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林
(國家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東部原油儲運有限公司,江蘇徐州 221008)
某石化企業(yè)建立并實施HSE管理體系量化審核標準以來,先后開展了4期體系內部審核,促進了企業(yè)各層級人員對HSE管理體系的認同。依照體系治理企業(yè),用體系的方法抓HSE管理逐步深入人心。有針對性的量化審核可以發(fā)現企業(yè)內部領導引領力、施工作業(yè)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不符合的系統性問題,這是以往用檢查的方式難以發(fā)現的。通過制定并落實糾正與預防性措施,可有效防控化解重大風險。
a) 審核人員發(fā)現問題、隱患的能力不足,專業(yè)能力還需要提升。專業(yè)知識掌握不充分,對審核對象所涉及相關專業(yè)不了解,審核標準、管理制度、標準規(guī)范不熟悉,對審核對象應符合的標準要求不清楚,未掌握審核依據,導致一些系統性的問題不能被發(fā)現。
b) 審核人員不愿提出問題,專業(yè)之間和部門之間顧忌較多,“傷感情”的心理作祟,不能指出審核對象的不符合內容。同時接受審核的人員,甚至領導人員以“怕處分”“顧面子”為由,阻止審核人員提出問題,導致接受審核單位的風險失控點不能暴露出來,審核結果發(fā)生偏差,不能反映體系運行的真實情況。
c) 不符合項描述模糊、不具體。審核人員表述能力不足,或者未找到確鑿的證據,不能將審核出的失控點或錯誤的做法描述清楚、準確,或怕“得罪人”把不符合項描述的模棱兩可。如:在描述“領導引領力”中未能有效執(zhí)行個人HSE行動計劃時,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其行動計劃執(zhí)行的缺項內容。
a) 判標不得當。審核人員在發(fā)現問題后,沒有查找不符合的具體依據,提出的不符合項所引用的標準規(guī)范條款不適用,導致接受審核的單位在糾正不符合項時沒有可參照整改的標準或依據。
b) 不符合項歸類分級不準確。審核人員對不符合項等級劃分標準掌握不清楚,劃分嚴重不符合項時“手下留情”,不能反映出接受審核單位風險管理中的短板。在對不符合項進行歸類時,沒有對照審核標準中的審核項目將其劃歸到相應的歸屬要素。如:將承包商培訓的不符合項劃歸到承包商監(jiān)督中,這將導致管理薄弱環(huán)節(jié)診斷錯誤,接受審核單位落實改進措施時,管控方向發(fā)生偏差。
審核人員沒有掌握審核技巧,在審核過程中沒有與接受審核的人員進行有效溝通,“順藤摸瓜”,查找不符合項產生的原因,追根溯源,未能診斷出“病根”。如:查到某火警消防控制值班室值班人員未取得消防控制室操作職業(yè)資格證書,審核人員未再繼續(xù)詢問為什么沒有取證,是否知道有相關制度要求,是否識別出該制度,是否有人進行制度宣貫。導致在審報告中對接受審核單位提出的改進建議不能“對癥下藥”,不能為管理者提供體系糾偏依據,造成企業(yè)治標不治本,重復出現同類問題,極大降低了審核的有效性。
a) 企業(yè)整改不符合項只進行了糾正,沒有根據產生的根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并落實糾正性措施。如:某運行崗位防毒面罩濾毒盒為2019年2月拆封使用,超出規(guī)定的有效使用期限。如果僅將更換新的濾毒盒作為整改措施是不夠的,只有制定管理制度、規(guī)范濾毒盒使用和保存方法,組織員工培訓,才能徹底解決該問題,避免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日后重復出現類似問題。
b) 未針對發(fā)現的不符合項“舉一反三”。不符合項發(fā)生的單位整改了,但其他單位沒有組織排查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導致同類問題層出不窮。
a) 專項培訓。多專業(yè)領域選擇業(yè)務能力強、知識豐富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或技師作為審核員,進行審核方法、審核技巧、審核依據的專項培訓,使審核人員掌握與審核對象的溝通方式,獲得有參考價值談話內容,熟悉獲取客觀證據的方法,取得發(fā)現問題的不符合依據。
b) 審前培訓。在開展內部審核前,針對審核要素、審核對象以及審核所依據的文件,對參加審核的人員進行審前培訓,確保其充分了解審核內容、審核重點和接收審核單位的基本情況,認真學習審核標準,包括相關管理制度、標準規(guī)范和作業(yè)文件,清楚審核對象應具備的能力、達到的標準和符合的要求,提升審核人員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在審核檢查表的基礎上細化審核內容,設計審核問題,明確審核對象,確定抽取樣本。審核人員圍繞審核內容要預先設計審核過程中要溝通了解的問題、測試的問題,以確保審核現場在獲取相應的答案中順利地找到審核證據。審核對象、抽取樣本必須與審核內容緊密相關,具有代表性,不能出現偏離。在抽樣設計時,必須確定樣本的數量,適當的樣本數量是保證樣本具有代表性的前提。如:設定作業(yè)許可證樣本抽查數量,臨時用電作業(yè)、用火作業(yè)許可證抽查不少于10份;向接受審核的人員提問負責現場安全交底、落實安全措施的人員從事什么專業(yè),具備什么能力等。
在審核過程中,不把體系審核工作變成資料大檢查。只要能證明是屬于接受審核方工作痕跡的材料,如:記錄表單、照片、視頻等信息都可以作為證據。不規(guī)范的工作痕跡可以列為觀察項,在履職情況和取得的效果得分上給予相應扣分體現。
