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芝
一、問題的提出
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chǔ),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愿望。
與家長溝通,是尋找教育幼兒的最佳切入點,從而提高教育質(zhì)量,發(fā)展幼兒個性,是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可現(xiàn)實中家園的溝通不暢,家長、教師都苦惱不已。作為幼教這一年輕女性為主體的行業(yè),隨著年齡逐漸縮小化,與家長的溝通更成了一個難題。尤其是隨著當(dāng)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孩子的要求與期望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內(nèi)容與層次上也在不斷深入和提高。
二、理論依據(jù)
溝通能力是幼兒教師的一項基本功,然而,我們通常重視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卻忽視了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正如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fù)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圣人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有效的溝通取決于溝通者對共同對象的充分了解與尊重,并依據(jù)溝通對象的個性特點采取因人而異的溝通方式。家長是一個復(fù)雜、多元的群體,在年齡、性別、性格、職業(yè)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不能無視他們的差異而采取單一、雷同的溝通方式,同時又不能對每個家長進行過于主觀的猜測和推斷,教師與要整體把握他們的基本特征,為解決自己所面臨的溝通問題。
三、研究對象及方法
1.二幼小二班全體幼兒家長
2.案例分析法、觀察法、行為研究法
四、研究的目的
1.通過學(xué)習(xí),了解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
2.通過與家園的溝通,提高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度。
五、研究內(nèi)容
第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尊重幼兒家長,“尊重”不僅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而且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催化劑。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guān)系中,教師起主導(dǎo)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
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xiàn),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我們要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幼兒在校接受教師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長的教育。我們教師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yīng)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dǎo)和示范作用。
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xiàn)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第二方面,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技巧首先要明確與家長溝通的目的,與家長溝通是為了使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那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個目的,怎樣與家長進行溝通呢?
我認為,應(yīng)該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堅持“六要五不要”原則當(dāng)教師和家長交流時,
一要坦誠相待,不要盛氣凌人,這樣家長才會敞開心扉,才能贏得家長和幼兒的尊重和信賴。
二要實話實說,不要“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轉(zhuǎn)嫁給家長,達到體罰幼兒的目的。
三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對一個幼兒的評價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把自己喜歡的幼兒說成一朵花,會使家長過分寵愛孩子,以至于放松了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較差的幼兒說得渾身毛病,毫無可愛之處,會使家長對孩子喪失信心,增加孩子的敵視情緒。
四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話說死。孩子們正在成長,可塑性很強,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學(xué)會講“只要……,你的孩子就會……”。
五要褒獎教師,不要推卸責(zé)任。教師之間應(yīng)該互相配合,樹立對方在家長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尊重。遇到麻煩時,千萬不要相互推卸責(zé)任,推卸責(zé)任會使家長認為教師之間不團結(jié),師資力量差。
六要“多報喜,巧報憂”。
第三方面,遵循“對癥下藥”規(guī)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因而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講究藝術(shù),“對癥下藥”,巧妙接待不同類型家長。
1.對于知識型的家長,在虛心聽取他們建議的同時,要冷靜地分析。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在充分肯定幼兒長處的同時,要用誠懇的語言指出幼兒存在的問題。
3.對于脾氣暴躁型的家長,以柔克剛,以情服人。
4.對于后進生的家長,要盡量挖掘其閃光點,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希望。
5.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但不要一次說得太多。
6.對于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千萬別熱血沖頭正面交鋒,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積極傾聽,然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第四方面,教師應(yīng)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里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jīng)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
第五方面,教師應(yīng)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教師可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園地、家訪、約談、家園聯(lián)系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多渠道與家長交流溝通。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是對孩子發(fā)展與教育問題上,家園雙方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發(fā)展的情況,在教育上達成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進行教育。
六、實施成果
通過一學(xué)期的學(xué)習(xí)與解決實際問題,我在與家長溝通方面有了自己的小技巧和策略,能在問題發(fā)生后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較全面的客觀的看待問題,從而與家長進行溝通并解決問題。
七、有待提高的問題
在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中,注意傾聽家長的語句,從家長的表情與語氣中學(xué)會知道和了解家長的心情和想要表達的意思。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讓家長有問題第一時間與教師進行溝通商量解決對策等。
參考文獻:
1、《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晏紅
2、《幼兒園教師怎樣與家長架起溝通橋梁》 ? 百度文庫
3、《淺談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 ? ?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