置一般對稱布置,roll向與Z向耦合振動相互抵消忽略,這個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通過對懸置系統(tǒng)耦合剛度的研究,綜合考慮各向耦合力的解耦,對懸置布置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關鍵詞:彈性中心;耦合剛度;懸置布置
中圖分類號:U462.3+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07-0008-02
0 ?引言
懸置系統(tǒng)是動力總成振動傳遞路徑過程中最重要的減振件之一,直接影響動力總成振動傳遞及車內的舒適性。懸置系統(tǒng)解耦率的好壞對懸置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起關鍵指導作用。對于縱置懸置系統(tǒng)而言,前期布置解耦直接影響后續(xù)的解耦優(yōu)化,當前通常要求扭矩軸和彈性軸重合以達到布置上的解耦。實際上,由于布置邊界、零件制造等因素的影響,完全重合不太可能,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懸置系統(tǒng)的彈性軸位置,相對扭矩軸在理論范圍內到底高一點好,還是低一點好,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1 ?概述
對橫置發(fā)動機,懸置布置過程中,基本沒有安裝角度的影響,只需要對懸置布置的位置進行控制就可以平衡懸置系統(tǒng)彈性軸/點與動力總成扭矩軸的關系,因此懸置前期布置過程中,對懸置的位置有著嚴格的定義要求??v置發(fā)動機,懸置系統(tǒng)彈性軸/點由安裝位置、安裝角度、橡膠壓減比決定,因此與橫置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同樣的控制范圍,縱置懸置布置過程中的傳統(tǒng)彈性軸高于扭矩軸好,還是低于扭矩軸好?為進一步明確布置上的解耦,我們不妨從縱置懸置系統(tǒng)的彈性軸定義開始分析。
2 ?彈性中心理論
對于縱置兩邊對稱布置的懸置,懸置點受到Y向位移時,懸置受力情況如下:
其中:Kw為垂向剛度(橡膠壓縮方向),Kv為切向剛度,θ指懸置安裝角度(如圖1受力示意圖)。
懸置整車方向受力情況如下:
Y向受到位移后,扭矩方向受力情況如下:
綜上可得:
對于前懸置而言,總存在一個點,使roll(繞X)方向存在扭矩時,Y向位移為零。即roll向與Y向耦合剛度Kyrx為零,該點即為彈性中心點。
根據定義,Kyrx為零時,彈性中心點其實僅限于Y向與roll向的耦合剛度的定義,進一步簡化得:
其中,l為壓剪比kw/kv,Z/Y為高寬比。懸置高寬比與壓剪比、安裝角度關系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Y向與roll向彈性點與懸置布置規(guī)律如下:
①當壓減比越高,其彈性點越高;
②當安裝角度處于23°左右,其彈性點時最高的,隨后,隨安裝角度增大而變小。
通常,縱置懸置系統(tǒng)彈性軸主要按roll向與Y向彈性點進行考量。
3 ?關于roll向與Z向的耦合剛度
彈性中心點主要針對剛體解耦,對于Z向與roll向的耦合剛度,按對稱布置,合成值為零,其實質是針對缸體質心。對于單個懸置而言,繞曲軸方向的扭矩傳遞到車身的Z向位移不可忽略。
3.1 roll向與Z向耦合剛度與懸置參數關系
同理推導,懸置roll向與Z向耦合剛度公式:
根據公式(6),很容易求得關于roll向與Z向耦合剛度的中心點與懸置參數關系,結果如圖3所示。
根據圖3所示,roll向與Z向彈性點與懸置布置規(guī)律如下:
①當壓剪比越小,roll向與Z向彈性點越低;這個與前面所述的roll向與Y向彈性點相反。
②角度越小,彈性點越高。對于roll向與Y向彈性點,角度到23°左右時彈性點最高。
因此,這兩種彈性點對于懸置的壓減比和角度布置是有一定的區(qū)別。這樣,我們很容易可以驗證兩者對于整車的實際影響。
3.2 縱置布置點驗證
某商用車柴油車開發(fā)項目(縱置車型),前懸置安裝角度為30°,根據前述計算,roll與Z(圖4虛線)向及roll向與Y向彈性解耦點(圖4實線)均在扭矩軸上方(如圖4所示),變更壓剪比,由1.5逐漸提升到7,roll與Z向的彈性點往下降低,roll與Y向的彈性點往上升高,兩者趨勢相反。為了驗證趨勢,本方案將壓剪比提高,roll與Z向彈性解耦點離扭矩軸更近,roll與Y向彈性解耦點離扭矩軸更遠。
懸置剛度對比參數如表1,由于整體布置包括角度沒變,僅涉及前懸置剛度比調整,計算模態(tài)基本相當。具體變化參數如表1。
將不同壓剪比的方案在同一輛車上進行單一因素驗證,驗證結果見圖5,扭矩軸偏向roll與Z向彈性點時,Z向振動由0.087m/s2降低到0.074m/s2。即垂向振動隨roll向與Z向彈性中心布置優(yōu)化而有較大的改善。
當然,Y向與roll向的彈性點對點火側傾有著較大的影響,在文獻[6]上有過論述,此處更改壓減比幅度相對較小,點火抖動影響不大。因此,在roll向與Y向彈性點布置范圍內,可以適當的靠近roll向與Z向彈性點。對于縱置懸置系統(tǒng)布置而言,我們常見的縱置液壓懸置,在布置上由于要考慮疲勞性能,不得不采用平置布置,即犧牲Y向與roll向的彈性點,布置上無法完全解耦,這類車型布置往往會在發(fā)動機啟動瞬間有點輕微晃動,但由于roll向與Z向布置原因,車輛在原地怠速工況也不一定差。
4 ?總結
通過試驗驗證確認,考慮懸置單體,在縱置布置過程中,roll向與Z向彈性中心點不應被忽略。Roll向與Z向彈性中心點靠近扭矩軸布置方法對車內振動有一定改善作用。因此,建議在縱置懸置系統(tǒng)布置過程中,綜合考慮兩種彈性中心點,以提升懸置系統(tǒng)NVH性能。
參考文獻:
[1]呂振華,范讓林,馮振東.汽車動力總成隔振懸置布置的設計思想論析[J].內燃機工程,2004,25(3):37-43.
[2]閻紅玉,徐石安.發(fā)動機-懸置系統(tǒng)的能量法解耦及優(yōu)化設計[J].汽車工程,1993,15(6):321-328.
[3]呂振華,羅捷,范讓林.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隔振設計分析方法[J].中國機械工程,2003:14(3):265-270.
[4]何渝生,魏克嚴,洪宗林,等.汽車振動學[M].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5]溫任林,顏景平.汽車發(fā)動機懸置系統(tǒng)多目標優(yōu)化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1996,26(6):105-110.
[6]夏永文.縱置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解耦計算優(yōu)化[J].內燃機與配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