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進
什么是零食
零食是指除水和一日三餐之外所吃的所有固體或液體食物。
學前兒童的生理特點與營養(yǎng)需求
經過嬰兒期膳食模式的過渡和轉變,學前兒童攝入的食物種類和膳食結構已開始接近成人。同時,他們的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依然有限,各種食物的攝入量均應小于成人。但由于處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所以學前兒童必須注意保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供應。
在食物的比例上,學前兒童應多食用奶及奶制品,以滿足對一些蛋白質和鈣的需求,多食用一些肉蛋禽魚和蔬菜水果,主食類可以少吃一些。此外,還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清淡飲食的習慣,少吃含鹽、油量高的食物,多飲水,少喝含糖飲料,規(guī)律就餐,零食以不影響正餐為宜。
學齡前期這是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三頓豐富的正餐與兩次適量的加餐是學前兒童獲得全面營養(yǎng)的保障。如需添加零食,應該少量,且選擇健康零食。因此,應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吃好正餐,適量加餐,少量零食;
2.零食優(yōu)選水果、奶類和堅果;
3.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5.零食應新鮮、多樣、易消化、營養(yǎng)衛(wèi)生;
6.安靜進食,謹防嗆堵;
7.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
好零食與壞零食
正如營養(yǎng)學家常說的,食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好與不好的飲食模式,每種食物都有它的營養(yǎng)素。對于大多數學前兒童來說,能夠補充重要營養(yǎng)素或可補充容易缺少的營養(yǎng)素的零食,我們一般稱為“好零食”。而高油、高糖、高鹽,或營養(yǎng)素很少、能量很高的,長期食用或大量食用對身體好處不大,甚至可能會引起健康風險的,我們一般稱為“壞零食”。
1.奶類,也稱乳制品。這是營養(yǎng)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易于消化吸收的理想的天然食物,是膳食中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2的重要供給來源之一。從種類分,牛奶與羊奶都是不錯的選擇。從產品形式分,酸奶、奶酪也很適合。酸奶、牛奶要注意區(qū)分乳酸飲料與乳飲料,奶酪其實是對奶中的營養(yǎng)素進行了濃縮,是學前兒童很好的零食。建議奶攝入量為每天350~500克(折合成純鮮奶的量)。體重較重的兒童可多用一些脫脂奶作為零食。
2.蛋類。這是補充蛋白質非常好的一類食物,一般每天需要50克左右。如果正餐吃了足夠的蛋類,零食就不用再安排;如果正餐沒有,可以考慮作為零食補充。一天可吃1個較小的雞蛋,或者5~7個鵪鶉蛋,最好是白煮的方式。
3.新鮮蔬果。新鮮蔬果中含有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鉀、鈣、鈉、鎂等礦物質及豐富的膳食纖維,是日常平衡膳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水果、蔬菜的水分含量較大,在保證正餐的情況下也適合作為零食,如黃瓜、番茄等瓜果類蔬菜。
4.堅果。堅果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鉀、鎂、銅、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另外,堅果中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較大的學前兒童適量食用,對正餐的補充有非常好的幫助,如開心果、瓜子、核桃、花生等。但要注意的是,堅果多吃原味的,不要吃霉變的花生、瓜子,也不要吃有哈喇味的核桃、花生和瓜子。另外,兒童吃堅果一定要集中精神,在哭、嬉鬧、大笑、講話時最好不要吃,尤其不能張嘴相互扔堅果,也要避免孩子在跑步或躺著的時候吃,防止嗆堵。
5.其他。如豆制品、全麥面包、蒸紅薯、煮玉米、煮山藥都是不錯的零食。
6.要少吃或不吃的零食。以辣條為例,由于大多數辣條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油及多種調味料,甚至有很多食品添加劑,因此這類零食不適合學前兒童食用。另外,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糖飲料、熏制食品要少吃。雪糕、冰激凌是美味的甜食,但應注意食用量與食用頻率。
零食攝入時間
一般與正餐隔1.5~2小時,在兩餐間吃點零食“墊饑”,不僅能為身體提供能量,讓人精力充沛,還能防止午餐、晚餐食用過多。臨睡前不建議吃零食,否則會因為無法及時消化而影響睡眠,同時,增加齲齒的風險。
零食與牙齒健康
堅果與牙齒正畸
人的牙齒長在牙槽骨上,學前兒童的牙槽骨還在生長中,此時如果經常食用一些比較堅硬的食品,如堅果、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芹菜、蘆筍、筍等),能夠促進牙槽骨的生長發(fā)育,日后能讓牙齒有足夠的空間整齊地排列在牙槽骨上面。但如果經常吃爛軟的零食,牙槽骨的發(fā)育就會不夠充分,從而減少牙齒排列的空間,產生很多虎牙、并在一起的牙齒。所以,吃堅果零食,用吃全果代替果汁,都是很好的預防牙齒畸形的方法。
甜食與齲齒
下表列出了容易齲齒的零食,如水果糖、奶糖、巧克力、含糖飲料、冷飲等各種糖類。注意吃容易齲齒的零食后應刷牙。
學會看配料表
區(qū)分純牛奶與含乳飲料
根據GB7718-2011,食品包裝上“配料”或“配料表”中,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首先,看清有沒有“飲品”或“飲料”,再查看配料表。如,純牛奶的“配料”往往只有一個“牛奶”或“生牛乳”,而有些甜牛奶飲料,配料的第一個是“水”,這說明整個食品中的水最多,排第一位。有些乳制品是牛奶沖泡的,有時候水也會排在第一位,因此要結合產品名稱一起作判斷。
認清“全麥”和“全谷物”零食
全谷物指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組成及天然營養(yǎng)成分的谷物,如稻米、黃米、全麥(小麥、大麥、燕麥等)。全谷物提供比較全面的營養(yǎng)素,但它的益處不僅僅是含有營養(yǎng)素和纖維。與其他谷物相比,全谷食物使消化速度變慢,帶來較長時間的飽腹感,還可降低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結腸癌的風險。
學前兒童選擇全谷物零食,尤其是全麥食品,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從配料表不難發(fā)現,很多標注全麥食物的零食,其實并非全麥食物,學會看配料表,就能發(fā)現其中的秘密。如下圖中,左圖全麥面包的配料表中,第一位是全麥粉,而右圖的第一位是小麥粉,全麥粉則排第三。
學會看營養(yǎng)標簽
“非油炸”往往含油量較高
有些非油炸的食品,往往加入的油比較多。雖然不是油炸的,但含油量較高,對于學前兒童來說,要適當減少食用。從下圖的“營養(yǎng)成分表”可看到:每100克脆蝦含脂肪18.4克,占一個成人一天脂肪推薦量的31%。
有些面包的含油量也不低
很多起酥零食的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經常食用,應關注其“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比如,起酥牛角面包的脂肪含量一般較高,有些甚至添加一定量的含有反式脂肪的麥淇淋(人造奶油),因此也要關注“營養(yǎng)成分表”的反式脂肪含量。
總結
學前兒童零食的選擇,首先要考慮正餐和零食的關系,要以正餐為主,零食為輔,不能喧賓奪主。其次,要遵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平衡膳食的要求,對零食作出合理的選擇。總之,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零食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