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彬芳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煤炭洗選精煤分公司燕子山選煤廠,山西 大同 037037)
井下開采之后,運輸到選煤廠,經過一系列工藝,成為精煤,進而可以作為商品被出售。在進入到選煤廠之初,煤流中含有大量的雜質,這是井下環(huán)境與井下作業(yè)帶來的,比如炮線,鐵棍、螺絲、塑料等。因為這些雜質的存在,對洗選、脫水等工藝都會造成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引發(fā)安全事故,不僅損耗選煤廠設備,還會造成人員傷害或是設備損壞,比如淺槽除雜的過程中,就被纏繞性的塑料物質影響,造成驅動軸、改向軸、從動軸等不動作,進而容易發(fā)生跳鏈事故[1]。當然,雜物的存在還會對選煤系統(tǒng)的除雜能力與脫水能力造成影響,而且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雜物累積的越來越多,為設備的安全埋下了隱患。選煤廠除雜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煤料的品質,還在于對設備的保護、企業(yè)的信譽、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等,所以選煤廠有必要提高除雜的效果。
在整個除雜的過程中,將雜質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金屬等較重的雜質,如鐵皮,二類是一些質量較輕的雜質,比如編織袋、木塊等。設備方面可以選擇除鐵器、跳汰機等,另外結合人工除雜也是常用手段。而處理以上物質之外,還存在無法用設備出去的雜質,那么只能通過人工揀雜的方式進行。
(1)除鐵裝置
除鐵裝置的原理是依靠磁鐵的原理,另外與金屬探測器相結合,在發(fā)現鐵質材料后,被磁鐵吸出。除鐵設備的工作流程如下[2]:
首要除鐵階段。從井下運輸出來進入原煤運輸階段,此時煤料中含有大量長短不一、大小不一致的雜質。為了在煤料進入設備的初期便開始除雜,可以將除鐵器安裝在輸送機的頭部,并且高度適宜。在此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即該電磁式除鐵器的磁場強度應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過高磁力對大型鐵塊吸附時,發(fā)生拉傷皮帶的問題。
第二階段作為第一階段的輔助環(huán)節(jié)。如果第一階段還存在鐵質雜質,當運輸到原煤運輸的末端時,被此處安裝在末端的金屬探測器檢測出,此時啟動第二階段除鐵動作。勵磁電機作為控制設備,當其接受到電信號時,除鐵器開始工作,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電磁吸力,相對于上一階段有所提高,因為較大雜質已經被清理,這時需要將較小雜質進行充分地吸收,安裝位置可以位于精煤輸送機的頭部或是中部。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精細化除鐵,即采用更高磁力的除鐵器,比如低溫超導除鐵器,可以有效地將精煤中所含有的雷管、炮線等細小鐵雜物,這些雜質的磁性相對較小,所以選擇具有低溫超導功能的設備。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是選煤廠除雜的主要部分,將大量的含鐵雜質進行清理,保證煤質清潔,那么可以大大降低鐵雜質的含量, 進而使得除鐵器在工作時,壓力有所緩解。
(2)煤矸石自動分選機
除了含鐵雜質,非鐵雜質也是較多的一類必須除去的雜質。針對這一類雜質,將其分為兩類,分類標準為重量。煤矸石是一種質量較重的雜質,選擇重型分選設備,進行雜物處理。如圖1所示,為分選機結構圖,當煤矸石落在運輸皮帶上,利用射線、傳感器等電子器件,完成控制系統(tǒng)設計,待檢測系統(tǒng)檢測出煤矸石之后,經過適當時間延遲后, 發(fā)送一個擊打信號, 驅動高頻氣動電磁閥,電氣動作之后,煤矸石被在高壓氣的作用下,被打入矸石斗內,進而將煤炭與煤矸石進行分離[3]。
圖1 分選機結構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sorter
(2)淺槽分選機
除了以上幾類雜質之外,還有一類質量較輕的非鐵雜質,針對這一類雜質,需要使用淺槽分選機。上述過程已經將鐵質與重質雜物除去,塊精煤中含有大量的輕質雜質。如圖2所述,為利用淺槽分選機進行去除雜質的工藝流程,其原理是建立在物理學阿基米德原理之上,依靠重心引力,入洗煤進入一定密度的懸浮液中,煤根據自身密度差異實現分層和分離的設備,進而達到分選的目的[4]。
圖2 工藝流程圖Fig.2 Process flow diagram
設備分選過程:
步驟1:注入懸浮液。將已經配好的懸浮液注入槽體底部,進而可以在淺槽內形成介質的平流層。懸濁液的存量與密度控制是利用電動閘板進行補充量與流速的調節(jié),以保證懸濁液濃度維持在設定范圍內;介質上升流是通過分選槽底部的介質漏斗完成,作用在于完成懸濁液的補充工作。
步驟2:當煤料進入分選槽之后,自然分層,那么在水流的作用之下,將上方的輕質雜質從溢流口排出,重產物下沉由槽內刮板沿脫水段經排料口排出[5]。
在該步驟的工藝要求中,為了使得物料分散的充分,可以借助上升流的作用,與此同時,能夠排除分離出的雜物,減少雜物對齒輪、運輸設備造成的干擾。
使用這套重介淺槽分選機可以實現大流量的煤料精選,效果顯著,分選粒級寬,且設備占地面積小,也易于操作。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參數嚴格控制:
(1)流量的控制。循環(huán)水的介入,會代入一定的水分,勢必會影響懸濁液的濃度,另外,懸濁液的粘稠度會相應的增加。所以采用分流的方式將懸濁液進行分流,引入到稀介系統(tǒng)中。經過稀介系統(tǒng)回收的精礦返回至合格介質系統(tǒng),從而排出細泥,實現了重介質懸浮液的凈化。
(2)懸濁液密度的控制。懸濁液的制定濃度需要經過計算,根據實際過程中監(jiān)測值,計算得到準確的定值。應該保證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正常運行,這樣才能保證懸濁液密度的穩(wěn)定性。
實際上對于輕量雜質的分選,可以采用人工方式,自動控制的方式可以減少人員消耗,減少人員工作量,提高除雜的效率。另外,為了解決人工條件的弊端,自動機械手的設計可以代替人工,人工智能領域滲透在選煤技術中,是未來發(fā)展的一個趨勢。
選煤廠除雜系統(tǒng)已經較為成熟,可以解決煤料除雜問題。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選煤廠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在人工智能發(fā)展發(fā)面,機械手的研究與應用將會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進而降低勞務成本,提高選煤質量,達到客戶的要求,可見,智能化的除雜工藝對于未來選煤廠的發(fā)展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