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甜酒
難過的時候,快樂的時候,或者無所事事的時候,就會朝那里走去,像是這城市中除了家以外的另一個“歸處”。
小時候看散文,常常會看到“后花園”這個詞匯,也就常會寄托些旖旎想象于其中,并幻想在現實中尋找這樣一個“花園”。那時會在城市里東南西北地走,在鋼鐵叢林和樓群峽谷里尋找一片秘密基地?;蛘呤且粋€人跡罕至的小公園,或者是一片樹林,又或者是一座僻靜處的小橋,能站在橋上看人或風景。難過的時候,快樂的時候,或者無所事事的時候,就會朝那里走去,像是這城市中除了家以外的另一個“歸處”。偶爾也會帶好朋友過去,就為那些地方更增加了新的記憶。
但是我在長大,城市也在“成熟”,柏油馬路像拔節(jié)的骨骼,侵入那些殘存的泥土地面,綠化帶替代了一片片自然生長旁斜逸出的花草樹木。每一次離開再回來,都會發(fā)覺這個城市的變化,而過去的那些秘密基地,也在這日久經年的變遷中一個個地消失殆盡了。
這讓人傷感,當你走在舊日街道,熟悉的景色,留下過回憶的店鋪,甚至是曾經走過的小徑全都不見,這舊地的“舊”就僅僅是一個方位上的意義,再難勾連起昨日感受,就像舊瓶裝的新酒,喝一口,不再是曾經滋味。
因為這個原因,我很少再去那些小時候常去的地方散步。直到前些日子,和爸爸出門閑逛,不知不覺就走得遠了些,竟走到了小時候常去的一條河堤的附近。我很多年都沒去過那邊了,心里有些癢,很想去看看,又不敢,竟帶了些近鄉(xiāng)情怯的感受。
最后還是鼓起了勇氣,和爸爸朝那邊走去。我甚至做好了那里全都不在了的思想準備,深吸了一口氣才轉過彎,慢吞吞地過橋,再轉彎。然而眼前的一切讓我?guī)缀趿鞒鲅蹨I,那條河還是老樣子,那個堤岸也一如10年前。
去時剛好是春天,而我10年前第一次發(fā)現那里時,也恰恰是一個初春。所以過去與現實奇妙地在眼前合二為一,就好像流年如流水般繞過,而這里如磐石堅定,完好地為舊人收納著舊日光影,像一個忠誠的、不會爽約的守望人。
我走在那堤岸上,水剛化冰,還有閃著亮光的冰碴兒在河面上流動。河床上,黑色的泥土潮濕潤澤。它們只有四季輪轉帶來的更替,循環(huán)往復,從終點回到起點,年年如此,不會因為久別而面目全非。我向爸爸說了我的驚訝,他告訴我,在一座城里,最不容易變化的就是河流和堤岸——河水有固定的流向,不會一朝一夕就改變;堤岸沿著河,要靠河來塑造,過幾年再來,也許會修建一些步道或欄桿,但河和堤岸肯定還在的。
我站在那河邊很久,是在看風景,也是在看10年的歲月。我有些感激這河水,逝者如斯,卻以更永恒的方式詮釋了“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