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明 朱麗瓊
小學趣事活動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種新主張、新路徑,主要針對農村小學習作教學課程干癟、課堂不活、目標不明、指導不實、素材窄化等問題,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從“有意思”切入,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以游戲的方式,挖掘生活、學科課程中趣事活動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促進兒童語言、思維、認知能力發(fā)展;基于課改的思維,以趣事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習作教學模式、創(chuàng)立習作教學課程資源庫,實現習作教學的價值追求。
“語文+趣事活動作文”的課改緣起
學生作文沒有情感(不寫真人、真事、真感受),沒有態(tài)度(對作文不感興趣),沒有價值觀(為作文而作文,不是為了交流)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師生。為此,學校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后,提出了作文教學的“三大追問”。
追問一:小學作文是從“有意義”入手還是從“有意思”入手?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兒童的興趣往往是從“有意思”開始的。用游戲、趣事等“有意思”的事來點燃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學生遠離理性意義的“壓迫”,盡享“有意思”的趣味饋贈。
追問二:是教學生創(chuàng)作還是習作?小學生作文是練習性質。既不同于中學、成人的寫作,更不同于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初學作文,意在練習?!笨梢?,習作、作文、寫作、創(chuàng)作是有層次區(qū)別的。趣事活動作為習作練習的材料,能較好地完成課程內容。
追問三:是重視規(guī)整化語言還是童趣化語言?新課標要求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獨特、個性化的感受,達到“我手寫我心”的目標。用兒童自己的語言來習作,有利于寫出真情實感,能讓每一個學生的語言天賦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和發(fā)展,彰顯兒童語言的生命力。
三個追問讓教師更加明晰了趣事活動作文的學科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始反思傳統的教學觀。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學生“寫什么”,習作教學教學生“怎樣寫”;趣事活動作文中,閱讀教學教學生“怎樣寫”,習作教學教學生“寫什么”;傳統的命題作文,同一題目寫不同的內容,追求考試效應,而趣事活動作文強調現場作文,要求學生用不同的題目寫同一內容,追求的是運用效應;傳統的習作教學以想為主,把想象作為習作訓練的核心,而趣事活動作文以說為主,把言語訓練作為作文的核心。
“語文+趣事活動作文”的組織策略
活動的選材遵循“四則”:即活動選材小,活動內容新,活動立意高,活動本身趣。
活動的設計立足“三標”:一是讓學生驚訝,使其在感知上產生認知沖突;二是讓學生驚奇,使其在感悟上產生聯想、拓展認知;三是讓學生驚趣,使其在感情上產生興趣、興奮。
在活動的處理上搭建“三源”:即發(fā)掘“材”源,在學科教學和生活中尋找原材料,挖掘出其中的興趣點、情味點、驚訝點和關注點,以游戲的形式帶進課堂,讓作文課堂活起來;開掘“路”源,生活和熱情是寫作的兩個重要的因素,教學中活動即生活,趣事調熱情,指導教技法,感悟升立意;直擊“心”源,通過活動,讓學生在囤積情感、體驗后,形成一種脫口而出的沖動,從而體悟寫作是生活的需要。
到目前為止,學校共開發(fā)出46個活動課例,形成了學科趣事活動作文系列。
“語文+趣事活動作文”的課堂模型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探索了教學模型。
一是微觀課堂六步教學。在反復的實踐、提煉中,學??偨Y出小學趣事活動作文教學的“六步教學法”:引—做—悟—說—寫—賞?!耙?,活動前明確告知學生習作的目標,引起他們的注意;“做”,就是開展趣事活動;“悟”,指談感悟、收獲等,目的是突出中心;“說”,即描述活動的過程,一般先分小組說,再全班說,教師及時進行點評和引導;“寫”,就是把說的內容寫下來,限定時間,一氣呵成;“賞”,就是現場點評,賞析妙點。
二是宏觀學程三步推進。為了課程的有效推進,學校采用了化難為易、循序漸進的方法,將課堂教學想要達成的目標分成三個階段逐步推進。第一階段“寫得了”:采取“分段描述法”,也就是把活動分段,一段一段地做,一段一段地說,一段一段地寫,最后整體連起來。重點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信息捕捉力。經過這樣的引導后,20分鐘時間里,大部分學生能輕松寫出400多字的習作。第二階段“寫得清”:當大多數學生每次習作都能達到500字左右時,就可以進行這個階段的訓練了。具體的做法是,采取“線性選點法”,即將整個活動分成若干個小節(jié),一個節(jié)就是一個“點”,然后以時間順序串連成線性思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1-2個點作為重點來寫,訓練點面結合的寫法。如《字謎游戲》活動結束后,師生梳理活動過程為:活動導入——第一輪“各顯神通”;淘汰賽——第二輪“乘勝追擊”;打擂賽——第三輪“智慧大比拼”;爭奪賽——談感受等。指導教師要告訴學生,習作時不能每個點都詳寫或略寫,要根據題目要求選擇詳略點。這樣指導后,學生一般能寫出詳略得當的習作。第三個階段“寫得趣”:采取“童語激活法”。即兒童的語言稚嫩、有趣、幽默,但潛伏著,只要給他們輕松、活潑、安全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的童言童語就會脫口而出,讓你撿拾不盡。比如聽寫大賽后學生寫的一段話:“注意,注意,注意,開始我沒留意,老師笑了笑,我們這才恍然大悟。等到我明白過來是寫‘注意這個詞時,已經晚了,才寫到‘注字,時間就到了?!?/p>
讀這樣的習作,賞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著實體會到童真童趣。
“語文+趣事活動作文”的教學價值
趣事活動作文教學的研究價值在于:首先,轉變了教師習作教學的陳舊觀念。趣事活動作文指導分寫作前、寫作中和寫作后,重在激發(fā)興趣,強化體驗,豐富情感。具體表現:課堂——去理性說教,把習作指導課上成有趣的活動課;選材——去成人化意義,開發(fā)生活、學科趣味素材,讓童真童趣回歸;動機——把習作作為交流的載體;語言——去規(guī)整化,張揚個性化語言。
其次,實現了教師的價值。一線教師從“不會教、怕教作文”到主動開發(fā)活動課例,成了趣事活動作文課程的主動開發(fā)者。一批優(yōu)秀教師多篇論文、優(yōu)質課相繼在全國、省級范圍內獲獎,還有老師應邀到省內外講學或做學術交流。
最后,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也激活了學生寫作語言的靈性。趣事活動作文課現在已經成為學生熱切的期待,為學校的習作教學引入了一泓活水,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由于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是愉悅的、鮮活的,是獨具個性、極富變化的,所以在作文的過程中傾注了真情實感,寫出來的語言文字就充滿了靈性。
隨著學校趣事活動作文教學的深入開展,一度困擾師生的作文問題將最終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