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望安
故事中的學生黃小東,在參加完中考第一科語文的考試后,沒有急于回家吃午飯,為下午的考試做準備,而是先趕到曾經(jīng)就讀的小學,找到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就為說一聲“我來看看您”!其實,通讀整個故事,不難看出這句“我來看看您”的背后,隱含著黃小東在六年級與李老師相遇的一些“印記”。
黃小東也不是我們通常想象的曾經(jīng)桀驁不馴、調(diào)皮搗蛋、臨近“深淵”被老師“挽救”過來的學生。他沒有什么壞毛病,就是癡迷于下象棋后,對學習不怎么上心。用他自己的話講,他只不過“就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的那類學生。多數(shù)老師對“管不住自己”的學生并不會感到陌生,每個班都會有幾個或一些“管不住自己”的學生。因此,這個小故事對于老師如何促使那些“管不住自己”的學生學會“管好自己”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表明態(tài)度 措施環(huán)環(huán)相扣
黃小東語文成績下滑,作文一個字沒寫,當事老師查找和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他是癡迷象棋耽誤了功課。對于學生類似的一些不當或異常行為,老師首先需要有個態(tài)度,或深藏在心或表露在外。細品故事,當事老師在不同的節(jié)點表明了對學生愛好象棋的態(tài)度,同時也記錄了自身情緒與思想的變化。
學生首次月考后成績很差,當事老師隨即進行調(diào)查,分析原因。找到“病根”后,老師“找來一副象棋”,并說“下棋并不是壞事,但是不能只下棋不學習”。這直接告訴學生,老師并不反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但學生要處理好課余愛好與課堂學習之間的關系,分清主次,把握重點。在幫助學生“管住自己”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的言行均有所波動,但是為了達到讓學生“管住自己”的目的,老師的措施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始終不言放棄;而學生最后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由此,筆者聯(lián)想到老師對于學生的不當行為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例如明確反對,嚴格禁止;或適當限制,主動引導;或靜觀其變,期待奇跡等。老師自身對待或看待問題與現(xiàn)象的態(tài)度,是采取幫教行動之前必須做出的判斷,也是選擇教育舉措的基礎。態(tài)度鮮明,學生收到的“指令”就明確清晰,至少知道老師的要求是什么。態(tài)度含糊,學生就會感到老師的“指令”模棱兩可,不知所措,或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雖然當事老師采取了投“棋”所好的策略,但其態(tài)度一直是很鮮明的,原則立場也很堅定。
善于溝通 心理上略勝一籌
老師對學生做教育引導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有時候,除了言語上的交流外,更多的還有心靈上的溝通,甚至是心理上的“較量”。因此,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但是老師必須在心理上占據(jù)一定的優(yōu)勢,讓學生深深感到老師略勝一籌,方可令學生心服口服,達到轉(zhuǎn)變思想和糾正行為的目的。
當事老師初次將小東和小杰請到辦公室,準備了一副象棋,而且還說“下棋并不是壞事”。兩個學生預估老師會“狠批”他倆卻出現(xiàn)判斷失誤,繼而當著老師的面坦言“有時候管不住自己”。這正好給予老師一個契機,一則老師借此表達了善意,并非要禁止他們下棋;二則又為老師出面“干預”找到了由頭,老師可以幫他們“管住自己”。隨后老師提出的規(guī)則,有激勵,作業(yè)完成好的可以“坐著下棋”;有懲戒,作業(yè)做得不好的,就得“蹲著或者站著”,從心理上迫使學生“中招”,接受挑戰(zhàn)。
在督促學生“管住自己”的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實屬正常。當發(fā)現(xiàn)小東、小杰試卷做得亂七八糟時,當事老師不僅沒有批評,反而讓他們“回寢室睡覺去吧”“你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這兩個學生當時也許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不會真以為老師是讓他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才有學生第二天的主動認錯,直至后來,小東還主動提出“我們不想下棋了,以后就在您這里做會兒作業(yè),看會兒書”。
你管不住自己,我來幫助你;你不受幫,我還懶得管。當事老師的話語看似隨口而出,其實充滿智慧;雖無惡言狠語,但其力度足以逐步引導學生朝自己預設的方向轉(zhuǎn)變。因此,老師與學生交流溝通,并非一定要在用詞或聲調(diào)上高出學生,而是要在心理上略勝一籌,才能將學生引入成長的正軌。
目標引領 精神上點燃學生
小東在完成中考第一科的考試后,就趕忙來見小學老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東仍然記得當年老師的一句話“等你們考上XX高中,李老師親自下廚,請你們吃飯……”初中畢業(yè)的小東,一定不是來讓老師“請吃飯”的,而是想告訴老師,正是老師當年的一句話激勵著自己勤奮學習,努力考上XX高中。師生重逢時,中考尚未出結(jié)果,但是從小東的心態(tài)與語氣中,相信讀者能感受到小東的自信,起碼他盡力了。
不少老師為激勵學生,煞費苦心,挖空心思,而當事老師簡單的一句話為學生設置了求學的目標,從精神上“點燃”了小東的心靈之火,不僅使他在六年級有所轉(zhuǎn)變,而且激勵著他在初中也能認真學習。究其原因,首先,當事老師“點燃”學生的時機把握得好。在小東開始能“管好自己”,且想在老師的辦公室“做會兒作業(yè),看會兒書”的時候,在語文成績有明顯提升的時候,小東需要明確下一個努力的目標。這時,老師用目標“點燃”學生,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其次,當事老師將“考上XX高中”設定為目標,恰到好處。若是泛泛地說“考上好大學”,目標設定太遠,時間久了會讓學生失去信心,甚至忘記設定的目標,起不到激勵的作用;若是說“上個好初中”,目標過低,或者說設定一個不成為“目標”的目標,同樣不可能激勵學生為之努力。
我的建議
當事老師為轉(zhuǎn)變小東和小杰,幫助他們學會“管住自己”,確實下了一番功夫。然而,幫助兩個學生提高語文成績,使用得比較多的辦法就是“‘量身定制的試卷”,即常說的題海戰(zhàn)術。筆者未曾有過教小學生語文的經(jīng)歷,但是讀到這個故事,在為當事老師悉心幫助學生“管住自己”的做法與精神感動的同時,也感到提升學科成績的辦法略顯單一。是否可以采取指導學生加大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同時引導他們注重觀察和體驗生活,為提升寫作能力積累素材等方法,值得當事老師探討和嘗試。
另外,當事老師與學生的約定是晚自習后請小東和小杰到辦公室,先等老師批改完“量身定制”的試卷,然后再下一盤棋。這個安排從時間上明顯有悖學校對學生作息時間的規(guī)定,一方面會給其他學生留下一個有同學在老師的“庇護”下搞“特殊化”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晚間休息。偶爾為之,無妨大礙,若是每天這樣做,可能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問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個人愛好,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應該是小學階段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是如前所述,小學生“管不住自己”是個常見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學科知識與培養(yǎng)個人興趣愛好的關系,值得認真研究。建議當事老師認真總結(jié)從小東和小杰身上獲得的比較成功的經(jīng)驗,鼓勵和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個人興趣愛好,學會自律,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