審核人員引用的判標標準必須準確,提出的不符合項必須有依據,可追溯,必須經得起論證與推敲,雙方沒有爭議。接受審核方沒有證據證實的,那就是未做到或未達到標準要求。審核人員判定得分取值必須公平公正,詳細追溯管理效果,確保獲取企業(yè)真實的達標情況。
描述不符合項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如“未查到……”“未見到……”“未提供……”“未記錄……”等詞語不能出現在不符合項中。審核人員應驗證審核對象是否達標,是否符合要求,接受審核人員是否履行了相應工作職責,是否取得預期的效果。描述不符合項必須直擊“要害”,才能利于以后更好地改進管理。
在審核過程中,需要梳理大量的不符合項進行分析、歸類。建立適合的量化審核分析工具,可以極大提高審核效率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診斷能力。如:某企業(yè)開發(fā)了HSE管理體系量化審核分析系統,設計了審核檢查錄入、要素量化達標分析、不符合項匯總和數據分析歸類4個模塊,能實現對接受審核單位體系要素量化達標分析、不符合項判標和分布統計,快速找出企業(yè)風險管理的短板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為管理者制訂風險管控策略、科學評價HSE績效提供了系統性支持。
a) 建立審核問題追根溯源方法。當發(fā)現問題時,把發(fā)生該問題的根本原因查清楚。有些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比較復雜,不能光從表面現象判定,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從多方面取證。如某企業(yè)制定了6步追溯法,來判定根原因,即:業(yè)務管理是否存在盲區(qū),職責界面是否清晰,管控措施是否明確,體系文件是否培訓宣貫,員工是否進行有效執(zhí)行,是否進行檢查考核。確保不符合項整改通知單每一條均有原因分析。根原因6步追溯法見圖1。
圖1 根原因6步追溯法
建立體系審核管理制度,規(guī)范不符合項糾正程序。接受審核的單位依照不符合項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糾正與預防性措施,落實責任人和整改期限。屬于體系文件缺陷原因導致發(fā)生的不符合項,應由文件管理部門組織制修訂工作。不符合項整改完成后,由審核組組織現場或書面驗證,逐條確認不符合項糾正與預防性措施落實是否到位。其它未參加審核的單位對照不符合項整改通知單,組織“舉一反三”,逐項排查,在下一次的審核計劃中優(yōu)先安排這些單位的體系審核,做到應審盡審。
2020年,某石化企業(yè)組織了4期體系審核,共發(fā)現不符合項588個,不適合的體系文件11項。對各要素不符合項的統計發(fā)現,施工作業(yè)管理、管道管理、應急管理、領導引領力、承包商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紀律和行為等7個要素發(fā)現的不符合項數量占總數量的比例居于前7位,如表1。
表1 不符合項占比統計
在承包商管理、施工作業(yè)管理、領導引領力、污染防治與生態(tài)保護、消防管理、現場HSE管理、生產運行管理、交通安全要素發(fā)現的嚴重不符合項占總不符合項數量的比例居于前8位,如表2。
表2 嚴重不符合項占比統計
利用量化審核分析工具,分析上述占比較多的不符合項和嚴重不符合項主要分布在領導引領力的領導干部個人HSE行動計劃,生產運行管理的生產運行控制,管道管理的高后果區(qū)識別和管道第三方施工,施工作業(yè)管理的作業(yè)許可、安全分析、過程監(jiān)護與監(jiān)督以及施工環(huán)保管理,承包商管理的承包商選擇、培訓和監(jiān)管,污染防治與生態(tài)保護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應急管理的應急準備,消防管理的消防設備設施管理,交通安全的車輛管理和駕駛員管理,紀律和行為的HSE行為等17個管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主要根原因是部分單位主要領導不能踐行HSE承諾,未發(fā)揮引領作用,未識別適用合規(guī)義務清單、宣貫落實管理要求,員工執(zhí)行力不強,管控措施不落實。通過分析,精準診斷出“患處”與“病根”。要素主管部門根據診斷結果,明確薄弱環(huán)節(jié)責任人,制定并落實針對性的管控措施,整改不符合項,糾正偏差。
建立體系量化審核標準,強化審核,落實整改措施,糾正偏差,各單位對體系的執(zhí)行力普遍提高。通過4期體系審核結果對比,發(fā)現的嚴重不符合項占比依次為61.90%,21.70%,7.11%,6.98%,嚴重不符合項數量逐期下降。領導引領力、HSE責任、施工作業(yè)、承包商管理、設備設施、管道管理、公共安全、員工健康、污染防治與生態(tài)保護等要素管理得到有效提升。其中領導引領力存在的不符合項占比由38%下降至4%,施工作業(yè)管理不符合項占比由26%下降至10%,承包商管理不符合項占比由36%下降至2%。企業(yè)各層級人員對HSE體系從認知、認同到積極參與,發(fā)生著深刻的轉變,HSE風險得到消減和控制,HSE績效得到改善,體系運行向著積極、有效方向邁進。
成功的HSE體系審核,從策劃到實施,再到改進、取得效果,通過與接受審核單位的溝通和探討,達成共識,是一個有效治理企業(yè)提升績效的享受過程。在幫助接受審核單位查找問題、分析根源、制定改進措施的同時,也幫助其完善了體系文件,厘清了職責,優(yōu)化了流程,這是確保體系與業(yè)務融合的有效途徑,也是HSE體系有效性審核的關鍵所在。