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勇在離石區(qū)蓮花街道麗景社區(qū),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面對面詳細交談,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呂梁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凱在離石區(qū)濱河街道交通路社區(qū)人大代表聯絡站,與社區(qū)居民座談,針對群眾反映的小區(qū)供暖、供氣、供電、道路綠化等問題深入交流,并結合相關政策進行答復……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呂梁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抓手,著力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區(qū)(村)基層治理,解決民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點聯系社區(qū)群眾,探索建立“領導干部+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聯絡站+社區(qū)(村)治理”機制,是呂梁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具體舉措。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明確提出,要“建立市、縣(市、區(qū))兩級領導班子成員每月一次深入社區(qū)(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與群眾座談制度”,要求市、縣(市、區(qū))兩級領導發(fā)揮頭雁效應,引導基層干部解決突出矛盾,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實行清單式管理,壓實辦理機制,探索形成“群眾反映情況登記在冊—站點匯總梳理—分級分類處理—向代表和群眾反饋—群眾評議打分”的“五步驟”閉環(huán)工作模式。
一枝一葉總關情。民眾反映問題涉及慢性病報銷、移民村土地撂荒、扶貧車間的運行管理、車輛亂停亂放、廣告亂貼等諸多方面。對此,呂梁市委常委班子帶頭靠前督辦,并建立臺賬,明確責任單位、解決時限,統一納入“13710”信息督辦系統,實施閉環(huán)管理。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逐條梳理研究、細化任務分解、專人跟蹤督辦、及時反饋答復,推動民眾訴求事項限時辦結。
孫大軍走進離石區(qū)鳳山街道生態(tài)園社區(qū)人大代表聯絡站,與區(qū)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展開座談,坐下來、面對面,掏心窩、解難題。子女教育遇瓶頸、道路擁堵影響出行、空巢老人需要照顧……一件件身邊事都是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孫大軍逐一回應,并和大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短短十幾天,生態(tài)園社區(qū)日間照料中心正式開放,設有微型養(yǎng)老站、社區(qū)老人(便民)餐廳兩大板塊業(yè)務。社區(qū)黨支部書記雒新娟介紹稱,中心現有12位老人入住,并為社區(qū)空巢老人提供居家養(yǎng)老服務,每月定時提供打掃衛(wèi)生、理發(fā)、剪指甲、按摩等服務。
截至目前,呂梁市四套班子累計收集到基層反映的問題269個,辦結132個;縣(市、區(qū))四套班子收集問題1285個,辦結679個;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深入社區(qū)(村)人大代表聯絡站2700余人次,收集問題1560個,辦結878個。
以“實”為干,踐行初心使命。呂梁市領導深入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點聯系群眾制度將長期堅持,引領帶動全市各級干部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傾情造福百姓,建設美麗幸福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