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據公安部網站消息,公安部起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已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1年4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經歷過2007年12月和2011年4月兩次重要修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現(xiàn)行道交法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亟待與時俱進。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研究道交法(修訂建議稿),涵蓋打造現(xiàn)代化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加強車輛和駕駛人源頭監(jiān)管、改善便民服務、完善道路通行條件和通行規(guī)定、完善交通事故處理規(guī)定、科學配置法律責任等多方面內容,擬修改124條,其中修改84條、新增39條、刪除1條。與之前的兩次修改相比,力度堪稱空前。例如,每年12月2日為“全國交通安全日”、明確自動駕駛合法地位和管理方法、明確使用電子標識等重磅內容擬首次寫入法律,意味著道路安全管理的法治將全面升級,加速向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未來之路行駛。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研究道交法(修訂建議稿),一個重要的進化方向是與時俱進,讓法律隨時而變,讓措施與世相宜,讓治理更有成效。長期以來,道路交通安全及管理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執(zhí)法實踐遇到了許多新問題,一些新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作出了許多新規(guī)定,“放管服”改革推出了許多新制度新措施,這些都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依法治理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法律條文不與時俱進,就難以深化更高水平的法治,汽車社會的安全、通暢、和諧就會受到影響。
例如,研究道交法(修訂建議稿),修改著力突出教育引導功能。堅持教育為主、體現(xiàn)行政處罰“輕輕重重”的原則,擬明確對部分違法行為初犯、偶犯的,可以給予警告處罰,自愿參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動的,可以免除處罰;對屢教不改的違法行為人可以提高處罰標準。擬加大對“毒駕”“代扣分”“分心駕駛”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擬增加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處罰種類。擬完善境外機動入境管理制度,明確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入境車輛可以由廣東、福建省根據實際制定具體管理規(guī)定等。這些都是適應汽車社會發(fā)展變化、交通參與者合理需求和依法治國方向做出的調整,有利于提升管理實效、深化法治建設、護航道路交通安全。
尤其是自動駕駛擬首次寫入法律,是適應汽車社會和汽車產業(yè)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一招,是依法釋放和調動產業(yè)趕超的重要抓手。“發(fā)生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交通事故的,應當依法確定駕駛人、自動駕駛系統(tǒng)開發(fā)單位的責任,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確定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條,兼顧產業(yè)創(chuàng)新探索和汽車社會安全紅線,能夠避免自動駕駛進入法律盲區(qū)?!熬哂凶詣玉{駛功能但不具備人工直接操作模式的汽車上道路通行的,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規(guī)定”這條,為更高層級的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預留了接口,值得肯定。
馬克思認為:“使法律成為人民意志的自覺表現(xiàn)……它應該同人民的意志一起產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創(chuàng)立。”中國式立法的互動精髓也在于最大限度吸收民意和民智。據公安部統(tǒng)計,截至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中國汽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為道交法修改獲得更廣泛、更高水平的民意和民智支撐提供了厚重的土壤。從這個角度看,道交法(修訂建議稿)只是勾勒出法治升級的大方向,未來,立法機關可以根據民意和民智對很多修改細節(jié)進行調整和細化。新媒體時代,相關部門應當廣泛利用各種新媒體傳播平臺,吸引廣大交通參與者對道交法修改的關注,應當俯下身子,認真傾聽民眾對道交法修改的各種期盼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