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黨領導軍隊的開始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革命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不能不毅然拿起武器,反抗國民黨血腥屠殺政策的武裝起義。它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共產黨人運用槍桿子、認識槍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南昌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但是從當時來看,八一南昌起義具有極大的偶然性,這種偶然性就是共產黨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國民黨槍桿子的厲害,蔣介石槍桿子的厲害,而自己也必須拿起槍桿子來,但是怎么拿?
當時一個槍桿子都沒有,怎么辦?
大革命失敗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蔣介石在上海背叛了革命,在“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中,汪精衛(wèi)在武漢分共。原來的所謂國民黨左派汪精衛(wèi)也與共產黨人完全翻臉了,在武漢的中央和所有的革命力量只有從武漢沿江而下被迫轉移到上海,南昌起義就是中央各種力量從武漢轉移到上海過程中的一個產物。
當時臨時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黨組織轉入地下和中央機關經(jīng)九江撤退到上海。為此,李立三和中央秘書長鄧中夏被先期派去九江,部署中央撤退的同時,考察利用張發(fā)奎的“回粵運動”,打回廣東以圖再舉的可能性。
李立三到九江后,三下兩下把籌劃撤退的任務變成了組織武裝起義。
1927年7月20日,他與譚平山、鄧中夏等在九江舉行會議,認為依靠張發(fā)奎的“回粵運動”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回粵成功,也由于我黨開始實行土地革命的總方針,同張發(fā)奎的破裂同樣不可避免。因此應該搞一個自己的獨立的軍事行動,“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二十軍與我們一致,實行在南昌起義,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之武裝。在政治上反對武漢、南京兩政府,建立新的政府來號召”。
這是舉行南昌起義的最早建議。
第一次九江會議舉行前,中央已經(jīng)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但如何武裝反抗,在何時、何地舉行何種起義,沒有進一步的計劃。李立三在這次會議上果斷提出南昌起義,是一個不可抹殺的重大歷史功績。
會議一結束,李立三、鄧中夏立即上廬山,向剛剛到達的鮑羅廷、瞿秋白、張?zhí)讌R報。
鮑羅廷沉默不表態(tài)。
瞿秋白、張?zhí)讋t完全贊成。
此時共產國際新任代表羅米那茲到了漢口,漢口傳來要召開緊急會議的消息。李立三立即請準備去漢口開會的瞿秋白將此意見面告中央,請中央速作決定。
中央指示未到,李立三照樣行動。他7月24日下山后立即搞了第二次九江會議,決定葉、賀部隊于28日以前集中南昌,28日晚舉行起義。然后再次電請中央從速指示,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之勢。
周恩來在武漢首先得到李立三的報告。中共中央兩次召開會議討論南昌起義問題,最后同意舉行起義,并派周恩來立即自漢口赴九江。
周恩來7月25日來到九江,召集第三次九江會議,在會上傳達:中央常委和國際代表同意在南潯一帶發(fā)動起義,然后由江西東部進入廣東會合東江農軍。
李立三堅決主張把起義區(qū)域選在南昌——九江地區(qū)軍閥部隊聚集,于我不利;同時葉、賀部隊已經(jīng)陸續(xù)開往南昌,南昌起義勢在必行。
周恩來同意李立三在南昌舉行起義的意見。
至此,南昌起義被最后確定下來。周恩來、李立三等從九江出發(fā)奔赴南昌成立前敵委員會。前敵委員會決定7月30日晚上舉行起義。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排在第一號的中央常委張國燾于7月27日晨到達九江,帶來中央最新意見,要起義推遲。30日晨,前敵委員會在南昌一所女子職業(yè)學校舉行緊急會議,由張國燾傳達中央精神,要求對起義重新討論。
張國燾話音未落,李立三驀地第一個站起來,興奮地說:“一切都準備好了,哈哈!為什么我們還要重新討論?”
周恩來接著說:“國際代表和中央給我的任務是叫我來主持這個運動,你的這種意思與中央派我來的意思不符。不準起義,我辭職不干了!”周恩來事后對別人說,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
張國燾看出李立三是門大炮,扳倒他就好說服別人,會后便立即與他個別談話。說來說去李立三就是一句:“一切都準備好了,時間上已來不及作任何改變!”
無奈的張國燾最后只得服從多數(shù)。起義時間定在8月1日凌晨舉行。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革命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不能不毅然拿起武器,反抗國民黨血腥屠殺政策的武裝起義。它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李立三在此時刻,決然提出并果斷堅持南昌起義,率先實踐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對中國革命貢獻巨大。
由此,我們今天再回過頭來看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八一南昌起義,它并不是順理成章的,不是中央決定在這兒起義就在這兒起義,在那兒起義就在那兒起義。它既有極大的偶然性,更有那一批革命領導人革命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充分地認識到槍桿子對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意義。從李立三果斷堅持南昌起義開始,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同志,他們在大革命遭到失敗之后,懷著滿腔熱血,依靠強大的革命信念、精神和行動能力,堅持把革命的火種繼續(xù)點燃下去,并驅使這種偶然變成了必然。
(本文選自圖書《浴血榮光》,有刪節(jié)。)
圖書簡介
《浴血榮光》以人物為線索,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建軍直到長征時期的軍事歷史,體現(xiàn)了在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我軍將士的堅韌、執(zhí)著、勇敢、無私、睿智,是一部宣揚中國人民解放軍優(yōu)良傳統(tǒng)精神、普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書籍,入選新聞出版總署“雙百”出版工程首批重點出版物。
作者簡介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其著作《苦難輝煌》被評價為“一部以全新的戰(zhàn)略視野全方位描述中共黨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