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娟
摘要: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寫作牽涉到了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所以教師也需要設(shè)計出高效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更加生動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3-0026
一、豐富閱讀體驗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只有在廣泛地積累并閱讀足夠數(shù)量的名家作品之后,才能夠充分掌握各種寫作技巧與寫作手法的應(yīng)用,以及如何運用更加新穎與巧妙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個人情感。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dǎo)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掌握正確高效的閱讀與積累的方法。首先,在平時的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帶領(lǐng)學生學會如何從字里行間以及作者一些特殊的用詞中去推測作者的個人情感,并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猜測為什么作者要表達這樣的想法。例如《沁園春?雪》的教學,第一步,教師讓學生借助字典等教學輔助工具疏通整體的文意,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以及熟悉一些生字的讀音;第二步,教師帶領(lǐng)全班學生一起來熟悉文章內(nèi)容,一句話一句話地進行推敲與品讀,感受作者通過一個個字詞短語的組合為讀者營造出來的具體意象,想象出自己此時此刻像作者一樣站在高處欣賞北方雪景時的場景與心情。第三步,在梳理完整體的文章大意以及具體意象之后,教師帶領(lǐng)學生結(jié)合此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此時此刻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事情,再一次對于文章寄托的情感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推敲。在創(chuàng)作之時,作者毛澤東剛剛順利結(jié)束戰(zhàn)役,來到這一片剛剛下過雪的北方寶地,心中懷有無限的激情與感慨,以贊嘆祖國的美好景象為主體寫下了這一篇千古絕句。在這一詩作中,作者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于美麗雪景的贊嘆與欣賞,同時,回顧了歷史上有著豐功偉績的秦始皇與漢武帝,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對于接下來我們的命運有著無限的期待與希望,發(fā)出了“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想法與慨嘆。結(jié)合文章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學生應(yīng)該很容易地感受到文章的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通過這一篇詩作的學習,學生也能夠很直接地感受到毛澤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具有的鮮明特點與常用手法。那么,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中遇到相同作者的文本時,學生就能夠很容易地進行遷移與類比。
二、學會通過簡單的字詞來表達豐富的含義
這樣的課文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學會怎樣一步步從文章的一些關(guān)鍵字詞中推斷出作者的個人情感態(tài)度,以及結(jié)合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推斷寫作意圖。這些方法與技巧都為接下來學生的寫作夯實了基礎(chǔ)。首先,學生能夠?qū)W習名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個別字詞來巧妙地進行表達的方法。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簡簡單單一個字就為讀者營造出了一種動態(tài)的情景,讀者仿佛可以生動地感受到一陣陣風吹來,把江岸邊的花花草草都喚醒,并逐漸恢復(fù)生機勃勃的這一幅畫面。一個“綠”字,可以更加生動靈活地將動態(tài)的畫面送到讀者的眼前。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學習著運用這樣的方法,經(jīng)過合理的推敲與品讀,找到一個能夠直接簡潔地表達自己情感的字詞。其次,學生也能夠掌握一些寫作技巧與方法。在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告訴學生這一種修辭手法叫作比喻,就是將一種物體比作另一種物體的方法,這樣的方式極其不利于學生在自己寫作過程中的靈活應(yīng)用,學生對于寫作手法與技巧的掌握十分死板,運用起來就會顯得十分僵硬與呆板。相反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修辭手法與寫作技巧,學生逐漸就能夠?qū)τ谶@些方法有新的認識與理解,在運用過程中也會逐漸地拓寬自己的思路,采用更加新穎與變通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
三、提升評判與欣賞能力
首先,在寫作的訓練中,學生對于自己作文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與改進是十分重要的。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師如果對于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仔細批閱會十分耗費時間;另一方面,學生需要提升自我判斷與評價的能力,并且學生也要學會從自己的文章中找出問題所在,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與改進計劃。
其次,為了給予學生更多的欣賞他人習作的機會,語文教師可以抽出一部分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之間交換習作練習本,給別人的作品寫一些評價與建議。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是同學的作文有沒有符合文章主題的要求,是否緊扣主題的要求;其次,學生要分析同學的作文中有沒有用到一些修辭手法與表達技巧,并具體地來看看同學是怎么運用的,有沒有值得自己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再次,整體來看一看同學的這一篇作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與態(tài)度,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的,是直抒胸臆,還是要含蓄婉轉(zhuǎn)等。最后,學生就剛剛幾個方面的賞析與評價,對于同學的作品寫出中肯的評價與建議,同時,反思自己的文章中有沒有一些需要改進與彌補的地方。在學生相互評價完成之后,學生拿回自己的習作本,看看同學對于自己作文的評價與建議,再一次閱讀自己的作文,深入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并進行適當?shù)男薷摹?/p>
每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作品都是需要經(jīng)歷這樣無數(shù)次的評價與打磨,一步步變得更加優(yōu)秀與值得推敲。學生經(jīng)歷了這樣相互評價與改善的過程,才能夠更加直接地看到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立意不明確,還是描寫不到位,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一步步地改善與進步,最后才能夠在考試的過程中寫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文。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督與修正,提升學科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引導(dǎo)學生學會讀與積累,并且要學會把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到的知識更加靈活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并學習別人在寫作過程中的閃光點,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加生動靈活的習作作品。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霍邱一中初中部2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