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梅
摘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本文就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方法,以便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培養(yǎng);興趣;策略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辈φn外閱讀作出了量的規(guī)定:小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shù)谋戎?。確實,課外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多讀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能力。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小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閱讀中獲取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只有找到并正確運用了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方法,小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來抓好。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點燃學生閱讀之火呢?
一、開展問卷調(diào)查活動,研討小學生無課外閱讀興趣的原因(后附調(diào)查報告)
1、課外閱讀時間不足
從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家長一味追求學生成績,機械重復的題海術把學生的時間擠的滿當當?shù)?,導致閱讀時間少,甚至根本沒有。
2、應試閱讀,心受損
課堂上老師批導上受應試的羈絆,“閱讀與訓練”結合,學生讀一篇文章就要與訓練題掛鉤,在學生讀文章之前設計一些思考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仿佛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有效果。殊不知,這樣做,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閱讀的心理產(chǎn)受損,導致他們喪失閱讀的興趣。
3、課外閱讀范圍狹窄
學生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現(xiàn)在難少有學生孜孜以求地去讀一本課外書,課外書就是看熱鬧,看圖畫,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熱衷個那些獵奇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搞笑的書和漫畫書。
二、根據(jù)上述的調(diào)查分析,總結以下策略
1、優(yōu)化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
(1)、開展了“獻兩本,讀百本書”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書櫥,保障學生在小學階段完成150萬字的讀書量。
(2)、充實學校的“櫥窗”。在“櫥窗”中展示學生的手抄報、讀書心得,并進行評比。學生為了辦好手抄報,寫好讀書心得,就要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極主動地去收集處理信息。
(3)、充分利用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每天播報各班所選送的優(yōu)秀稿件……這樣,使學校有“書香”“墨味”,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文氣息、文體底蘊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2、倡導親子共讀,提高閱讀興趣
讀書活動要真正取得成效,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至關重要。所以積極倡導親子共讀,定期開家長會指導家長陪孩子閱讀的方法,要求家長每天陪孩子讀一會兒書,每晚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等,同時,開展“百日誦讀”活動,讓學生把平時閱讀積累的片斷、故事、寓言等在家讀給父母聽并與父母交流,這樣即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又達到親子共讀。
3、組織各種活動,鞏固閱讀興趣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后,往往會滋生出一種表達讀書收獲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讀書收獲,得到老師、家長或同學的認可與贊許。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經(jīng)常利用各種機會,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活動,開展“課本劇表演”、“童話故事演講”、“走進歇后語王國”“你來比劃我來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施展自已才能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聯(lián)系課堂教學,升華閱讀興趣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用課堂教學,帶動課外閱讀,做到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機結合,可以起到升華課外閱讀“興趣”的效果。如:學完課文《將相和》《草船借箭》我就向學生推薦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要求學生將整本書讀完,使學生感受到整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更完美更精彩;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同學們被小女孩的美麗善良和他悲慘的命運深深打動了,他們對小女孩產(chǎn)生了深切的同情,此時老師候機向同學們推薦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教學《一夜的工作》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周恩來》;學習《大自然的文字》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自然知識有關的科普讀物等,這樣運用“課內(nèi)學一篇,課外帶幾篇”的方法可以打通學生由課內(nèi)通向課外的渠道,使學生走出狹小的教材閱讀圈,徜徉于廣闊的文學藝術殿堂。
著名的語言家呂淑湘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經(jīng)說過:“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開吧”。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學習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教師只有帶動學生走出課本,走出“小課堂”,走進“大課堂”,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并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語文課外閱讀中成為能學、樂學、好學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擁有了閱讀興趣,不用任何人來督促,自然而然的就會自覺地進行閱讀學習,這樣就為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紅梅.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興趣[J].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2019(10):265.
[2]尹昆平.淺議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策略[J].語文課內(nèi)外,2019(6):281.
[3]項靈.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興趣[J].科學咨詢,2017(42):37.
[4]楊梅枝.整合教材,開放閱讀: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初探[J].發(fā)現(xiàn),2018(1):7.
周口市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區(qū)關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