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華
摘要:樟子松是一種高質量的樹種,可用于建筑、家具制造、船舶等領域,其本身也是華北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重要的水土保持樹種。在樟子松種植過程中,育苗技術的利用十分關鍵,同時要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視起來,以此保障林木品質,發(fā)揮出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本文從樟子松育的關鍵苗技術入手,并分析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希望對相關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樟子松;育苗技術;病蟲害防治
在撫育樟子松幼苗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良好的光照條件,由于在林區(qū)存在背光區(qū)域,樟子松難以獲取充足養(yǎng)分,所以會導致其長勢較慢,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因此在幼苗撫育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樟子松的生長特點加強細節(jié)管理。
1? 樟子松育的關鍵苗技術
首先,催芽階段。在利用樟子松育苗技術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以此確保幼苗能夠出芽整齊,通過種子處理還能夠提升苗木的抗病害能力,具體方法如下:其一是高溫催芽技術。技術人員將種子消毒然后浸泡在60℃水中,24h后撈出并放置于干燥區(qū)域,每天對種子清洗兩次,直到種子出現裂口即可播種;其二是低溫基層催芽技術。技術人員把種子消毒后放到溫水當中浸泡24h,之后將其撈出與沙土進行混合,配比為1:3,澆水之后放置于光照條件較好的深坑當中,用草簾覆蓋并定期翻動,兩周之后即可滿足播種條件;其三,雪藏催芽技術。技術人員將雪轉移到背光處的深坑當中,與樟子松種子按照1:3的比例進行配比覆蓋草簾,要點為播種前期需要進行種子處理[1]。
其次,土壤管理與作床。在樟子松的生長階段,需要技術人員做好土壤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為樟子松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以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地帶為主,并且要保證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在培育樟子松的過程中,同一片區(qū)域內要避免連續(xù)種植,否則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無法滿足幼苗的養(yǎng)分需求;另一方面,在幼苗施肥環(huán)節(jié)必須確保其根系養(yǎng)分充足,通常需要施加農家肥,使肥料與土壤充分融合,翻耕處理主要集中在秋季,然后在次年春季進行做床處理,通常坐床高度為10~15cm、寬度為1m,床間距達到50cm為最佳狀態(tài)。在水下滲之后可以覆蓋土壤,厚度為0.5~1cm,保證床內土質疏松、床面平整,進而避免因降水問題水淹幼苗。林區(qū)管理人員需要對床內的土塊疏松,促進空氣流通,經過消毒后即可進行播種。
最后,播種和苗期護理。一般來說。種子發(fā)芽后可在4月下旬進行播種,該時期地表溫度較為適宜。播種期間主要利用橫床條播的方法,設置寬度為4m、種子間距為8~10cm,播種量為5kg/667m2,播種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以此保證出苗率。部分地區(qū)進行樟子松幼苗培育的過程中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比如風沙嚴重,所以需要在培育期間設置沙障,或者在苗床上方鋪蓋草簾,以此保持土壤濕度。此外,技術人員需要做好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冬季需要利用覆土的形式避免出現凍害。如果在春季出現氣候干旱現象,需要保證水分的補充,避免缺水而長勢緩慢[2]。
2? 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首先,立枯病防治。在樟子松整個生長期間,立枯病主要發(fā)生于一年生幼苗,該并破壞力極強,會導致幼苗爛芽、猝倒以及根部腐爛。立枯病出現的因素在于絲核菌以及尖孢鐮刀菌,所以需要針對這兩種細菌采取防治措施,方法為將蘇化911粉(30%)噴施在苗床上,標準為施加750g/667m2。此外,可以使用新吉爾藥物比例為1:5000。需要注意的是,噴藥后10~30min后需要對幼苗的葉片噴施清水,避免藥劑傷害幼苗葉片。
其次,紫斑病防治。在樟子松幼苗生長期間,紫斑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會導致葉片由黃變紫逐漸干枯,在發(fā)病后樹干的中下部位基本沒有樹葉,樹形接近大頭針性狀。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幼苗缺水、土壤堿性過大,為此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比如在土壤中施加菌根土和糞肥,做好灌溉處理,在藥物噴施中以硫酸亞鐵(1%)為主。
最后,常見的蟲害防治。在樟子松的生長期間,林區(qū)最常見的害蟲為松毛蟲,這種害蟲生存能力強,并且繁殖速度快,可以對樟子松進行啃食,所以在撫育的過程中需要對松毛蟲的活動情況進觀察,尤其是在松毛蟲進入到幼蟲期必須及時利用殺蟲劑。此外,營造混交林也可以起到減少松毛蟲數量的作用。小蠹蟲也是一種對樟子松破壞性較大的害蟲,需要林區(qū)管理人員收集蟲害情報,除了使用化學藥劑防治,還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進行誘殺[3]。
3? 結語
綜上所述,樟子松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樹種,其生長能力強、耐寒耐旱性好,可以起到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對改善地區(qū)生態(tài)具有顯著作用,也可以用于建筑行業(yè),所以種植價值顯著。在樟子松的幼苗期需要做好撫育工作,全面掌握其生長習性,做好催芽、土壤管理以及播種管理工作,同時也需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而保證樟子松的木材質量,希望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為樟子松的種植與管理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浪.樟子松育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探討[J].花卉,2019,35(18):28.
[2] 劉鳳民.淺議樟子松育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綠色畫報,2018,15(7):240.
[3] 王洪君.樟子松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J].新農村(黑龍江),2018,28(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